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惊掉下巴(1/1)

拓跋奎差点被惊掉下巴,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世伯,您觉得如何?”

拓跋奎没说话,转身骑上有些受惊的马,安抚了一番打马去近前观看那炮仗的威力。

走近后看到地上一片焦黑,地上被那炮仗炸出一个大坑。

他下马蹲下查看,是不是陆锦旻事先在地上做了手脚。

发现并无异样,眼中泛起惊涛骇浪。

此时陆锦旻和拓跋将衡也跟了上来。

“世伯,如何?”

“这是何物?”

“这是火药,如今除了我南秋就只有世伯您手中的两箱子。”

拓跋奎依旧有些不太相信炮仗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陆锦旻看出了他的顾虑,翻身下马从靴子里掏出一把匕首干脆利落的割断了那匹马的脖子。

马匹嘶鸣几声,没一会儿就倒在了地上。

身后的侍卫又拿了一捆火药来,上前将火药绑在了那匹马身上。

“世伯,我们离远一些。”

拓跋奎上前踹了那匹马几脚,确定是真的马不是纸糊的,才上马离开。

等一行人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后,那名侍卫点燃了引线。

引线点燃火药后又是砰的一声巨响,那个黑坑被炸的更大了。

而坑中的马匹被炸的四分五裂,远远看去到处都是鲜血与碎肉。

拓跋奎再次一马当先冲上前去,离近了看场面更加血腥。

可拓跋奎不仅没有一丝惧意,眼中还满是渴望与野心。

“哈哈哈,好贤侄,你这可是帮了孤大忙了。”

陆锦旻微笑以对,十分满意拓跋奎的反应。

“世伯喜欢就好。”

“好,阿衡啊,你好好招待五皇子,孤还有事要做。”

说完大手一挥让身边的几个侍卫将那剩下的两箱子火药带走,匆匆忙忙回王宫去了。

这边拓跋奎兴致冲冲的找了几个心腹议事,商议继续攻打东夏的计划。

而另一边的冷清一已经整装待发,准备一举拿下北冬。

经过数日的休整东夏大军已经恢复元气。

又打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胜仗,东夏的将士们如今士气空前高涨。

一个个迫不及待想大干一场。

明面上东夏户部准备的粮草也在军营粮草全部吃完的前几天到达军营。

边关大捷的消息传入京城时,户部尚书吓的出了一身的冷汗。

还好,还好粮草运出去了,否则皇上班师回朝第一件事就是先砍了他的脑袋。

同时心中也疑惑万分,皇上此行竟如此顺利。

他不知道的是给冷清一使的大绊子还在后面。

拓跋奎刚跟那些心腹们商量好攻打东夏的计划,却没料到不过一天边关就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可汗,边关传来急报……”

正洋洋得意,幻想着拿下东夏称霸中原的拓跋奎,脸上的笑容还没来的及收,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的笑容僵在脸上。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可汗,东夏皇帝钟离渊率十几万大军攻打我们,消息传来时呼伦将军已经出去迎敌了。”

刚从边关回来的拓跋瑾在殿外听到了这个消息,眼中划过一丝神采。

让下人去通报后往后退了几步,等待着拓跋奎的召见。

“来人,拿一箱神兵送到边关去,告诉呼伦朔神兵怎么用,让他替自己的儿子为北冬打一场胜仗。”

“是。”

拓跋奎的心腹立刻去办,出来时看到等在外面的拓跋瑾脚步停滞了一瞬,又继续离开。

拓跋瑾站的位置十分巧妙,既能隐约听到殿内的交谈声,又没有偷听 的嫌疑。

方才拓跋奎因为愤怒声音大了不少,刚好被拓跋瑾听清楚了他的每一句话。

心中暗想‘神兵’是何物,竟让拓跋奎这般自信,把那所谓的神兵送到呼伦朔的手中就能让其打胜仗。

此时的拓跋奎正在气头上,下人不敢上前禀报。

所以拓跋瑾在外面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被下人告知拓跋奎自己回来了。

“不见,让他哪来的滚哪儿去。”

那声音十分的大,拓跋瑾听的真切。

片刻后下人出来,满脸歉意的看向他。

“三王爷,可汗念您赶路劳累,让您先回去休息。”

他倒没有为难下人的嗜好,点了下头转身就走。

转过身去后眼眸骤然沉了下去。

既然拓跋奎不见他又让他哪来的回哪儿去,他自然要回自己在王庭的住处。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拓跋瑾第一时间让人向自己汇报最近王庭的动向。

没听到有关于拓跋奎口中‘神兵’的消息,拓跋瑾特意问了问,最近拓跋奎可有得了什么新的武器。

那人想了想摇了摇头。

拓跋瑾倒也不失望,被拓跋奎称作神兵的东西定然保密工作做的极好。

“最近,他有没有什么异常行为?”

“主子,您走后刚将边关的消息送回来,匈奴那些部族的首领就找过来要说法。”

“可汗不打算给他们东西,但南秋五皇子陆锦旻闯了进去,大手一挥给他们部族一个人头二十石粮食,把他们打发走了。”

“然后可汗跟着南秋五皇子和七皇子出去了一趟,回来后就十分兴奋。”

“这两日可汗的心情都十分异常,异常的兴奋。”

拓跋瑾细细思索这些话中的信息。

“南秋五皇子怎会到王庭来?”

“据说他跟七皇子曾经相识,此次前来说是游玩。”

“拓跋将衡?”

“是。”

拓跋瑾又细细思索一会儿。

再次开口问道:“可知道他们出去做了什么?”

“不知。”

“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吗?”

“知道。”

拓跋瑾按照手下之人给出的位置,独自前往查看。

走到大致的位置后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巨大的黑色深坑。

环视了四周几遍,见四下无人,下马上前查看情况。

这个地方他去边关时正好经过,可以确定的是那时这个地方并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坑。

伸手捻了一小撮黑灰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

味道有些熟悉,好像中原那边过节时点的炮仗味道。

又围着那个大黑坑转了几圈,发现了几块新的碎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