第204章 又要搬家了(1/1)

继位大典在即。

北疆王,哦不,如今已经可称新帝了。

第二日的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

新帝更是毫无顾忌的坐上了那被诸位皇子争夺的大位。

有当堂颁布的继位圣旨在,饶是陈尚书等人也无法阻止,只能暂时隐忍。

谁让河对岸的五万北军,已于昨日越河,进驻京畿大营。

掌握京兆守备军的京兆尹更是脑袋都垂到脚尖。

那日不过五千北军,就已在上京长驱直入,不仅深夜潜入将百官辖制,更让京畿大营和他手下的守备军毫无防备。

若北疆王是敌国来人,恐怕整个大元都已是改朝换代了。

五万北军,谁人能挡?

故而不管内里如何,包括陈尚书等人在内,文武百官无不跪地拜首,高呼新帝万岁。

北疆。

夏日炎炎。

可北疆军民却并不像往年一般觉得酷热难熬。

他们顶着烈日,奔走于山野田间,汗流浃背,面上却都是喜气洋洋的。

这已是他们收的第二茬土豆了。

还有第一茬玉米。

那一个个黄橙橙的玉米棒子,用石磨碾碎了,能熬出世间最清甜美味的糊糊。

不仅如此,在北疆最南处的山脚下,将军府新开了几千上万亩的地。

那里面还蓄了水,种的是比这玉米棒子更新奇的粮食。

叫做稻子。

只可惜他们这些村落不靠山不靠河,只能种土豆玉米这些靠着地下暗河的水就能生长的作物。

老农盯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那山绵延万里不见始终。

那是他们祖祖辈辈敬畏却远之的地方,据说里面有数不清的猛兽。

故而山脚下如今住的都是一些南域来的流民。

“好好好!”

“哈哈哈哈!”

上京来的传令兵进了将军府。

庄先生抚掌大笑。

祁祝却是看着摘录的罪己诏,眼底一片复杂。

一句奸臣蒙蔽,他祁家上下一百七十余口人,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

算上他,如今就剩下不足十人。

当初入将军府,既是因着祁家夏家算是同病相怜,也是想为剩下的亲人寻一份庇护。

后来啊,眼看着萧炎成长为真正的北地之王,他想要的就更多了。

譬如,祁家上下能最终洗刷冤屈。

这一日,

他等了十二年。

“军师,将军有令,让您整顿庶务,将北疆诸事交与胡将军,和庄先生等人一道入京,还有周姑娘一家。”

……

要进京了。

时间就在三日后。

周家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一家到北地才半年,又要搬家了。

去的还是天子脚下

——上京。

周泠泠让大牛召回了家里在外的所有人。

还有周池和陈家一干人等。

她先是见了铁叔他们。

“各位叔伯,去岁你们不远千里从北疆到南域,本是来安享晚年,却又让大家奔波至此。”

“如今更是惭愧,我一家要往上京,不出意外的话,经年内都不会再回北疆,各位叔伯可有想留在北疆的?”

铁元等人面面相觑。

北疆?还是上京?

铁元皱了皱眉,“我等无亲无故,生无人奉养,死无人送终,当初是将军怜悯,命我等为周家家臣,护持左右,自然是主家在哪,我等便在哪了。”

其余人也是这个意思。

他们在营里蹉跎了多少年,都不及这一年多跟着周姑娘的日子来的精彩。

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只能烧烧火,抬抬锅碗,没想到还能为百姓些事。

这于他们而言已是莫大的幸运,对周家自然要更加尽心尽力。

这边搞定,外祖一家自不必说,当然是跟着他们进京的。

老族长一家还想着回云水县,周泠泠心中也有些打算,便也让他们先一道入京。

如此便剩下唐家和孙家人了。

唐家兄弟几个和还有孙老头跟周家签的是活契,他们本是逃难来的北疆。

如今见北疆蒸蒸日上,唐家几兄弟在此地也有一番建树,是否留在北疆,倒是让一家人有些纠结。

尤其唐家几个妇人,对周家却是颇为不舍。

她们本是寻常妇孺,不识字,也无甚长处。

能在仁善的恩人家中当个洒扫厨娘,有栖身之所,还能养家。

虽则男人如今在外行走,都得人称呼一声“管事”,可一想到往后一大家子在这北疆又要独自生活,几人心中都有些惶惶。

周泠泠便让他们回去商议,明日再回话也不迟。

倒是孙家人定了下来,要留在北疆。

孙文如今在学堂里,已能赡养好父母妻儿,孙家人都很知足。

且孙文有些内慧,他知晓北疆王即将继位,北疆又是其曾经封地。

兵强马壮,粮食丰产,官学兴盛,一条条叫泊油路的纵横北疆……

北疆再不是那偏远贫瘠之地!

他们一家无根无萍,在此也能生活得很好,也免了跟着恩公一家拖累于对方。

况且,来日恩科大开,他孙文也想试试那庙堂之高,到底能否攀登呢……

周泠泠便和孙老头解了契。

稍作安排,周家就开始轰轰烈烈的收拾东西了。

陈氏忙得团团转,嘴里念叨:

“才半年,咱们家又要搬家了,这上京城听着就威风,叫人心里直犯怵。”

周老二点头应和。

他郊外刚开的十亩地,这一茬收了几万斤玉米。

还没来得及庆祝庆祝呢,一家子又要搬家了。

周泠泠从自己院子里走来,见爹娘在屋子里转悠,招呼小丫鬟收拾这个收拾那个。

除了衣裳被褥,连茶具桌案都想一块儿带走。

周泠泠无奈扶额。

“爹,娘,咱们只需带些成用的东西,这些桌椅板凳什么的便都留下吧。”

“这宅子还是咱们家的,往后若是有机会,咱们还是能回来的。”

她自己院子里的东西,屋里的衣裳等物由梅香和另外两个丫鬟收拾。

几处房屋里别的东西,大半都被她打包收进了空间,只留下一些便于运输的。

至于那些瓜果蔬菜,这两日能吃的吃,不能吃的具都送人好了。

他们带不了那么多东西。

京里的消息,继位大典还有一个多月。

他们紧赶慢赶也才堪堪赶上,故而路上是不能耽搁的。

好说歹说,陈氏才一脸肉疼的让人放下些许物件,只收些能用上的。

三日后,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从安北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