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朱棣,你应为皇帝(1/1)

随着这一道声音落下,那属于永乐皇帝的一生也犹如幻灯片一般浮现。

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应天府,以武力夺得皇位。

可以一藩王之身成就帝位,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巩固统治,封赏靖难功臣,血洗建文旧臣。

齐泰黄子橙首当其冲,而最凄惨的莫过于方孝孺,因不肯撰写登基诏书,而被诛十族。

“不肖子朱棣,谋权篡位!”

“方孝孺,就不怕朕诛了你的九族吗?”

“你就算诛我十族又如何?”

“好,那我诛你十族!”

诛杀十族!

这个老四,倒是下得去手,也不怕后面儒生怎么抹黑他。

至于其他,朱元璋倒是没有多想。

这方孝孺他也了解过。

学问能力倒在行,可其他方面,腐儒罢了。

杀了就杀了。

只是诛十族,倒溯华夏几千年历史,从未有一人而诛十族者。

朱老四,够狠,像咱。

果然,咱们老朱家都有着一股血性和狠劲,这是血脉里的东西,无法断绝。

......

建文四年,即皇帝位,年号永乐。

“难怪,系统所说的永乐大帝就是这个!”朱元璋点点头。

朱棣为加强北方控制,疏浚大运河,破除阻力,迁都北平。

由此而开启了大明朝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历史。

而这个原则,由朱棣确立,并立为祖训,贯穿整个大明。

听到这里,老朱的心情顿时变得澎湃了起来。

同时,他五征漠北,命郑和下西洋,修撰传世巨作《永乐大典》,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大帝的一生功绩都在朱元璋脑海中浮现。

最后!

天地一片银装素裹,夕阳将点点余晖映照在四人脸上。

朱棣纵马来到山头处,望向远方:

“你们说,天尽头那座山是哪里?”

远处一道山脉截断了四人视野。

“那儿应该就是狼居胥山!当地人叫海尔汗,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就是在那儿!”朱高煦道。

狼居胥山!

朱老四居然带兵打到了那里。

就连常遇春和徐达大将军,都只是赶跑了元人,可没把元人打疼。

朱老四可是捅了人家的心脏,我中原汉族,恐怕能太平几十年。

我大明百姓又有好日子过了。

“那天尽头那座山以外呢?”对话还在继续。

众人沉默不语,片刻后,这才道:

“这么远的地方,我们都没去过!”

是啊!

谁去过?

狼居胥山后面谁去过?

就连他老朱,自从攻破应天府,地位越来越高后,几乎就不会亲自领兵了。

更不要说前去塞外。

朱棣听完此话,眺望远方,天地融合,交相辉映。

“人生真短,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朱棣苍老的声音响起。

随后,画面转黑,文字骤现。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北伐结束,病倒在榆木川。

“这朱老四,能有这么大能耐?”朱元璋脸上浮现狐疑之色。

毕竟,这可是封狼居胥啊?

历史上何曾有一位帝王能够做到此等地步。

【本系统为历史任意门,贯穿既定历史,请宿主切勿怀疑!】

为此,系统还在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了一条历史长河。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乃至自己曾经发生的事都一一浮现出来,与自己亲身经历别无二致。

朱元璋这才相信了系统所说的话。

眼前这个造反的儿子,真是开创了永乐盛世。

“可,就算是这样,他也不能造反啊!”朱元璋心中想道。

朱允炆是自己钦定的继承人,自己的乖孙儿脾性还不了解吗?

虽比不上标儿,那也必是个明君。

朱元璋虽然心中认可了朱棣的能力,可对朱标的宠爱,让他还是选择无条件相信朱允炆。

藩王起兵作乱,皇家血脉骨肉相残,这更是不可原谅。

老朱做了皇帝,可心中仍然是淮右那个布衣朱重八。

“皇爷爷,四叔攻破南京,窃夺皇权,你可一定要替乖孙儿做主啊!”这时,朱允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

“爹,听我解释啊,要不是他听从方孝孺这些腐儒之言,削藩杀王,本王何至于此啊!”朱棣开口叫冤。

削藩?杀王?

朱元璋脸色转冷,转过头来,看向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允炆:“你小子削藩!”

这语气十分平常,可他却直盯朱允炆。

藩王是咱确立的,为的就是老朱家能够同心,镇守边疆!

削藩也就罢了,毕竟咱老朱生的儿子多,也有几个不成器的,比如说秦王,这些人削了也就削了!

可为什么要杀王!

