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日相伴,你是我内心 最深的暖(2)(1/1)

端午节的这天中午,宋清扬和公婆们一大家子的人团聚在一起,热闹、欢喜地吃了一顿团圆饭。不但有粽子、鸡蛋、鸭蛋,她们还共同动手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这一大桌子的菜,荤素搭配,凉的、热的都有,鸡、鸭、鱼、牛、羊、猪肉全都经过精细的加工隆重登上了餐桌。末了,又来一大盘子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

宋清扬的婆婆虽然是刀子嘴,说话很伤人,但今天在饭桌上倒还是很有“慈母”风范的。她热情地给人夹菜,嘱咐这个多吃点儿,又去关心那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忙得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吃上几口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的宋清扬,鼻子一酸,差点儿落下泪来。

吃了一段时间,丈夫冷俊拿来了热好的黄酒。宋清扬忙起身顺手接过来,给每人倒了一杯(几个孩子除外)。当酒杯共同举起,几个杯子碰在一起的时候,一种幸福感便从内心油然而生......

此时此刻,马子珏和家人们也正围坐在餐桌旁吃着团圆饭。平日在家,马子珏是很少进厨房做饭的。一般都是由妻子玉霞和丈母娘两人做的。(丈母娘常年住在他家,负责两个孩子的衣食住行。)

吃过了这顿饭,休息一会儿,夫妻俩就得走了。两个孩子,一个14岁,一个12岁,这时有些依依惜别的情绪在脸上。

儿子突然抬起头,问妈妈:“妈,你们能不能明早再走啊!”

妈妈放下手中的筷子,注视着儿子的眼睛:“明早走时间太紧,最迟五点得起床。”

“说这些有什么用?小轩,快吃饭,男子汉婆婆妈妈的,像什么样子!”一旁的女儿直接扔出了这样一句话,然后继续埋头吃饭。

子珏用目光扫视了一遍所有的人,平静的外表下,内心已是波涛汹涌:

是啊,两个孩子从小都和父母聚少离多,自己欠孩子的太多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用在亲子关系上也同样适合。令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竟然还没和父母疏远,女儿过早的独立自主,儿子倒很是依恋父母,和父母也很贴心,乐于亲近。每次从家离开,少则半月,多则一月,才能再和老人、孩子见面,他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但为了生计,为了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他不得不和妻子到深圳去谋生。其中的辛酸没有亲身经历,绝对不能感同身受。

以前母亲过来时,是跟着夫妻俩住在深圳的。而子珏的岳母和孩子是住在HY市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河源上学。在他们不在家的日子里,孩子的一切都是由丈母娘在帮忙料理的。

从深圳到河源,走高速得3个多小时的车程。而自己平时上班也是很紧张,从早上7:30起床到夜晚11:00睡觉,除了中午吃饭后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就从没有闲过。

这么多年了,他也早已习惯了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只是,没有时间陪陪老人和孩子啊!

自己的母亲自从去年八月份回老家之后,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还未回去看过一回呢。想念的时候也只能在视频上见见面、说说话。现在他真的很想很想自己的母亲。她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最近身体可否康健?

玉霞的妈妈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既体谅这两个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心酸,又理解女儿、女婿两口子的不易和无奈。没有物质基础哪里来的上层建筑!

她默默地吃完饭,便去厨房收拾卫生,留下这一家四口坐在桌子前各怀心思地吃着节日饭。

清扬吃过饭,像往常一样上床午休。可不知怎么的,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全是他的音容笑貌。她想他了!往日的情景再次浮现,像过山车一样不断闪现,想屏蔽却发现根本不可能。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马子珏夫妇俩吃过饭后,检查了孩子的作业,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就走进卧房午休。

两人默默地上床,默默地躺下,各自盖好自己的被子,又独自地睡去。偶尔目光碰到了一处,也是在短暂的停留后悄悄地移开。最近几年他们一直是这样的相处状态,或许是夫妻多年,早已心有灵犀默契到了一定程度,任何语言都觉得是多余的。

