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雪溪放舟图(1/1)

经过一夜的长途火车。

到达京城,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了。

老妈晕车严重。

从北京西站坐小车前往当地文化馆。

仅仅半小时的车程,老妈就吐了两次。她都一直咬牙坚持着。

没有体验过晕车的人,不知道晕车有多难受。

下车以后,脸色苍白的蹲在路边,半天缓不过来。

当地文化馆的对接工作人员,接到他们以后,也是及时安排了酒店住处。

把老妈扶回酒店以后,就让她赶紧休息。

文化馆的工作交接手续,就全由李天佑自己去代为办理。

来的路上,馆里的老领导,就已经跟这边通了气了。

装裱师傅的儿子会跟着一起来。

有个勤快点的小辈跟着,使唤干点啥活,也是方便。

中午京城文化馆安排了接风聚餐。

一路跟着的还有市旅游局领导。就让他们去参加就行了。

老妈脸色还不是很好。李天佑打包了一些皮蛋瘦肉粥回去。

下午当地文化馆举办了相关座谈会,就此次文物修复工作洽谈了各项事宜。

老妈强撑着起来洗漱了自己,收拾整洁去参加了座谈会。

本次要修复的是明代著名画家钟钦礼的一幅作品。

说到钟钦礼,那么大家肯定会提起他的《雪溪放舟图》。

雪溪放舟图是明代画家钟钦礼创作的一幅山水画,也是其代表作。

立轴,绢本,画卷完整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钟钦礼,号会嵇山人,浙江上虞人。

成化、弘治年间入直仁治殿,为内廷画师中顶尖高手。

《雪溪放舟图》表现的是渔人雪后在寒溪上放舟的情景。

画面萧寒清幽,远处山峰积雪皑皑,山的轮廓用重墨线勾勒,树枝劲虬弯曲,层次分明,构图严谨,有开有合。

带有浓郁的江南山水特色,深得雪骨水韵之妙。

而这一次老妈去要修复的画。

正是钟钦礼晚年所做的一幅《雪景山水图》。

由于战争年代,保存收藏的条件不易。

画卷已经遭到一些损毁,后期因保存方法不当,现在画卷已经基本碎成几十块碎片了。

座谈会上,投影仪还在播放着博物馆拍摄的视频资料。

老式长条木盒,一看就是收纳画卷的。

外观腐朽严重,打开以后,画卷已经不能正常展开。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打开,按碎片顺序小心拼接以后。

勉强能够辨认出,这是画家钟钦礼晚年的随手之作。

由于破损严重,再加上故宫博物馆里已经完整保存了他的代表作《雪溪放舟图》。

这幅《雪景山水图》的价值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高。

当地文化馆,就没有急着修复这幅画,还是以碎片的形式,小心收藏。

今年有上面的精神文件下发,文化馆作为相关单位,要配合电视栏目机构。

要促使这次计划的顺利进行。

其实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

难道那么大的一座城市,就没有手艺高超的装裱师傅了吗?

答案是,绝对有!

但是为什么没有在当地找人来做这件事呢?

这个还要结合我们文管单位的机构隶属问题了。

很多人是不是以为,文化馆和博物馆都是一家子?

其实他们是两个分属不同的两个单位。

博物馆有着自己正规渠道的收入来源,每年的参观费用都能自给自足。

加上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讲解员费用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一个博物馆资金充足。

而文化馆呢,早些年确实兴盛过一段时间。

民间的文娱体系都要受他们的严格管理。

后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文化馆慢慢沦落到了有点清水衙门的境界。

很多时候,全国各地的文化馆,都属于收入极低的状态。

修复这种文物,费用怎么支付给请来的修复师傅?

文化馆又有几个钱,能请民间艺人?

那还不如,在自己的下属单位里层层筛查。

看看地方上的文化馆单位,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地方下属单位的装裱师,圈子里有名望的人,这不就被一纸调令弄到京城来了吗。

事后,体系内部嘉奖,又能花几个钱。

最重要的一点,文物修复要担责任!

民间修复大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绝对不会轻易接这种公家活。

退一万步讲,修复过程出差错了,那也是文化馆内部自己体系内的事。

关起门来,怎么解决处理,都不算啥。

但是要是用的外人,出了啥差错。

事情处理结果也可大可小。相关领导脸上也挂不住。

所以隔了这么远,最终筛选到老妈这。

代表着市文化馆脸面,县文化馆的脸面,以及一系列的相关领导的脸面。

老妈被借调到了这里。

后面会上就是领导反复强调的一些注意事项。

又引荐了各位主管领导。

今天算是见不到画作了。

休息好,明天才能去看实体文物碎片。

反正,一切都听当地文化馆的安排呗,人家怎么说,就怎么做。

下午安排工作聚餐,算是给一行人正式的接风洗尘。

老妈以茶代酒,李天佑也是跟着自己文化馆领导,频频出去敬酒。

折腾到晚上,才回到酒店休息。

拿出静音了一下午的手机。

朋友圈都几十个小红点了。

他今天到BJ的时候,就拍了一张西站的照片发在朋友圈了。

那会老妈脸色苍白,晕车吐不出来,他就收了手机照顾老娘去了。

一下午又是开会,又是跟接待吃饭。

这会才有时间看看自己的朋友圈。

点赞几十个,留言也不少。

“李公子这是又来京城了?”

这是以前工作单位的朋友。

“你丫的骗我眼泪,不是说走了就不回来了吗,怎么又来了?”

这是以前单位照顾他颇多的学长师姐。

“回来的时候带点京城土特产!”

这是他舅妈。

“在哪?发位置,约饭!”

这是他大学住同宿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儿子。

等等一系列的朋友们,关心的也有,凑热闹的也有。

李天佑挨个给他们回复。

以前真的以为,自己从京城离开以后就不会再回来了。

没想到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

还是那些熟悉的朋友们。

但是可能少了平日大城市打工牛马人的怨气。

他这会感觉整个人心态都一样了。

有些许轻松,有些许感慨。

但是更多的是,对以后生活的期待满满。

《雪溪放舟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