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游园不悦妃嫔争宠 浑酒无言三郎豪饮(1/1)

萧辰铜簪狩猎,勇猛非常。一时间传遍了宫中,很快就成了后宫妃嫔们在茶余饭后的八卦趣事。

这日午间,几个妃嫔正于后宫的华林园怀水亭里赏景话闲,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娇态惹人。

吴淑媛一边摩挲着小白狗,一边嬉笑个不停。

“听你这么说,怎么像是亲自在上林苑里打猎了一般。”

“哎呦,姐姐,我好心跟你说了,你还不信我。”

李淑仪说着,略带委屈的揪下一颗葡萄塞进了那两片红唇里。

“好妹妹啊,不是姐姐不信你。”

“你可记得,我们在畅春亭里见过那个人。”

“奥!我想起来了。”

“他就是公主身边......那个陪读!”

李淑仪回忆道。

“对,那个萧辰看起来怪里怪气,体魄也没什么出众之处,怎么会有那般身手呢!”

邓淑仪在一旁附和着。

“还是明慧妹妹记性好啊。”

吴淑媛打趣道。

“这就怪了,那萧辰既是文人,又如何能凭一把铜簪就能将那野彘刺死呢?”

李淑仪疑惑道。

“你看看,这说着说着,怎么还动上心思了。”

吴淑媛朗声笑了起来。

邓淑仪也用手帕捂着小嘴儿隐隐偷笑。

“姐姐可真是,我只是就事论事嘛,你们就不要拿我开心了......”

李淑仪满脸胀的通红,转过身去不说。

恰逢袁淑仪经过怀水亭,见几人高兴的忘乎所以,在远处就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什么高兴事儿啊?瞧你们,都笑成什么样了。”

袁淑仪扭着细腰挺着胸脯缓缓的走了进来。

“给姐姐请安。”

李、邓二人屈膝行礼。

几个婢女跟着跪地行礼。

“给姐姐问安。”

袁淑仪朝着里面的吴淑媛屈膝行礼。

“不必拘礼,过来坐吧。”

吴淑媛收起笑容回道。

“是。”

几人回到原位,袁淑仪坐到了一旁,朝左右扫了一遍。

“姐姐好雅兴啊,华林园到了夏天可是避暑绝佳之地,这不,陛下知道咱们喜欢这,早春时候就差人投放了几条灵鱼,好生悦目呢!”

袁淑仪自然是话里有话,华林园本是后宫妃嫔游玩赏景的地方,哪个娘娘来了都是情理之中,只是皇帝近几年很少与他们一同欢乐,仅有的几次见面除了重大典礼之外,多是在亭台轩榭里偶遇罢了,而这怀水亭便是其中之一。

妃嫔们自然知道此地乃避暑胜地,眼看着盛夏将至,故而频频来此,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哦?是吗?几条鱼而已,宫里这么干旱,可能早就枯死了吧。”

吴淑媛朝着帘外瞥了一眼说道。

“呵呵呵,姐姐可真会说笑。”

“听说那灵鱼啊,有一点点清水便能存活,而且还不失娇媚水润之态。不像那些鲤鱼,丑陋俗气,过了这个夏天啊,就会变得肥硕又笨拙,这塘中清水一旦不新鲜了,也便死了呢!”

袁淑仪说完,便用手帕掩着,低声发笑。

要说袁淑仪自是比吴淑媛晚进宫几年,当年侍驾的风头可是无人能比的,入宫那年的半个夏天就是陪着皇帝在这华林园里度过,众多妃嫔中还没有哪一个人能陪驾这么久。

只不过算起来已有几年未曾侍驾了,最近一次在南苑里见到陛下,还出了大丑,真是一把辛酸泪,无处与人言。

而袁淑仪自己的苦楚跟吴淑媛比起来,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毕竟吴景晖要比自己大上几岁,渐渐的人老珠黄,真是可悲可叹啊!

李、邓二人在一旁见状不妙,都垂着头不语,又忍不住想笑出来。

“呦!妹妹字字铿锵,好像就是那条灵鱼一般呢!”