前几年两人有时想法不一致,事情商量不到一起时还有争吵,甚至有时都有想让对方听自己的奢望。后来,不知从何时起,就变成了现在的相处模式。

玉霞总觉得是哪里不对劲儿,可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夫妻间应有的亲密和坦诚不知去了哪里?她倒是很怀念前几年那争吵、打闹的日子,那有什么话都回来相互倾诉的日子,那喜怒哀乐都可以互相分享的日子……

三点钟,夫妻俩辞别老人、孩子就离开了家,奔向了他们工作着的那个城市。到达目的地,已是六点多钟。两人一起在外边吃过饭,回到了深圳的家里。

两人分别洗漱完毕,玉霞进了卧室看电视连续剧,子珏在客厅里看球赛。九点半,子珏准时进入卧室,接着看起书来。而玉霞则关了电视,拿起了手机刷起了视频。看了一会儿,又开始翻看朋友圈里的内容。

两人各做各的事情,谁也没有打扰谁,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着……直到十一点多熄灯睡觉。

第二天7:30闹铃已响,两人都飞快地穿衣起床,各自奔向自己工作的地方。在公司附近随便吃点儿早餐,便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从他们住的地方到各自的公司大约还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中午两人都在公司就近用餐。

节假日后的第一天往往都很忙碌。8:45分,清扬的微信出现了问候语:海欣,早上好!接着是一个大大的娃娃笑脸,还有文字说明:每天都要这样笑!

她仔细地看着这张可爱的笑脸,笑意已爬上了脸颊,多么惹人喜爱的娃娃,怎不让人心生留恋!这笑意是如此的纯净,她看了半晌,竟移不开眼睛,不由得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同事瑞丽正好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这一幕,顿时惊得张大了嘴巴。但心直口快的她还是忍不住问她:“有什么喜事儿?这么开心!”

她连连摆手,忙说:“没事儿,没事儿,今天有个动画表情太好看了,我失态了,不好意思。”

她虽这么说,可瑞丽仍向她投去探询的目光。

待她的笑告一段落之后,她马上回复:“早安,子珏!”

他秒回:“安!”然后便开启了工作模式。

她也不例外,今天是相当的忙碌:既要打扫清洁区的卫生,还要上课。

待她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为自己倒上一杯水之后,她又拿出了手机,她想找他说说话。“子珏,还在忙着吗?”

“嗯。快了,你稍等一下。”

“前天,我回田关看我妈了,顺便去了你的老家。”

“马庄吗?你那里有亲戚吗?是谁家?”

“是的,和你家是亲戚!”她打趣道。

他只发了一个擦汗的表情包过来。

“故地重游,这里早已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那个故人了!不知这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心灵感应呢?”

“应该是有的。你不要这么悲观,好不好?”

“错过的已经回不去了,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

“我若是安不好呢?”

“阴雨天。子珏,愿你出走一生,归来仍是少年。”

“那个少年是在等你的!”

“噢,对了,我想问你一下,后来我在南方安定下来之后回家乡找你,打听了好多人,就是找不到你,你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我真的不知道你去了哪里?”

“你是什么时候回来找过我的?我怎么不知道?”

“大约是2004年左右吧!”

“你为什么不去我家里找我呢?”

“那也得先找到你问个清楚,怎能贸然去你家里呢?万一你要是有新的男朋友了或者是订婚了,我又算是怎么回事?”

“2004年我应该去县城的一所私立学校支教去了!但你要是问以前的同事,怎么能问不出来呢?你不是知道我才开始在哪里上班吗?”

“我去问了,人家说,不认识海欣,这里没有一个叫海欣的老师!”

她一时惊得张大了嘴巴:“你真的是这样问的?”

“是啊,有什么不对吗?”

“唉呀,都怪我,和你互通书信整整三年,自己从未告诉过你,我后来改名字了,叫‘宋清扬’,知道我叫‘海欣’的人,除了亲人外,就是初中和小学时的同学了,单位的同事肯定不知道‘宋海欣’也是我!”

