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突然压抑了3(1/1)

如果你暂时找不到这样的人,也可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或者给“未来的自己”发一条微信:“今天我遇到了一件事,现在特别难受,想告诉你。”

- “不用说清楚”也没关系:很多人觉得“必须把事情讲明白才能发泄”,但其实不是。你可以说:“我现在脑子有点乱,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事,但就是心里特别堵,想跟你待一会儿。”

有时候,陪伴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却有力的语言。当对方默默地递过来一杯水时,那清凉的触感仿佛能渗透到心底,让你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当对方轻轻地拍一下你的肩膀时,那轻柔的力度似乎能传递一种力量,告诉你他就在你身旁;甚至当对方只是安静地坐在你身边,什么也不说,你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这种安静的陪伴就像是一种默默的支持,让你知道你的感受是被看见的,你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 “给自己当倾听者”的小技巧:如果实在没人可说,试试“写情绪日记”。不用写完整的故事,只写当下的感受:“今天被客户拒绝了,我现在觉得有点累,还有点不甘心,好像自己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写的时候,想象自己是另一个人,在温柔地听“自己”说话。这种“自我关怀”的方式,能慢慢培养你和自己的“亲密感”——让你知道,哪怕全世界都没人懂你,你也可以做自己最坚实的后盾。

四、跳出“绝对化思维”:别让“非黑即白”困住你

当我们胡思乱想时,大脑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绝对化思维”的陷阱。这种思维模式常常表现为对事物的极端看法,例如:“这件事办砸了,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或者“他不回我消息,那肯定是因为他讨厌我到了极点”。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会将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无限放大,使得我们的情绪瞬间跌入谷底。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绝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存在着“灰色地带”,并非只有完全的好与坏、对与错。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这种绝对化思维时,就需要有意识地给思维“留一点余地”。这意味着我们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要仅仅局限于极端的观点,而是要去发现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可能性。

例如,当我们认为某件事情办砸了,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就是个失败者。也许这次的失败只是一个暂时的挫折,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改进方法,下次做得更好。同样地,当他没有回我们的消息时,也不一定代表他讨厌我们。也许他只是忙碌或者有其他原因未能及时回复。

给思维“留一点余地”,让自己看到“灰色地带”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消极或极端的情绪反应。这样,我们就能以更客观、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烦恼。

1. 用“例外法”打破“总是、永远”的魔咒

绝对化思维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它往往以极端的、绝对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或情况。其中最典型的句式包括“我总是搞砸”“他永远不理解我”“事情从来不会变好”等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绝对化的描述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生活充满了变数和多样性,很少有事情是绝对不变的。虽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一直如此糟糕。

事实上,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例外”。这些例外可能是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小细节,或者是我们在情绪低落时没有注意到的积极方面。当我们被负面情绪所笼罩时,很容易陷入绝对化思维的陷阱,而忘记去关注那些可能存在的例外。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意识到绝对化思维的局限性。当我们发现自己使用了这样的句式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真的没有任何例外情况存在。也许只要我们稍微改变一下视角,就能发现一些被我们忽视的积极因素。

当你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好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轻易地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相反,你可以试着去寻找那些被你忽视的“过去的例外”。

比如说,当你认为自己在公众面前总是表现得很糟糕时,你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那么一次,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场合,你其实表现得还不错呢?也许是上次的工作汇报,虽然你感到有些紧张,但最终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又或者是那次你自己煮面,虽然过程有些手忙脚乱,但最后煮出来的面条并没有糊锅,而且味道还挺不错的;再或者是上次和别人发生争执时,你成功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说出那些伤人的话语。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有力的“证据”,向你证明着:“你并不是‘总是’那样,你也有做得很好的时候。”所以,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成功,它们是你成长和进步的基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你感到“现在一切都很糟”的时候,不妨停下脚步,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有没有一件哪怕很小的‘好事’呢?”

也许你会发现,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明媚,让人心情愉悦;又或者你刚刚喝下的那杯奶茶,甜度恰到好处,口感醇厚,给你带来了一丝甜蜜的享受;再不然,你的手机还有足够的电量,让你可以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你现在能够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感受着身体的放松和舒适,这也是一种小小的幸福。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小的好”,其实都有着巨大的力量。它们能够打破我们“全盘否定”的思维定式,让我们意识到:事情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糟糕,其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甜蜜和美好存在的。

所以,当你被负面情绪笼罩时,不要忘记去寻找这些“现在的例外”,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它们会像点点星光一样,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当你感到自己是如此差劲,仿佛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如此糟糕时,不妨停下脚步,环顾一下四周,去寻找那些“别人的例外”。

想想你身边的人,他们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比如,你的同事上次不是也把文件做错了吗?他可能也会因为这个错误而感到懊恼和自责。你的朋友呢,他难道就没有被领导批评过的时候吗?即使是那些你心目中的偶像,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承认自己有过失误。

这绝对不是一种“比惨”的行为,而是要让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事实:犯错、搞砸、难受,这些事情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经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你并不孤单。

当你明白这一点后,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特别的“差劲”,而是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普通人。这样的认知会给你带来一种释然和宽慰,让你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这些所谓的“例外”,其实并不需要有多么惊天动地,哪怕它只有那么一点点,也足以在那堵坚不可摧的“绝对化思维”的墙壁上,敲出一个小小的孔洞,透进一丝微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