“不过啊,这灵鱼再好,陛下也没过来瞧上一眼。怕是没等到冬天,也就像那些花草一样,干瘪枯萎了吧。”

“倒不如那条鲤鱼,虽说肥硕了,可还能生出些小鱼出来。要我说,那灵鱼只是表面光鲜,到头来还不是中看不中用!”

吴淑媛这话倒是狠毒。

却说吴淑媛和皇帝育有一子,怀胎不满十月就提前出生了,那便是豫章王萧综,现在已有十二岁,因此陛下对吴淑媛的宠爱之情自然厚重些,毕竟母以子贵。

袁淑仪听后气的牙直痒痒。

可自己膝下无子,又怪的了谁呢!

“呦,姐姐若是这么说,妹妹我可不敢苟同,那鱼儿再美,终究是窝在塘里供人观赏之物罢了,至于所生鱼卵,也不知道能不能敌得过塘中各色蛇虫呢!”

二人谁也不让谁,暗地里比吃穿用度已是公开的事。

虽说袁淑仪在宫中的地位不如吴淑媛,但她的娘家兄长可是富可敌国的主,以至于袁淑仪的穿戴打扮总是要盖过吴淑媛一头。

但是大家都不得宠,只能每日挨着、等着、盼着皇帝的宠幸罢了。

李、邓二人听后把头埋的更低了,憋的满脸通红。

吴淑媛没占到便宜,还憋了一肚子气。

正要喝一口酸梅汤压压心火,却不小心洒在了衣襟上,婢女急忙过来擦拭。

又生气又出丑,还能办呢?找别人撒气呗!

于是吴淑媛抖了抖衣襟,朝侧边喝道:“你们两个小妖精,还要看本宫笑话不成!”

说着,吴淑媛拂袖而去。

袁淑仪也是憋了一肚子气,虽说嘴上是赢了,但事实就是事实,自己膝下无子,即便是过了嘴瘾也抵不过人家的好大儿。

傍晚,萧辰仔细打扮一番。

出了鹿鸣堂,一路连跑带颠儿的来到西合门外等候。

见嬛儿还不到,不禁有些着急,难道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犹豫之际,从身后走来一个熟人。

“伍有常见过萧侍郎。”

“哦......”

萧辰闻声回过身来。

“是伍少卿啊!。”

“适才听闻萧侍郎铜簪猎兽之举,末将佩服不已!”

“哎!哪里哪里,我要是有你这般勇武,也不至于险些丢了性命啊。”

“侍郎谦虚了,不知侍郎来此,可有什么事吗?”

“奥!我就是......散散步。”

萧辰假意左右张望了一下说道。

“这不,看着皎月初露,不禁想起了故人。”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既如此,末将就......不打扰了。”

伍有常低头拱手。

“嗐,没事的,那咱们改日一同喝茶啊。”

“多谢侍郎。”

伍有常刚要转身离去,只见几个侍卫推搡着一个人走了过来。

“启禀少卿,侧堂捉来一个小寺人,鬼鬼祟祟,不知所往!”

“哦,带过来。”

萧辰听罢,心里一颤。

莫不是嬛儿被发现了!于是凑过去一探究竟。

只见那寺人卑身叩首,青涩的面孔倒像是个十八九的孩子。

“说吧,你在何处当值?”

“将军饶命!小人是宣晨殿寺人,贱名德顺,小人......小人奉命到前宫寻吕中使,因不识得路,一时困在了西合门,还请将军恕罪。”

“空口无凭,我实难信你。”

“你若是中宫寺人,可知擅闯前宫,按律当治死罪!”

伍有常手握钢刀,横眉厉目。

“小人该死,小人该死,还请将军饶命!”

萧辰见状,不由得心生怜悯,于是拍了拍伍有常的肩膀示意。

伍有常会意后跟着萧辰走到了长廊一侧。

萧辰左右望了望,低声说道:“宣晨殿是袁淑仪的寝宫吧?”

“正是。”

“奥,那怎么说也是袁淑仪那边的人。恕我多嘴啊,你无非就是卖个面子,要是真的法办了,对谁都不好。”

“嗯......”