老子留给你的几十万中央军,哪个藩王敢触霉头?

对付他们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何至于到抄家杀人的地步!

建文皇帝顿了顿,走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哽咽道:

“禀皇爷爷,孙儿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自您驾崩以后,藩王势力越来越大,大有尾大不掉之势,此时若不削之,恐以后将成心腹大患,让我大明百姓生灵涂炭啊!”

“那您小子为何要杀王!这些人都是你的亲叔叔!你怎么能够下得去手!”朱元璋盯着他,语气森然。

“爹,这小子!”朱棣指着眼前的朱允炆。

“下令削了周王,齐王,代王,岷王,甚至湘王朱柏,都被他们逼得自焚而死!”

“甚至还心有不甘,给他加上了戾王恶谥!”

“朱柏,柏儿!”朱元璋眼中有了火气。

其他人也就算了,可是柏儿,此人心有沟壑,满腹经纶,勤奋刻苦,是自己最为宠爱的孩子。

哪怕他就任藩地,也毫无反叛朝廷之心。

你有什么理由去削他的藩。

“他所说的,可是真的?”朱元璋上前一步。

此时,帝王威严展露无疑。

若他真是这般,那说明这大明朝,交在他手里,倒真是毁了!

为帝者,岂能偏听儒生之言,尤其是腐儒。

削藩我老朱也不反对,可你为什么要把主意打在柏儿的头上。

他想要从乖孙儿的脸上求证朱老四所说乃是谎言,可是他那躲闪的表情就已证明朱棣所言句句属实。

朱元璋摇摇头,眼神中浮现失落之色。

朱允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拉着朱元璋的衣袖:

“皇爷爷,孙儿不是故意伤害这些叔叔的!”

“尤其是湘王,朕当时没想杀了他,是他自焚,而那恶谥,是方孝孺等人.........”

“住口!”朱元璋语气铿锵有力。

朱允炆与朱棣噤若寒蝉。

朱元璋不置可否,缓缓走向龙椅之处,坐了下来。

朱允炆神色惊慌,皇爷爷就是他的最大靠山,若皇爷爷都不站在他这边,那自己.......

他望了望身后乖乖站着的四叔,打了一个冷颤,连忙向前跪了几步,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做出切割:

“孙儿,孙儿也是听信了那帮文人的谗言!”

“谗言!只是谗言吗?”老朱一脚踹过去,然后在用皮带狠狠地抽在了他的身上。

自己从未对他如此过。

标儿早亡,因此自己将所有的偏爱都给予了他。

可万万没想到,这样做还养出了祸害。

柏儿那么老实、敦厚、善良的人,都被你给整死了。

那天下藩王,谁会不寒心。

就连投降的活路都不给,那能不造反吗?

再说了!

我可是给你留了几十万明军。

而朱老四呢?

多少人,八百!

八百号人!

别说几十万人了,就算是几十万头猪,都能把他朱老四那八百号人拱死。

你还有什么体面当这皇帝。

咱这打下的大明,迟早都会被你给败光。

朱允炆感受着身体的疼痛,却不敢有丝毫反抗。

待到他打累了,这才回到了龙椅上,枕头休憩。

头一次,他对大明的未来感到了疑惑。

一位是封狼居胥,文韬武略皆是上乘的朱老四。

而另一位,则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烂泥扶不上墙的朱允炆。

这位置该谁坐不言而喻。

可是,为君者,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

后世儿孙若学此,大明朝定会动荡不堪。

朱元璋缓缓思索,在场两人无不屏气凝神。

大殿之外!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早已躁动不已,父皇进去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有出来啊。

要是他出现了什么意外,咱们可怎么办?

“我说老头子昏聩了吧,把建文那小王八蛋拿下,随便怎么处理都行!”

“如今单刀直入,真把自己当英雄了,咱们全家造反,性命系于一人中!”朱高煦站了起来,愤愤不平。

“就是,要不咱们冲进去吧,这会殿里还没动静,迟则生变啊!”朱高燧望着前方,出着主意。

咱们全部冲进殿内,就算老爹想要怪罪,也是法不责众。

朱高煦这么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按着刀迈开步子。

朱高炽一看,连忙用肥胖的身躯拦住两人:

“老二,老三,你们这是做什么!”

“老大,赶紧给我让开!”

朱高炽摇了摇头,劝诫道:

“爹的脾性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要是叨扰了他老人家,少不得又是一阵打骂!”

