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洛京(1/1)

徐观复问向雷巧。

来之前,他自然读过相关典籍,可都语焉不详的一笔带过。

之前也没想过深究,现在亲眼看到这雄伟,便想问问山越那边有没有什么不同魏人这边的说法。

雷巧面露思索,似乎在回忆什么,片刻之后还是摇了摇头。

徐观复耸耸肩,没有得到答案,略微有些遗憾,不过比起即将见到的洛京风光,这遗憾又很快消散。

整个洛京一共三十六道城门,徐观复自尹阙关来,最方便的即是南熏门。

说是城门,却是独立建在城墙之外的建筑。

门楼之下的门洞中没有寻常的光线昏暗,而是光华绽绽!

传送阵!

不,准确的说,竖立起来的传送阵应该叫传送门。

当今天下,仍旧还在运行的传送阵,洛京三十六门皆是如此。

盖因这些传送阵乃是浑然天成,根本不需要维护,只需供足了灵石即可。

不然在这阵法人才凋敝之世,这些传送阵早就和其他地方的一样年久失修,陷入无法使用的窘境。

南熏门极其巨大,即使进出之人甚多,相比于之前尹阙关前排的天远地远的冗长队伍,还是这里清爽的多。

门口也没有人检查,只是象征性的站了两排五城兵马司的兵丁。

几乎可以说是即刻通行,徐观复很快便到了如镜花水月般梦幻的光幕之前。

眼见其他人都是面色如常直接往前走,徐观复扬了扬眉毛,随即迈步上前。

一阵凉风拂过面庞,冰凉激爽。

自南平过来几万里之遥的长途跋涉,身体已然沉重。

这沉重,却在此刻被驱散。

冰凉带来的轻灵让灵魂欢呼,让身体舒畅。

徐观复不由深吸一口气,眼前仅仅是微微一花,画面便重新清晰起来。

旅人如织,繁华似锦。

一派热闹市井的景象。

没有料到自己会直接在闹市之中,徐观复愣了愣,好悬没给后进来的人给撞到了。

赶紧让开,他回头一看,忍不住又是一阵感叹。

传送门如同先前所见,薄薄一层光幕,水漾幻彩。

而不同的是,眼前的传送门真就开在城墙上,一如正常城门的城门洞子一样。

同样一如正常的还有城墙。

看起来最多不过三十丈高,依旧宏伟,却再也没有了先前在城外时。面对通天山峰一般城墙的震撼,那种巨物的压迫让人很不舒服,眼前这高度,却只让人惊叹。

“须弥芥子之法,果然神妙无比!”

看着刻满了繁复花纹的城墙,徐观复佩服,艳羡。

之前他搜了那么多的典籍,最多也就提了一句,洛京城墙布设了须弥法,城外看来,就如同面对一片山峰。

这种把城墙放大的手段,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呢?

只可惜,这也是上古的神法。

如今,很多东西都断了传承,想要再学,那就不知道猴年马月去了。

感慨一阵,徐观复带着雷巧和李家供奉二人直奔四夷馆。

虽然已经不需要参加这茂才大会的大选,但还需去注册资格。

不然,后面的茂才坐次排位,他可就没有办法再参加了。

有些明面上的规矩,还是得守一守。

四夷馆在城东永宁坊。

而他是由南边的南熏门入的城,想要到城东,还很是得费一番功夫。

洛京太大了!

有好事者曾经沿着外城墙量过一圈。

周长足足有四百里。

徐观复初在书上看到这个数字时也是咋舌不已。

四百里,换算成他前世的公制单位,那就是100里一面城墙。

100里等于50公里。

50公里乘以50公里等于两千五百平方公里。

这广大的城池面积和他上辈子所在国家的最大城市也差不了太多。

城内本也有传送阵,也确实能够正常使用。

但朝廷自有管理之法,故而这传送阵根本不开。

没有办法,他只好寻求其他交通工具。

同样是洛京之内的特色。

一种沿着城墙根布设的自动循环运载系统,被洛京人称作墙车的东西。

这让徐观复又想到了前世。

有一样的东西唤作地铁,轻轨。

真真就是换皮不换药。

坐在墙车的车厢之内,感受着耳边呼呼的风声,徐观复直挠脑袋。

这异界版的轻轨,速度比前世真正的轻轨要快多。

可惜就可惜在只有一条沿着城墙的环线。

墙车很快,花费自然也不菲?

加之并不是能够直接到达目的地,故而乘坐的人其实很少。

车厢之内一点也不拥挤。

徐观复之所以要坐,就是想着快能够快些到完成注册,然后去休息。

反正他有的是钱。

区区一人一次一块上品灵石,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当中的九牛一毛。

他现在可是有着十来万极品灵石的大土豪!

坐坐车吹吹风,欣赏欣赏城内风景。

这不比在人山人海的街面挤来挤去要舒服的多。

很快,墙车就到了东华门附近。

在东华门站停下之后,徐观复对着雷巧和李家供奉招了招手示意下车。

这里是永华坊,离着四夷馆所在的永宁坊不过两个坊的距离。

半个时辰之后,三人终于赶到了目的地。

四夷馆很大。

几乎占据了半个永宁坊的面积。

事实上,不大不行。

现在用来筹备茂才大会还勉勉强强。

当年四海咸服,万国来朝之时。

这里根本不够住。

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

之后来的番邦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彻底没了外邦使节的踪迹。

这么大一片建筑不可能放在这里荒废。

正巧年年打游击的茂才大会一时找不到场地举办,索性便放在了这四夷馆当中,也算是废物利用的一种。

当然好听点说,叫做有效利用闲置资源。

徐观复抬头,牌匾之上的四夷馆三个大字还是高宗皇帝御笔。

可这名字却让人嘴角抽了抽。

他来自偏远的南平,本身又跟山越关系匪浅。

“好家伙,本爵爷也成了蛮夷了。”

自嘲一笑,他正准备进门,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嚣张大吼。

“快些,给爷滚开!好狗不挡道,不知道吗?”

“哪里来的蝇营狗苟!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朝廷抡才大典重地,也是你这样的下三滥能够玷污的。”

“侍卫!侍卫呢?干什么吃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放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