“那师范时给你寄信,你不都收到了吗?”

“你不是把班级写对了吗?班级的通讯员拿着信搁教室一问不就知道了吗?”

所谓的“阴差阳错”也不过如此吧!两人同时如遭雷击!

“我以为你不辞而别,是不要我了!我要是知道你在南方安定住还会回来找我,我就会守候在原地等你!不去私立学校,也不离开家乡,更不会接受亲戚朋友们安排的相亲!你可知道:当我从外婆口中得到你离开的消息之后,我心里有多么的难过!有多少个深夜,我在无边的暗夜里独自哭泣,几乎是夜夜以泪洗面……子珏,你的确是不该一句话不留就离开啊!”

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啊!

马子珏沉默后,说:“发张照片让我看看你吧,海欣!以后我还叫你海欣,我已经习惯了!”

清扬从相册里看了好半天,找了一张用美颜拍的照片发了过去。她不好意思让他看到自己脸上那未完全褪干净的妊娠斑,只是想把自己最美好的样子展现给他。

“你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只不过更有女人味了。看,这气质真的是清新脱俗。”

清扬被人这么直白地夸,她还真的是不自在,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哪有呢?只要你看了不做噩梦就行!”

“恐怕我要做羞羞的美梦了!”他调侃道。

“老了还不知羞耻,小心把你儿子给教坏了。”她回敬。

“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有什么害羞的。再说,我儿子和他爹一个德行,是不用教的。哈哈哈……”

“你快干你的正事吧,拜拜!”然后便不再理他。

随后的日子里,天天清早他的问候便会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到来。一声简单的“早安”或“早上好”,再配上一张精美的祝福性质的插图或动画表情,足以温暖她干涸已久的心田。

在工作之余,他每天总会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陪她说说话。有时闲话家常,聊聊父母、孩子,谈谈生活中的喜和忧,大到教养孩子,小到吃、穿及家务分工,有时聊聊工作,有什么想法和期望全都和盘托出,只是想听听对方的意见;有时再谈谈最近读过的书,分享一下感悟;有时和谁闹别扭了,心情不好了,也会彼此倾听……

不知不觉间,她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和他聊天上了瘾,一天不和他说话就好像缺了什么似的。

为了贴补家用,宋清扬每天下午5:30下班后会赶到辅导班去帮人家辅导作业,一般8:00左右才能回家,晚饭是在辅导班和学生一起吃的。虽然累点,但她感觉很是充实,和学生们在一起,她也是快乐的。

可一回到家里,她的心情便再也好不起来。再苦再累,哪怕有一句轻声的问候便已足够。可丈夫冷俊带给她的全部是负面的情绪。他不知体谅倒也罢了,他语言粗俗她也不去计较了。但他一回到家,不是说这儿没整理好,就是说那件事不是那样做的。常常是指责完大人又去批评孩子,还不忘抱怨一下父母,好像只有他想的、说的、做的才是最正确的,所有人都得顺着他的心意才行。

清扬经常在心里想:他独断专行也好,关键是他的认知、思维并不一定比他人在上啊!既然认为别人做的不好,他自己为什么不去动手做做看啊!一个在家什么都不做的人,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别人呢?真把自己当“皇帝”了!丈夫带给她和孩子的都是情绪垃圾啊!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这样的人哪里有进步的希望!

有一天下午,在聊天时她突然问他:“你现在还写文章吗?”

“偶尔有空闲了写。”

“可否发一篇让我读读。”

“行,那你进入个公众号就可以看到。”

“行,把你的公众号推给我。是不是个人也可以创立公众号?”

