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家里的老四(1/1)

李阳亲自上阵,将那些有意加入基金会的人全部录入了进来。

大体处理完之后,便已经差不多快到晚上了。

尽管此处的场地还没准备完善。

但基金会的系统,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

求助人们,可以在上面填写自己的信息,向志愿者们发起求助。

志愿者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效率不高,但胜在人数众多。

还是能帮不少人解决一下燃眉之急的。

在人群退散得差不多了之后。

大厅内剩下的,便只有一些四处求助无门,期望得到李阳援助的人了。

或是想要寻找失散多年的兄弟,或是寻找一些久未见面的朋友...

李阳将他们的信息记录下来,承诺会慢慢帮他们解决问题。

这才令一些人渐渐安心下来,得以离开。

但直到最后,仍有一个人,不愿离开。

其中,一位六十多岁,来自鲁州的大爷,引起了李阳的主意。

看着大爷脸上,那份难以抹去的倔强。

询问过后,才得知。

这大爷,可是专程从鲁州赶来,不远万里想要寻求帮助的。

他想要寻找的人,是自己的父母。

好嘛...

又是一个年过半百,在后半生想要寻找父母的人。

之前已经见过了不少,所以对此,李阳也并不感觉意外。

他所注重的,只有故事。

于是,在向老人了解情况的同时。

他也在通过系统,窥伺着老人背后的故事。

这个老人...今年六十三岁。

此生,几乎一直在为自己的家庭忙碌。

而劳累一生之后。

在如今的年纪,他也想为自己努力一次。

这样的情况,倒是似曾相识。

当初的王尔庆老人,好像也是这样的。

六十多岁的老人寻亲...

最终的结果,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

重复悲剧的剧情,虽然也能引起他人的共鸣。

但次数多了,也难免会令人感到无趣。

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李阳还是顺手探寻了一下他家人的情况。

却没想到...

最后的结果,居然还不错。

这个年纪来寻亲的人,一般结果都不怎么好。

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换算过来的话,他们的父母,大多也已经八九十岁。

能活到这个年纪的老人,可谓少之又少。

既然如此...

看着眼前老人的模样,李阳稍稍托着下巴,做出了决定。

令人感到深刻的,除了痛彻心扉的悲痛之外。

还有久别重逢的喜悦。

下一期节目,就以这个作为主题吧。

话不多说,他直接检索了信息,联系了谭侨。

将具体的位置如实告知...

随后,便端起摄像机。

开始筹备起了下次节目的播出。

...

时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溜走。

转眼间,熟悉的周六夜晚,便已经来到。

人群熙熙攘攘,进入场内。

李阳则也提前入场,早已准备就绪。

灯光亮起,音乐奏响。

李阳踏入舞台正中,向着台下微微躬身。

随即起身开口,缓缓说道:

“上一期节目中,那位田媛姑娘的情况,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许多的观众朋友们,也在私下联系过我,向我询问她的事情是否有所进展。”

“今天,我很高兴地向各位宣布。”

“就在三天前,张田媛已经成功在最新更新的华夏骨髓库中,适配到了合适的捐献者。”

“而就在今天,这场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手术,已经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健康的她,重新走上我们的舞台,向我们分享她的幸福。”

“但今天,我们的主角并不是她。”

“而是另外一位...”

“不远千里,想要寻找自己亲人的求助人。”

“让我们掌声有请,下一位求助人登场...”

说罢,李阳微微抬手。

场内的灯光逐渐变暗,头顶的大屏幕中,则浮现出了新的画面。

一位穿着深蓝色衬衣,面色沉重的老人,浮现在了镜头前。

他微皱着眉头,静静地望着地面。

脑中,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样的事情。

背景中,有关他的介绍,也缓缓响起:

“他叫杨彦路。”

“今年六十三岁。”

“多年以来,一直在为家庭忙碌着。”

“孝敬长辈,关心子女。”

“今天,他却要为自己努力一次。”

“他来找谁,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伴随旁白低沉的介绍。

那位从镜头上出现过的杨彦路,也迈着不大不小的步伐,缓缓从入场的位置,走到了台上。

李阳微微上前,向着他伸出手。

虽然神色显得有些严肃...

但杨彦路,却并没有当初的王尔庆那么麻木。

走到台上之后,他还主动伸出手来,与李阳一起握了握,问了个好:

“李阳老师好。”

如往常一样,李阳伸手,邀请他坐下。

随后,便引导他介绍起了自己:

“大叔,来自什么地方?怎么称呼啊?”

杨彦路抬着头,眼角向下耷拉着,但嘴角却微微勾起。

勉强,算是在脸上捏出了个微笑的表情:

“我叫杨彦路,来自鲁州博诚,今年六十三岁。”

“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寻找我自己的亲生父母。”

“以此,实现我多少年来的梦想。”

这里,也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毕竟看过李阳那么多期节目,具体的流程,他也了解得差不多了。

因此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杨彦路也在有意无意地往正确的路子上走。

这倒是让李阳省心了不少。

借此,李阳也顺口说了起来:

“正好,您给我们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杨彦路点了点头。

微微抬头,眯起眼睛,妄想远方。

似乎,陷入到了某种回忆之中。

而后,根据自己脑海中的思维片段,缓缓开口讲了起来:

“小时候我上头...”

“还有三个姐姐。”

“我在家里,排行老四。”

“那个时候,我们家住在农村。”

“家里,有三间小北屋。”

“两间西屋,还有一间东屋。”

“差不多就是...一个院子吧差不多。”

“家里也有爸爸妈妈...”

“但那个时候,我一直是奶奶带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