“话虽如此,可是宫中禁令难违啊!”

伍有常挠了挠下巴说道。

“既然他是迷路到此,伍少卿可差人遣他回去便是了。”

“看他如此惶恐,怕是吓破了胆,有常兄又何必如此呢。”

伍有常听后稍作拱手,转身走了过去,定了定。

后宫的寺人倒是很多,可这袁淑仪和萧侍郎的面子可稀缺的很,一件事能博得两个人的人情,如此差事,何乐而不为呢!

“起来吧。”

“谢将军开恩。”

“念你是初犯,今日便饶了你!”

小寺人向伍有常和萧辰叩头。

“多谢将军,多谢上官。”

“来人,带他回去。”

“是。”

小寺人起身后稍稍看了下萧辰,便随着侍卫退去。

萧辰咧了咧嘴,走下了台阶。

萧辰正左右环顾着,身后忽然有人拍了一下肩膀。

“谁!”

萧辰吓得一惊。

“嘘......你迟到了!”

嬛儿低声说道。

“我......迟到了?”

萧辰眨了眨眼。

“不然呢,我可是在这等了好久哦。”

嬛儿背过身去狡辩道。

“奥......好好好,是我迟到了。”

“少废话,快走吧。”

“嘶......你这身打扮......”

只见嬛儿身着浅蓝色短袍,黑绢束腕,头裹红褐色发带,腰间配了一把细窄的铜剑,脚下踏了一双军旅长靴。

“怎么?有何不妥吗?”

“奥,没有没有。”

“就当是带刀侍卫了。”

“想得美。”

“我可是第一次自己出宫,掩人耳目要紧!”

“好吧,那我有此殊荣能陪伴公主左右,也算不枉此生了。”

“这是自然,你知道就好!”

于是二人出了云龙门,走到端门,萧辰露出腰间金牌,两侧侍卫急忙俯身跪地,行了军礼让行。

嬛儿见萧辰如此自如,王公大臣进出也不过如此了。

于是便走上前去查看,却不成想被萧辰拦了下来。

“额......我跟他们比较熟,咱们快走吧!”

如此,二人出了津阳门,直奔新桥方向而来。

彩灯映红了秦淮河,大小船只轻盈的摇曳其中。

两侧街市热闹非凡:

有挑担拭汗的麻衣糙人,有左拥右护的执扇郎君;

有吆喝叫卖的小铺伙计,有步撵轻缓的华贵妇人。

二人穿行其中,好个自在。

“好一番热闹,人间烟火,便是如此吧?”

“也许吧。”

萧辰看着嬛儿手舞足蹈,一股子愉悦的心情也跟着萌发出来。

“我跟易大哥约在了一个更自在的地方,前面就到了。”

“是什么好地方啊?。”

“到了你就知道了。”

说话间,二人便来到了岸边的新桥酒肆。

“大哥?”

“大哥?我们来了。”

萧辰迈进酒馆,看着窗边座位的易琼说道。

“你......们来了。”

易琼起身迎了过来。

“哦,易琼拜见......”

易琼见嬛儿一同前来,好是诧异。

“嘘......”

“易大哥免礼,不要声张。”

嬛儿做了个手势。

易琼急忙低头拱手。

“那你们快坐。”

“店家,上几样好菜。”

“好嘞!英雄稍等。”

“你们经常来这?”

嬛儿看了看二人。

“额......”

易琼急忙把眼神儿递给了萧辰。

“哦!是这样。”

“易大哥呐,行侠仗义,之前帮助过这位店家。店家说了,来这吃酒给打折,再说他们家饭菜都不错,这不就来了嘛。”

“是吧?大哥。”

“奥,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今日邀你们来此,就是想一同吃几杯。还望公主莫要嫌弃!”

“哪里!易大哥谦虚了。”

“既是在宫外,你们就叫我......三郎,怎么样?”

嬛儿看了看二人说道。

“为什么叫三郎呢?”

萧辰瞥了瞥嬛儿。

“因为我还有两位姐姐啊。所以按照长幼顺序,我就是行三。”

“三郎!嗯,甚好,江湖中人便是如此!”

