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张老夫人的心思(2/1)

众人玩乐闲聊间,午膳便已准备好。

春兰带着夏荷过来,对着南宫冰儿耳语。

“公主,午膳均已准备妥当,是否现在用午膳?”

南宫冰儿一听,微微点头,随后朝众人开口。

“两位夫人,随本公主一同去用膳吧。”

众人跟着起身,秋菊扶着自家主子。

代管事来到男子那边,朝着众人开口。

“众位,午膳时辰已到,请众位到膳厅入坐。”

南王一听,立马吩咐孙子收起棋局。

“锦州,快把这些收了,我们都去用膳。”

南宫锦州笑着上前。

“是,爷爷。”

他和温成初两人快速收拾好,南王带着其他人走向膳厅方向,两人紧跟随后。

南王和南宫冰儿各自坐在主位上。

南王作为最大的长辈,开始发话。

“感谢各位今日前来参加侄孙女的生辰宴,有劳各位了。来,大家一起喝一杯。”

众人举杯,男子们都是一饮而尽,女眷们则是小饮一口。

红叶青叶在膳厅的里面,剥橘柑皮。

“青叶,快给杯子里加点儿白糖,有味些。”

青叶快速拿过白糖倒进杯子里,一切弄好,她们端着橘柑汁出来。

春兰夏荷见状,连忙走过去,对着众人介绍。

“各位,这是我们新弄的橘柑汁。”

杨大人和秦老爷,以及秦公子三人有些好奇的看着面前的橘柑。

南王端起轻抿一口,感觉味道极好。

“嗯,不错,酸甜酸甜的。”

常太医一见他享受的样子,也端起尝了一口。

“是不错。”

还是公主厉害,什么花样都能整出来。

女眷这边,杨夫人和秦夫人,看着橙黄色的橘柑汁,非常好奇。

南宫冰儿轻声开口。

“两位夫人尝一下吧,新弄的橘柑汁。”

杨夫人率先端起轻抿一口,发现味道极好。

“嗯,不错。秦夫人,快尝尝看。”

秦夫人也端起轻抿一口,眼睛顿时一亮。

“杨夫人说的没错,果真不错,酸酸甜甜的。”

皇宫

福寿宫

古姑姑今日又来陪太后了,看着坐在庭院中的太后,有些于心不忍。

“太后,咱们要不进屋坐坐吧。”

外面坐的够久的了,怕太后着凉。

太后看着有些枫叶红的落叶,有些愁思。

“今日是丫头的十二岁生辰,也不知过的如何?”

她的丫头,这还是第一次离开她,在外面过的第一个生辰呢。

李嬷嬷抬头看了眼古姑姑。

“太后是想公主了。”

古姑姑点头,她又何尝不像公主呢。她本就孤身一人在这世上,公主其实也是她漫长岁月里的一抹曙光。

她也是真心疼爱她的,公主既是主子,又是她唯一亲人之一,她是把她当做亲孙女来疼爱的。

太后听见李嬷嬷的话,有些无奈开口。

“佳怡啊,思佳她心里也不好受的。”

当初她把古姑姑派去照顾丫头,也是想让思佳的生活里,增添些幸福的回忆。

跟了她一辈子,到老来,总得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吧。丫头那般温柔孝顺,思佳定会从心底喜欢上她,护着她的。

她的丫头也是个苦命的人儿,她想尽所能让她的童年幸福一些,再幸福一些。

古姑姑见太后把她心里话都说了出来,有些想哭,她连忙用手绢擦掉即将掉落下来的眼泪。调整好情绪,走到她的身边。

“ 太后,陆嬷嬷和秦嬷嬷定会好好照顾公主的,李小姐和公主关系甚好,又比公主大,肯定也会好好照顾她的。听说南王和二少爷也是极喜爱公主的,相信这个生辰,大家都会好好给她过的。”

如此听来,太后心里倒是舒畅一些。

“如此极好。”

凤仪宫

皇后处理好事务后,有些惆怅的坐在软榻上,一脸走神的看着面前的茶杯。

张婉蓉走上前,轻声开口。

“娘娘可是口渴了?”

