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族谱修复(2/1)

元旦的活动,还是圆满的开展了。

美术类科室,最后组织了全县四十多位,有名望的书画艺术家。

在元旦当天,现场激情创作。

还有不少新闻媒体全程直播、采访。

李天佑觉得这种活动太形式化,很没有意思。

但是你要是让他来想想怎么创新。

李天佑又一时半会想不到很好的创意。

毕竟这站着说话不腰疼,光让他去挑刺,他小嘴叭叭一通还行。

但是要是让他落地实际操作,他可有点来不了。

单单是现场几十位艺术家,能把他们挨个组织到场。

这中间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点点。

还要伺候到每一位媒体朋友,不能失了本地单位的体面。

最关键的一点,这种元旦活动,又要符合当今时下正确的价值观,又要受一些文管单位的制约。

能让人创作的空间极其狭小。

所以谈及活动创新问题,李天佑就及时的溜了。

他做好画展的布展工作就好。

画展开幕的时候,陈方圆也来了,她还带着家人来的。

李天佑恭恭敬敬的跟人家家里打了个招呼。

现场莫名其妙的怪异。

陈方圆妈妈始终挂着一抹奇怪的笑容,看的李天佑背上一溜鸡皮疙瘩。

陈方圆她老爸倒是对展览出来的作品,很感兴趣。

根据自家宝贝女儿的所说,很多幕后工作都是她参与完成的。

她老爸就一定要好好看看,女儿这段时间早出晚归的成果是啥。

李天佑也极其负责的给老同志带路,沿途仔细讲解。

“是不是他?”陈方圆妈妈悄悄问着自家女儿。

陈方圆小脸红扑扑的,掐了自家老妈腰间肉一下。

中午聚餐的时候,陈家父母有事回去了。

陈方圆留着陪着李天佑。

两个小年轻,这才有时间聚在一起说点悄悄话。

“哎~你是不是有个哥哥啊?”李天佑鬼迷日眼的问她。

“怎么说?我就一个弟弟。”

“奥我以为你有个哥哥。你弟弟叫什么?”

“陈方杰啊。”

“哈,我还以为叫陈规矩呢。”

“为啥?好难听。”

“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哈哈哈哈哈”

小姑娘拿着餐刀,一点点靠过去。

“来来,你继续说,你看我扎不扎你!”

-----------------

元旦节后,李天佑接到了文化馆的特殊工作指派。

本地有个潮汕商会寻求他们的帮助。

潮汕商会是由潮汕籍人士,在全国各地投资或经商的工商企业及个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之前有人通过市文化馆,了解到了这边可以修复各类纸质老物件。

欣喜至极的想要给家里的族谱进行修复。

作为市局一些项目合作伙伴,市文化馆也是积极响应。

李天佑就带着众人对他的期待,出发前往市局。

在市文化馆,他见到了这次寻求帮助的黄总。

黄生良是潮汕商会中的一员,今年已经在这边打拼第六个年头了。

每年到年尾的时候,就差不多准备回潮汕老家了。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

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同一个姓的家族。

而黄总他家就是他们那里,地方上的一个普通的宗族家族。

前几年家族里条件不是很好。

人人忙着挣钱,改变自己小家庭的生活水平。

这几年,家家条件都有所改善,

每年回去祭祖,族里的老族叔都在想着,什么时候重开族谱。

直到去年年初的时候,翻开陈旧的老族谱,才发很多地方的画面已经无法辨认了。

把家族里几个老的,都快急出病了。

所以今年一年,黄生良他们这一辈的人,都在想着办法,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事。

经过多方打听,最后找到了这里。

李天佑又详细的问了黄生良,族谱的材质和年限。

来之前,李天佑就详细的询问过母亲,这方面的知识。

族谱主要还是以纸质为主。

但是也有很多,是由丝绸、麻布书写。

甚至还有的地方,出现过木质卷轴,铜板雕刻这类特殊材质族谱。

在得知是纸质的卷轴,李天佑也多少有点把握了。

其实这次,他不想来。

他感觉自己个人经验不足。

很多地方都需要依靠老妈的知识储备来解答。

这帮固执的家伙,其实早在半年前就知道老妈了。

但是因为老妈是女性。

宗族这种顽固分子,死都不会让女人去给他们修复族谱。

硬生生拖了半年,直到李天佑现在也慢慢能立起来了。

才又联系的文化馆,让李天佑来接手这个工作。

而且还需要李天佑千里迢迢,飞到他们当地去,现场修复。

所以李天佑还得出趟远门,出个极远的差。

外地办公,又是一个人去,李天佑多少心里有点打鼓。

要是给人家族谱搞烂了,不会被当地百姓活撕了吧?

老妈也是劝他,不要有任何偏见。

这次出去接手这个事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来是给他自己增长见识。

二来也能磨砺他的手艺。

三要尊重人家当地习俗,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不是他们能解决的。

最重要的是,如果真的能给这些当地百姓解决这样的问题,手工装裱的修复匠人,这种传承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李天佑想起自己和老妈在故宫博物馆五牛图前的感慨。

又想起了自己想要学习孙老前辈的壮志。

毅然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踏上了远赴潮汕的旅途。

-----------------

“你到了吗?那边天气咋样。”陈方圆微信上问着他。

“嗯,刚到,比我们那里温度高很多。”

“好吧,他们那边爱吃什么生腌,你别乱吃啊,你这种肠胃不好的,别吃出毛病来。”

“嗯,我知道,不认识的不吃,没煮熟的不吃!”

李天佑出一趟门,陈方圆比他还操心,一天嘱咐他八百遍。

到了地方,黄总先把李天佑带到他家,放好行李。

然后俩人一起去了宗族祠堂。

祠堂是他们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

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同时祠堂也是他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场所。

知道他们要来,族内几个长辈早早的就在这里等着了。

净手除尘,跟着人家在外面大殿恭恭敬敬的烧了个香。

李天佑可没资格,跟黄总这种直系子孙一样,能进去里面拜祭。

见过几个族老,耐心的听着这些老人家给他嘱咐注意事项。

有的老人口音很重,李天佑都听不太明白。

黄总就在旁边仔细给他翻译。

人家家族里准备先进行一波宗族祭祀。

为期三天的祭祀结束,才会让李天佑进行族谱的修复工作。

李天佑也耐心的歇息下来。

在这里,他全程观摩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

他也见识到了潮汕地区,极具特色的宗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