易琼急忙附和道。

萧辰挑着眉毛,点了点头。

“酒菜来喽!”

店家端上几碗肉食,三坛浑酒。

“三位请慢用。”

说完又低头拱手。

店家朝萧辰深深示意。

“见郎君安好,老朽心里也便放心了,你们慢用,我就不打扰了。”

“谢谢店家。”

易琼拱手示意,想来是为了打个圆场。

“怎么,你也帮助过店家吗?”

嬛儿看着萧辰。

“没有没有,店家就是客气一下......”

“来吧,三郎,一起......喝几碗?”

萧辰抱起酒坛,试探着问了句。

“喝就喝!斟满!”

嬛儿放下短剑回应道。

“好嘞!”

萧辰抿嘴笑了笑。

易琼瞪着眼睛,还未曾见过一个弱女子这般爽快!

于是三个陶碗斟得满满当当。

“来,二位,易琼敬你们!”

“大哥客气了!来。”

二人一饮而尽,嬛儿也跟着喝掉了一整碗,呛的连连咳嗽了几声。

“诶呦,姑奶奶!你还是一口一口喝吧。”

萧辰拍了拍嬛儿的后背嘱咐道。

“既然身在江湖,就要做义气豪侠。你说是吧,易大哥。”

“三郎......性情甚是爽快,某实在佩服。”

易琼本是发自肺腑的话,却被萧辰瞪了一眼。

于是易琼急忙改口:“可身体更加要紧,三郎还是慢饮为好。”

“我再喝一碗就好。”

嬛儿看了看二人说道。

“那说好啊,你就喝这最后一碗。”

萧辰浅浅的倒了一些浑酒。

“哎呀!你倒满。如此小家子气!”

嬛儿轻拍了一下桌子,瞪着萧辰。

“那要是喝多了可别怪我啊。”

萧辰说着又向碗中添了一点。

如此,三人又喝了几碗。

萧辰再三阻拦,嬛儿这才肯放下。

说话间二人已经喝了一坛,易琼得知萧辰被封了官,更是高兴的很。

“贤弟此番辅事,少不了四处奔波,我有些放心不下啊!”

“毕竟你未习拳脚,以后我更要常伴你左右才行。”

“嗯,我正要和大哥说这件事的,还是大哥想的周到。”

“这是什么话,前番你因我受......”

“嘘!”

萧辰急忙拦了一下,又看了看一旁的嬛儿,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竟然睡着了。

“我独自飘零已有十数年之久,多亏贤弟你置下这座屋舍,我才有了落脚之地。”

“来,在喝一碗。”

易琼举起陶碗一饮而尽。

“待我方便时,就搬过来陪大哥,每日饮酒赏月,此生足矣!”

二人喝完第二坛酒,已临近宵禁时间。

萧辰侧身望了望嬛儿,摇了摇头。

于是易琼向店家结账,店家推辞再三,终于收了三坛酒钱,易琼才肯作罢。

萧辰背着嬛儿,和易琼沿着河堤往新宅走着,边走边说起那天东堂殿里的事情。

易琼听罢,不禁担忧起来。

“革新之事我不太懂,但是那些王公大臣可是对你不怀好意。不过你放心,有我在,绝不会让他们伤害你!”

“大哥说的是,我只是说了革新律令的大概,就有很多人反对了,更别提实施了。”

“革新之策尚在萌芽,看来以后的事情啊,还多着呢。”

说话间,来到了新宅里。

院中婢女接过嬛儿,小心伺候睡下。

萧辰二人进了正堂,令人掌了灯,又与易琼在桌边喝茶话闲。

只见萧辰从怀里掏出几张糙纸递了过去。

易琼仔细端详了一番:“这是......院内布局?”

“正是!还要劳烦大哥帮我找工匠打造一番。”

“看起来甚是古怪,不过你放心了,我明日便找人去做。”

于是二人喝过一碗茶,各自睡去不提。

正是:

儿女情长何如愿?星夜树下问鹊桥。

无问前路犹漫漫,唯观春水尽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