皇后轻轻摇头,淡淡的开口。

“不渴,本宫只是在想公主,这还是我们母女两修复好关系后的第一个生辰。可惜人却不在宫里本宫想给她好好过一个生辰,都无从下手。”

张婉蓉一听,有些不知该如何劝了。

“公主身边有那么多人,定都会重视起来的,不是还有陆嬷嬷嘛。”

陆嬷嬷可是娘娘派过去伺候公主的。

皇后听了婉蓉的话,心微微放下来。

昭兰宫

柔妃今日有些无精打采的,秦知理看在眼里,着急在心里。

“娘娘,您怎吃了这么点儿?”

这么点儿,跟猫食似乎的。

柔妃唉声叹气。

“宝贝女儿不在,感觉吃啥都不香。”

一旁的万姑姑轻叹。

“娘娘,您还是多吃一些吧,不然公主回来,若是知晓,岂不是又要担忧你了。”

她们家娘娘也就只能拿公主说话,她才会更加注意。

“你说的也是,那本宫便再吃点儿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吃了一些后,她又想起父亲他们。

“也不知父亲母亲他们如何了。”

她转头又对着迎春开口。

“迎春,赶明提醒本宫,写封家书回去。”

她这个女儿一进宫,便和父母亲分开。即使都在京城,可见面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可能这便是身为后宫女子的悲哀吧。

张府

柔妃在想家人的同时,老夫人也在想她。

看着女儿在府里时用过的手绢,抚摸着她穿过的衣裙,她不由得悲从心起。

王嬷嬷看着自家主子神伤起来,有些心疼的开口。

“老夫人,您这又是何苦呢。”

当初娘娘都说过,让她把那些东西烧掉,她舍不得,如今还不是徒增烦恼。

“我就是想睹物思人而已,人见不到,总不能让我连这点儿念想都没有吧。”

张家落难之后,她已差不多两年多未曾见过女儿面容,也不知她到底变了没。

王嬷嬷听完她的心里话后,忍不住出口劝慰。

“再等等,等老爷大爷少爷他们东山再起时,到时我们一定会再见娘娘的。”

老夫人叹气。

“东山再起哪有那般容易,前朝后宫那帮人可都盯着呢。”

如今只能说比刚开始的一年,好过很多。

王嬷嬷又再次开口。

“只要娘娘一直盛宠不衰,我们就一定有机会的。且老夫人忘了嘛,咱们还有公主呢。”

老夫人一听,想着远在封地的外孙女,又有些难过担忧起来。

“公主她可在封地呢,也不知她一个女子,怎就那般爱折腾呢。”

见老夫人开始唠叨,王嬷嬷连忙阻止她。

“老夫人,这话可不兴说啊。公主即便是比寻常闺阁女子折腾一些,可那都是皇上太后默许的,可想而知,她在两位的心里,这地位是多么的那个……”

老夫人听懂她的言外之意,也想明白其中关系。

“你说的也对,哎,我也不是对她有意见,就是觉得……”

王嬷嬷知晓她心里的真实想法,虽说不想直接说出来,丢她的面子。可若真不说,老夫人怕是要把自己绕进去。

“老夫人,您可不能糊涂。可别忘了,当初可是年仅十岁的公主跪在御书房,求皇上轻饶柔妃,还差点儿导致人没了。”

如今想起那事,她都还心有余悸。若是小公主真就此没了,怕是牵连的人更多。

老夫人见王嬷嬷提及过往,虽心有些埋怨她的多话,可她说的也是实话。认真想想,她们张家能如此好好的活着,可不就是她那儿外孙女拿命博回来的嘛。

这么一想,她又有些心疼起来,她小小年纪要承担那么多。

“是我的错,狭隘了。”

她的外孙女是那么的好,那么的为张家着想,她们可不能因一时不悦,而迁怒于她。

王嬷嬷见自己的话生效,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她是张府老人,也是家生子,,自然是希望张府一切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