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现状(1/1)

其实有一段时间,李天佑一直比较好奇,裱画师在当今社会的工作到底靠什么挣钱。

像是老妈这种老手艺人,单单只靠文化馆这份微薄的工资吗?

给老妈捏着胳膊,和老妈细细的聊着。

现在这个社会,依然还是有很多书画名家。

他们的一副字画作品。

可能是普通人数年工资。

所以这些人的字画作品,本身字画的身价就已经注定了,字画的装裱工序,不能用现代工艺去糊弄人。

古法装裱技艺,原始的材料本身,就有很多说法。

纸张的选择,浆糊的配料,甚至有的绫子边,都要在里面填上洒金工艺。

最后的画杆,卷轴柱头,都要挑选名贵木料。

有的书画作品,就是因为古法装裱的讲究程度,可以保存几百年而不腐不坏。

而当今社会,不论是单位也好,个人也罢。

当他们有了一副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收藏,还是日常展示使用。

都离不开真正懂古法手工装裱的裱画匠人。

一副字画的精装工艺,收费几百到上千元。

老妈现在就是年龄大了,仅仅只接这些名贵字画的精装工艺了。

很多书画圈的新生代,日常的练手之作。

或者某个书法爱好者,某次的得意之作。

这些,都是普通装裱即可。

普通装裱,没有那么多讲究。

画心加厚,增加托底料,上下加装天地,四周配便宜的绫子边。

这种出来就是所谓的镜片。

劳心费力不说,一副字画的普通装裱,顶多收个二三十元。

要是还需进一步装裱。

就继续加个二十元,上下加装画轴,以后就可以把画卷起来收藏。

再想进一步装裱。

按照你画的大小,增加几十到一百不等的费用。

加装相框,古色古香的的画框,正面再加装上玻璃。

整个画框以后就可以挂墙上了。

这几年,老妈不知道推出去了多少这种普通装裱的生意。

而这些活,以后完全可以李天佑自己接了。

一边当做练习自己技艺了,一边也能给家里增加一部分收入。

而文化馆里,也时不时的会有各种工作安排。

每年差不多固定几个月,县里会举办书法大赛,国画展览。

这些大型活动,一次可能会有上百副作品同时过来。

文化馆会组织人手,初步筛选一次参赛作品。

剩下的,都是要进行比赛或者展览的。

那么大量的书画装裱工作,可能会一次压在老妈这里。

哪怕仅仅只是简单的镜片装裱,一天弄完几十副作品,也是能把人累够呛。

就这,隔三差五的,博物馆还要过来借人。

有一说一,全国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各种书法绘画的大师。

他们的作品享誉全国以后,地方博物馆,或多或少的都会收藏一些。

这么多年过去了。

各个时代的名人字画,不知道博物馆都收集了多少了。

保存的好,还到没啥。

有的博物馆,可能是经费问题,可能是人为因素。

古旧的名人字画,损毁的情况,年年都有发生。

而作为博物馆的兄弟单位,经常会需要老妈去帮忙。

修复完自己县上博物馆的字画,可能还要去市博物馆。

名声在圈子里传开,周边县市的博物馆,也会来请人。

博物馆大多数经费都是有限。

拿不出太多的感谢费用,来酬谢老妈这种手艺人。

很多时候,老妈也是感觉,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艺术瑰宝,泯灭于时间,实在太可惜了。

所以,很多时候,修复有历史价值的艺术品时,她都是完全免费。

说实在话,李天佑年纪还小。

他理解不了老一辈手艺人这种奉献于艺术的思想。

虽然比较佩服老妈这种行为。

但是他还是觉得,当今这个社会,还是先自己吃饱饭,再去做这些公益。

自己以后要多思考,如何能够创造更多的收益。

很多需要普通装裱的字画生意,都流传到周边的县市去了。

那边有一些画框店,手工艺店。

使用的是现代比较流行的自动化机器装裱。

价格低廉,20块就能搞定一个普通镜片装裱的活。

李天佑想着自己应该去看看。

去观察一下市场上的生意,都是个什么样的价码。

自己以后要接手老妈的这个行当,不能仅仅只是做仅有的这些活。

画室里现在墙上的活,都要等两天才能干。

明天出去转一圈,也不耽误事。

——————

第二天,李天佑就溜达到了隔壁市。

先是去当地博物馆转了一圈。

这次他主要观察的都是一些古旧字画。

不论是装裱手法,还是字画修复的痕迹,都能从细节中发现这是老妈的作品。

又去转了一下当地几个比较出名的字画装裱店。

近距离观看了一下现代机器的装裱工艺。

就是在画案的侧边,加装了一个块通电加热的盖板。

画心下面加一层自带不干胶的托料纸。

一边加热,一边熨压。

像极了熨烫衣服。

画心有了一层托料,变的结实了一些。

四边再直接粘贴一体成型的裁边。

说实在的,李天佑连着看了几个,就已经不是很感兴趣了。

这玩意,完全没有技术性,纯纯就是工业风机器,想取代传统艺术的不伦不类之物。

网上找了一下类似的机器售卖网站。

两三千块一台机器。

相应的设备材料,装裱材料,网络店铺里都有售卖。

细心计算一下成本,一副字画的装裱成本真的能控制在20元以内。

回家的大巴车上,李天佑靠着窗子。

心里细细的盘算着自己以后的打算。

传统书画装裱的手艺,不能丢下。

不但要学,还要学的特别扎实。

新的机器装裱工艺,后期也可以尝试。

在自己县里,寻找到稳定的客源以后,低价单子,可以考虑上机器装裱。

很多美术班,兴趣爱好班,这些都是以后可以发展的对象。

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上机器装裱就行。

收个三十块,美术班老师给人家也分润个十块钱。

大家都有钱挣,生意才能细水长流。

修复字画的手艺,那需要常年的日积月累,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跟在老妈身后,多看多学,抓住每一个机会,参与进去观摩学习。

老妈现在的画室,功能也太过单一。

仅仅只是她工作时的场所罢了。

如果要李天佑来,那么就不能只是现在的样子。

他想在旁边在整两个大点的场所。

一间用作于装裱好的成品画作展示,一间打造成周边艺术家交流切磋的茶室。

如果仅仅只是在老妈身后一比一的复刻她的一起。

那么自己最高的成就,也仅仅只是第二个老妈罢了。

都已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攀登者。

最终的目标如果不是超越巨人。

那么一开始就不如直接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