“行,稍等。是的,个人也可以申请公众号。”

在他的指引下,她关注了他的公众号。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把里面他写的所有文章都浏览了一遍。心中暗自感叹:文如其人,他写的随笔大多都是自己工作或生活的真实经历,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领悟,是很有力度和深度的,充满了正能量,确实值得阅读。

第二天来到学校,清扬去找了陈宅老师帮忙,给她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她又咨询了公众号的使用方法,陈宅都耐心地教给了她。

回家后,她想把前两年写的纪实性的生活随笔移进公众号里面去。可鼓捣了半天都没有成功,她又四处请教,终于在一个朋友那里问到了方法。她不会弄,只好来到了复印部(她和老板比较熟)求人帮忙。这位热心的朋友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把她所指定的所有内容都各自配上插图分章节地移存了进去。她一时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然后,她第一时间把自己申请了公众号,并且在里面放了些自己写的随笔性的文字的消息告诉了马子珏。

马子珏说:“怎么进去?可以让我看看吗?”

“这可是我写的日记,怎能与他人轻易分享?”

“我也是他人吗?看了你写的日记,才能感知你的喜怒哀乐,不是吗?”

“人家说,曾经的恋人是不适合再联系,更不能做朋友的!”

“那我们不是已经做朋友了吗?”

“那得遗忘前尘往事才行!你得答应我,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眼前人,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

“遗忘倒不至于,尘封记忆就行!”随后他又紧接着说:“我会的,怎么,我不善待她,你还会打我不成?”

清扬想也没想地回复:“会的,要不你可以试一试!”

“你舍得打我吗?”

“舍得!”

一阵无言的静默之后,她主动地把账号、密码都发给了他,并告诉他:“有空了,你进去可以随便看!”

“行。”他回复后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去了。

放学后,清扬去幼儿园接了小女儿回家。因为今天周五,她不用去辅导班了。接着,她先把稀饭煮上:大米、小黄米、红枣、花生、枸杞、百合,把这些都洗干净放进电饭锅里。然后,拉女儿来卫生间用肥皂把手清洗干净,又给她倒了一杯温开水,递到她的手中。随后她打开冰箱,琢磨着今天晚上要吃什么菜。

正在这时,电话打来了,是丈夫冷俊的。

她摁下了接听键:“我今晚不回家吃饭了,有事儿!”

“你少喝点儿酒,早点儿回来……”

话没说完,对方已经不耐烦了:“少啰嗦,像个农村婆娘!”说完,便挂了电话。

清扬对着手机看了半天,心里失落又难过。但娘仨还得吃饭呢(小儿子在公婆家)!她做了两个菜:荆芥拌黄瓜、豆腐炒青菜。督促好两个女儿吃过饭,自己也填饱了肚子,便去洗刷碗筷,收拾屋内卫生。

待一切家务都做完,她打开电视,又陪小女儿看了半个小时的动画片。接着给小女儿洗澡、督促她刷牙,给她穿上睡衣,才终于轮到自己洗漱。待躺到床上,她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了。

临近十一点,他才回来。开门、走路的声音极大,她根本没睡着,但她不想和他有语言或肢体上的冲突,就假装睡着了,一动不动。

他骂了一阵子,见没人理他,便倒头就睡。而此时的宋清扬却再也难以入眠,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无声地滑落……

以前他喝点儿酒回来,总会把家里的人挨个儿骂个够。要是谁理他,他就会动手打谁。简直是酒疯子一个!你要说他不对,他说是教训孩子的,别人没资格管他。在她看来,就是在掩盖自己的不良行为,在为自己的无德之行找借口。清醒时干什么去了,谁家的孩子是在喝得迷迷糊糊时来教育的呢?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呢?她真的不敢想象他要把孩子和家人祸害到什么程度才肯罢休呢?

伤心的清扬不知道自己是何时睡着的,只是后半夜她做了一个梦,待从梦中惊醒,天已微亮,可梦中的情景却是那么的清晰:

这是一个月光清明、群星满天的夜晚,她与他在山路上并肩而行,谈笑风生。偶有夜风袭来,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他轻轻地拥她入怀,深情地凝望着她的双眸。

不知不觉间,眼前出现了成片成片的梨树林。梨花怒放,漫山遍野都是洁白的世界,花的海洋。微风拂过,到处都是花香。他与她在梨花树下坐了下来,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感受着他的呼吸和心跳,沉沉地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