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意外收获(1/1)

吴良在《纪晓岚》剧组依旧是个小喽啰。

在戏如何拍,戏的制作周期等剧组重大事情上面,只能乖乖做个旁观者。

其本职工作,是不打折扣的完成剧组统筹交待的每一项任务。

然后拿上八千块钱工资走人。

有《小李飞刀》、《西游记后传》两部戏打底,吴良在《纪晓岚》剧组的工资涨了一大截。

70天赚八千块钱,这个工资水平已然高出普通阶层一大头了。

而且,他的现场导演身份还有些小福利。

比如话费补贴,剧组杀青红包,另有一笔车马费。

在人情世故方面,国内剧组比港台剧组好的太多。

次日开机。

当天晚上的吴良依然没有早早上床养精蓄锐,老生常谈的死磕《鬼吹灯》。

他又卡文了。

他抄《鬼吹灯》有段时间了。

最近猛的发现,《鬼吹灯》除了剧情难扩容之外,书里面涉及的一些古董,以及奇奇怪怪的虫蛇也异常让人头疼。

《精绝古城》卷中出现的巨大蝾螈、行军蚁、火瓢虫篇幅多,容易留下印象。

但《精绝古城》前的怪蛇,吴良依稀记得蛇有名字,却死活想不起来。

他也思量,是不是和特么的《盗墓笔记》搞混了。

思来想去不得眉目,吴良只好给蛇母的子孙辈们取了个新名。

反正书的作者不再是天下霸唱了,如今的作者是‘我叫赵铁柱’,赵铁柱写啥就是啥,观众老爷的知道个der。

这么一想。

吴良的写作思路豁然开朗。

不再花大把时间去回忆旁枝末节,一心扑在了构思主线剧情上。

《纪晓岚》剧组以内地演员、幕后为主,也就没办开机拜神仪式。

翌日凌晨二点五十分,吴良准时起床。

然后照着剧组演员拍摄计划表按个敲门。

张国力、张铁林、王刚在剧中戏份最多,是绝对的三大男主角,化妆排在最前面。

三人是老演员了,懂剧组规矩,有契约精神,吴良象征性的敲了敲房门,很快便传出回音。

吴良对此感到满意。

要是后世那些鲜肉明星,简单的起床环节都能磨死人。

剧组和明星的关系其实很诡异复杂。

影视剧在筹拍挑选演员阶段时,剧组高层是老大,演员得巴结着,否则容易被刷下去。

剧组正式开机拍摄中,剧组与演员的关系彻底反了过来。

剧组反而得将就演员。

即便这名演员很烂,恶习满满,也得捏着鼻子认。

一部影视剧动辄数千万,数亿的投资,即便仅拍了几天,用掉的金钱也是个天文数字。

这笔钱包含:前期宣传费用、时间成本、明星片酬、工人工资、剧组其他演员的宝贵时间等等。

这么大的利益牵扯,促使剧组几乎不敢开除戏份稍多的演员,就算是个配角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因此,有些演员在剧组里真的很难搞。

庆幸的是,1999年类似演员很少。

《纪晓岚》剧组里的演员也够专业。

叫醒第一波需要化妆的演员,吴良打着哈欠先一步到了化妆室。

“吴导,昨晚做贼了?一副困到迈不动脚的样子。”

吴良擦了擦湿润的眼眶,诚惶诚恐道:“折煞死我了,待会来人可别喊我吴导,被人笑话。”

卢婷是剧组外聘的化妆师之一。

年龄不大,二十三四岁,挺清秀的一张脸,偏偏化了个浓妆。

吴良没拿后世的眼光去指点江山。

剧组里的女人是稀罕物,啥大阵仗没见过,自有个人的一套行为标准。

卢婷与另外两位化妆师不依不饶,嘻嘻笑道:“本来就是吴导,怕什么嘛。”

“甭说了,几位老师马上到。”吴良急忙打住。

前脚说完,张国力后脚即到。

他往化妆镜前一坐,道:“小吴你到剧组的时候怎么不毛遂自荐呢?”

吴良不明所以,好奇问:“国力老师,自荐什么?”

“自荐演福康安啊,我看你就很合适,那用着再去北电挑演员。”

吴良连忙自谦:“我没看过剧本,而且您太抬举了。”

福康安在剧里算个大配角呢。

他一个无名小卒怎敢染指。

总导演或者选角导演,甚至张国力几个主演又不是没见过吴良。

真有心栽培,结善缘,早有人提议由他出演福康安了。

张国力大早上这么一说,意在体现他对剧组底层人员的一种态度。

我一直关注着你们,适当时候也愿意帮助你们。

吴良觉得今天早上不亏,从老演员身上学到了一手。

红口白牙的一句话就能赢得别人好感,这算是个技术活。

有些演员口碑好到爆,除了作品因素,做人会说话也至关重要。

从化妆师处确认主角的妆造时间,吴良起身去叫第二批需要妆造的演员。

剧组第一场拍的皇帝临朝大戏,涉及的朝臣很多,一忙活就到了近七点。

统筹范小明不断的催促声中,吴良带着一帮配角演员总算在八点前赶到了怀柔影视城。

到达片场,依旧休息不了。

还得喝骂同时到达的一帮临时演员赶紧剃头,换戏份、领道具。

把这波临时演员收拾好交给执行副导演,让剧组器材动起来,吴良总算有机会让屁股挨上凳子。

“累了个隔屁的。”

吴良挤着凉飕飕的豆浆袋,暗骂着又往嘴里塞了个凉包子。

现场观摩老演员演戏,学表演技术?

学个棒槌,镜头外的好事者净是特么的剧组闲人。

剧组灯光助理,举着伸缩灯的高大虎恨不得吐灯下的演员一脸口水。

吃过早餐,吴良对四处晃悠的吴小明道:“明哥,过来歇会,抽根烟。”

“终于能快活一阵了哈。”

吴小明没客气,在器材车边上坐下,用手挡着吴良手中打火机发出来的微弱火光。

祖宗论,让他对吴良印象本就不错。

再把吴良大早上忙碌的背影看在眼中,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就更好了。

“嗐,忙里偷闲是为了更出色的完成明哥布置的任务。”

吴良丝毫不掩饰在偷懒,神情轻松道。

吴小明笑骂道:“你得了吧,该偷懒就偷懒,即便是头驴也得有睡觉休息时间。”

“不过剧组人多眼杂,哪怕偷懒也要睁只眼闭只眼,你好歹是现场副导演。”

“这个知道,明哥放心吧。”

吴小明点点头:“你小子做人做事确实老道,我找个机会给边制片吹吹风,以后有你好处。”

吴良心中一喜。

所谓的边制片,叫边军,是《纪晓岚》这部戏的总制片人。

这人是国内有名的影视策划人,《宰相刘罗锅》、《过把瘾》等多部大火剧都由他牵头建组。

吴良之前还在猜测,吴小明的上家是谁,谁想竟然是总制片这条线的人。

边军会找钱,能找钱,是吴良迫切需要结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