“如今正是破旧立新之际,爹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咱们就去给他老人家添乱了,倒不如处理前朝旧事!”

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看了看前方的宫殿,终究是畏惧老头子的威严,没敢在上前一步。

.......

朱元璋陷入沉思,朱棣和朱允炆跪在一旁,不敢有丝毫妄动。

“哎!”一声叹息划破了寂静,也令两人身体为之一肃。

“朱老四,你打下这帝位,师出无名,后世儿孙若学您该如何?”朱元璋开口询问。

听闻此话,朱允炆的心头一凉,而朱棣脸上浮现一丝喜色。,连忙道:

“启禀父皇,咱有名!”

“有名?”朱元璋闻言诧异,刚才他都想着自己亲自出马,只要宣告朱棣为正统皇帝,那天下谁敢放肆。

倒是没有想到,他居然师出有名。

本来他是对朱允炆抱有厚望,可万万没想到,他居然如此昏庸。

听信馋臣妄言,削藩杀王。

更何况!

朱老四能凭仅仅八百余人就击破几十万明军,还顺利攻下应天府,这其中可证明的实在是太多了。

自己这个乖孙儿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

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大明百姓,自己断不能再让他继续统御天下。

“什么名?”

“你忘了,爹,你给咱们定了祖训!”朱棣道。

“祖训?什么祖训?我什么时候允许藩王造反了?”朱元璋一脸疑惑。

“爹,你不说了吗?日后,若是朝中有奸臣作乱,各地藩王,尽可领兵进京,勤王除奸,确保大明基业,传之千秋万代!所以,我奉天靖难,清君侧!”

朱元璋听闻此话,转而盯着他,语气森然:

“朱老四,那按照你这样说,朕有最后一件事想要问你!”

“爹,您说?”朱棣前倨后恭,知道这是自己老爹的最后考验,态度越发恭敬。

“你想不想坐这个位置!”他拍了拍屁股底下的龙椅。

听闻此话,朱老四连忙磕头。

“你告诉我答案,一个大老爷们,这么婆婆妈妈的干什么!”

这......

朱棣的脑子疯狂运转,爹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偏袒朱允炆,还是说.....

这话自己又该怎么回答,说不想吧,自己都靖难到了这个份上了,傻子都不会相信吧。

可若是说想,父皇会不会抽死自己。

想到此处,朱棣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告诉朕!”朱元璋盯着朱棣,语气更为压迫,帝王威严展露无疑。

朱棣浑身冷汗直流,只能将头埋得更深。

“说!”朱元璋道。

朱棣硬着头皮,抖抖嗦嗦回答:

“启禀父皇,儿臣奉天靖难......靖难.....,既然允炆无能,儿臣自然应当取.....取而代之!”

说完了这话,像是抽干了他全部的力气。

朱元璋听闻此话,沉默无言,大殿之上,一片压抑。

待片刻后,他这才哈哈大笑起来。

“不愧是我老朱的儿子,想做就想做,学那些儒生扭捏那一套干什么!”

“乖孙儿!”朱元璋望向一旁朱允炆。

朱允炆:“皇爷爷!”

“大明江山,还是需要落在有能力的人身上!”

“你不适合!”

朱允炆听闻此话,如丧考妣,瘫坐一旁。

“朱老四!”

“儿臣在!”朱棣满血复活,话语中难掩激动之色。

自己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大明江山,你能一肩扛之吗?”朱元璋道。

“回禀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定会将大明更上一层楼,让大明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朱元璋点点头,挥挥手,示意他过来。

朱棣连忙起身,恭敬上前,待来到老朱面前。

他这才起身,将朱棣扶至龙椅上。

“爹!你这.......”

“莫要阻拦!”朱元璋开口。

“从今以后,这大明江山就交给你了,莫要让朕失望!”

“爹,儿臣定不负期望!”朱棣道。

“那你做了皇帝,会如何处置你这个大侄子呢?”朱元璋幽幽说道。

朱棣知晓朱元璋不忍手足相残,于是没有丝毫犹豫道:

“启禀父皇,儿臣为替朱允炆寻一良地,裂土封王,做个富家子!”

朱元璋点点头,看向乖孙儿:

“这是皇爷爷给你挣的最好的命了!”

“孙儿,多谢皇爷爷!”朱允炆叩头感谢。

他知晓,皇爷爷所做的决定不会改变。

更何况,自己能保全一家,安享荣华富贵,已是莫大的荣幸。

“朱老四,那朕就该把所有的刺都给你消了!”朱元璋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