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之大欲存焉(2/1)
“三大爷,早上好!”
“李来,你怎么中午就回来了?”
阎埠贵不禁疑惑,这在院子里并不常见,大家都习惯中午在食堂吃饭。
“我犯了胃病,请了假。”
李来并未透露提前退休的计划,打算下周一让秦淮如去办理手续。
其实今天下午也可以,但与他的工作时间冲突,会损失半天的工时。
“你真有胃病?”
阎埠贵有些怀疑李来的话,若真有病,还能喝酒酒肉?这胃能消化了?
“这还能有假?我回屋休息会儿,你忙着吧。”
李来推着那辆自行车缓缓向家中走去,心里想着从前,他对满大街的共享单车视而不见,而今却对这辆自行车感到自豪。
他穿过院子,走向后院,有几位大妈见到他,忍不住交头接耳。
“李大哥,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秦淮如正坐在那里,简单的一餐,只有两个窝头,一些白菜,还有一碗清汤。
“不是吧,你中午就吃这个?”
李来带着一些鄙视。
他是希望秦淮如能养得胖一些,这样的彼此都舒服。
“家里还有面和白菜,不能浪费了,没关系,我以前吃得还不如这个呢。”
秦淮如对目前的生活心满意足,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那就好。”
他接着说:“我已经跟厂里安排好了,周一你就跟我去办理入职手续。”
“太好了!”
秦淮如知道顶岗的事情已经谈妥,也就不再多问。
李来轻手轻脚地关上门,吃饱了就要干活。
时间紧迫,不能老了后悔。
正如古人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曰:你说的对!
日后。李来心满意足睡午觉,周末的时光,这样过才对。
秦淮如整理了一下,然后拿着盆子出门去洗碗。
正巧碰见二大妈和许母也在洗碗,她们在水池旁聊起了天。
“秦淮如,我刚才看到李来回来了,他今天不用去上班吗?”
二大妈住在隔壁,即使不刻意留意,能知道个七七八八。
“请假了,下午在家休息一下。”
秦淮如边说边手脚麻利的洗着碗筷。
“哎呀,这么年轻就请假,年纪不大还想偷懒?”
许母不以为然,想起自家丈夫和大茂,一年到头都勤勤恳恳,从不轻易请假。
“不是偷懒,是真的生病了。”
秦淮如维护着李来的高大形象。
看她这样,顿时让院子里的大妈们直摇头。
这傻孩子,这么容易被李来洗脑。
直接睡到下午四点,李来可算醒了。
刚睡醒就看到秦淮如在细心地纳鞋底。
“淮如,咱家也买一台缝纫机吧!”
“不用,现在只有我们两个,针线活儿就足够了。等将来有了孩子,再考虑买缝纫机吧。”
秦淮如的勤俭持家,加上作为大姐的责任感,让她早早地就习惯了照顾他人。
李来思忖片刻,接着说:
“淮如,咱们暂时不要孩子,你很快就要进厂当学徒了。”
“我和厂里谈好了,你的工资是每月二十七块五毛。等过几年,我们再要孩子。”
“到时你怀孕了,所有检查费用厂里都会出的,你可以安心休养,避开考核,直接成为正式工。”
“还有产假福利,这样不是很好吗?”
李来是打算薅钢厂羊毛,尽量享受厂里提供的各种福利,也算是厂里帮他养媳妇儿。
秦淮如的双眸瞬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那这样的话,咱家可省钱了。”
“对喽,就是这个道理,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才受穷’。”
“嗯,这句话是三大爷经常说的。”
“咱们家虽说不缺钱,但也不能随意挥霍,得为未来的孩子们着想。”
李来目前并没有急于成家立室,但他已经打算将来鼓励秦淮如多生育,直接套牢,一辈子奉献给老李家。
“好。”
秦淮如轻轻点头,随即走近,说:
“李大哥,你试试这双鞋的尺码合不合适。”
她手里拿着的是自己精心缝制的布鞋,蹲下身为他量尺寸。
李来轻轻抚摸着秦淮如的头发,心想,这老婆,真是谁娶了谁有福。
“我出去走走,想找根鱼竿,将来退休了,钓鱼也能贴补家用。”
他走出家门,心想院子里似乎还缺点什么,或许可以效仿三叔,养些花花草草,修身养性。
毕竟,这么早就退休了,未来的几十年总得有些爱好来充实。
在院子里静悄悄的此刻,他没有骑自行车,刚走到大院门口,意外地看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在那里左顾右盼。
那女子的长相不算没有魅力,但给人一种尖锐刻薄的感觉。
“大姐,请问您在找谁?”
李来觉得有责任问一句。
毕竟,对于出现在院门口的陌生人,礼貌地询问是这里的习俗。
那女子眼神游移,轻声问道:
“何大清,他是不是住在这个院子里?”
“嗯,就是那个傻柱的父亲,确实住这儿。”
李来微微一怔,何大清那样的人居然还会有女人关心?
难道,这位就是传闻中剧里寻找何大清的白寡妇?
“嗯,谢谢你。那他现在在家吗?”...
显然,白寡妇此行目的明确,只不过,不太好进去。
“他今天还在上班,周六也不休息。”
李来对何大清当年的不辞而别一直存疑,他成了鳏夫,再娶一个也没什么啊。
但却选择了消失,而且长达数十年,连亲生骨肉都弃之不顾,其中必有隐情。
“那我就晚些时候再过来。”
白寡妇话音未落,便准备离去。
李来环顾四周,确定无人,他并无他意,只是想了解更多内情。
“大姐,别急着走,如果有什么难处,或许我能帮上忙。在这院子里,大家都叫我小宋江,就是乐于助人的意思。”
白寡妇稍显迟疑,眼前的年轻人看起来并不像恶人,便轻轻点头。
“大姐,咱们到旁边去说,这里人太多,说话不方便。”
李来径直带她去了北新桥,那里虽名为桥,实则并无桥梁的存在。
“大嫂,我猜是不是何大清他对你不老实,我是指他是不是辜负了你?”
他暗自思量,近期何大清在胡同里异常低调,即便贾家遭遇不幸,作为邻居的他却无动于衷,甚至几度阻止了傻柱的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