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已是人间第一流(2/1)

随着评审团大奖的揭晓,陈锋和旁边的同伴都陷入了一种极度喜悦的恍惚中。

不是在做梦吧?!

每个人的心里,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同样的疑问。

尤其是陈锋,感觉像是在梦里一样。

他茫然地看着领奖台,耳朵屏蔽了其他声音。

获得评审团大奖的两位导演,说了一番获奖感言。

同样的奖项,但这两人的心情却大不一样。

一个是真的高兴,另一个则有着无法掩盖的失落。

换做陈锋的话,可能也是一样的感受。

明明近在咫尺,却失之交臂。

当拉契得·波查拉和肯·洛奇一起走下领奖台后,现场镜头开始锁定陈锋。

受邀前来的宾客,也都将目光聚焦在他的脸上。

基本上所有人已经提前知道,金棕榈的获奖者是谁。

主持人邀请颁奖嘉宾上台,更是坐实了大家的猜测。

戴着墨镜的王佳卫,打开了信封。

“获得第五十九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是《寄生虫》,陈锋……”

听到自己的名字,陈锋深吸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来,往下扯了扯西服。

经历过一次金熊奖的洗礼,让他比去年稳重了许多。

分坐在他左右的剧组人员,全都站了起来。

陈锋和他们一一拥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参演一部金棕榈电影,对每个电影人都意味着荣耀。

拥抱过后,陈锋才不紧不慢地朝着领奖台走去。

白水晶底座的奖杯,让金色棕榈叶如同悬浮于宝石之上。

“恭喜。”

王佳卫用普通话表达祝贺,说的字正腔圆。

港岛的电影人中,他是为数不多能讲好普通话的一个。

“谢谢。”

陈锋接过奖杯,跟王佳卫拥抱致意。

接着,作为颁奖嘉宾的王佳卫默默走开,将领奖台留给陈锋一人独享。

他伸手微微调整了一下话筒。

“首先感谢《寄生虫》剧组的每一名工作人员,无论是台前的演员,还是幕后人员,都为这部影片付出了心血。”

“这座奖杯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剧组的所有人。”

陈锋举起奖杯,冲着台下剧组所在的方位用力晃了晃。

接着,他继续发表获奖感言。

“我还要感谢主办方,感谢评审团,能够将一座完整的金棕榈奖杯颁发给我……”

听到这话,在场不少电影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并送上了掌声。

他们都知道,去年柏林电影节颁奖礼上发生的故事。

这个年轻人自嘲拿了半个金熊奖。

以一种幽默的姿态,彰显了年轻人的自信。

“感谢这部电影的艺术指导田庄庄老师,天河影视的王宏伟先生,以及投资人李大壮……”

陈锋感谢了一遍。

随即,他的话锋一转。

“另外,我要感谢那些质疑我的人,碍于时间因素,这里就不一一点名了。”

当陈锋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现场启动了同声翻译器。

将华语翻译成了英语,让现场的人都能听懂。

“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从导演椅到颁奖礼的这段路程,可能一辈子都迈不过去。”

“我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我,又追不上我的样子。”

“但我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地追赶,因为我已经遥遥领先,感受不到背后的压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再这样下去,我可能会越来越骄傲,越来越懈怠。”

“最后送你们八个字:好好学习,努力追赶。”

说完,陈锋拿着奖杯走下颁奖台。

他从来没准备过所谓的获奖感言,每次都是有感而发。

报仇不隔夜,有机会就怼回去。

天大地大,开心最大。

哗哗……

现场的电影人,热情地鼓掌。

这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每次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

站在戛纳的领奖台上,毫不掩饰地怒怼别人。

直抒心意的做法,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

那股自信,更是溢于言表。

少年负壮气,奋斗正当时。

回到座位上,掌声还在继续。

这一刻的陈锋,当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出道至今,拍了两部电影。

一部拿金熊,一部夺金棕。

就在他发言的同时,获邀进入现场的内地娱记已经写出了新稿子,并配上了视频。

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回去。

没等陈锋走下台,新浪娱乐的头版头条就换了新标题。

#犹记少时凌云志,已是人间第一流#

封面配图是陈锋举起金棕榈奖杯,满脸的意气风发。

强烈的自信,锋芒毕露的锐气。

透过图片,径直撞在观众的视网膜上。

陈锋斩获金棕榈大奖的消息,通过网络传递到世界各地。

除了内地和港澳台之外,还有很多国家的娱乐版块进行了大幅报道。

如果别人拿了金棕榈,肯定没有这么高的新闻热度。

但陈锋不一样。

他还不满二十五周岁,按照西方人的计算方式,只能算二十四岁。

从年龄上来讲,就自带了舆论热度。

再看看陈锋的履历。

不知多少人会惊掉下巴,直呼上帝。

在校期间,二十三岁斩金熊。

刚刚毕业不到一年,二十四岁拿金棕。

纵观世界影史,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殊荣。

即便从今天开始,陈锋退出影视圈,不再拍摄任何一部电影。

他依旧会成为电影历史上的一段传奇,而且是能够经受住时光考验的那种。

未来在电影圈里,任何人提起年少成名的例子,他都必然是首选。

全世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追捧天才的习惯。

影视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去年陈锋获奖之后,名气扶摇直上。

打破了国家与文化上的隔阂,形成了破圈效应。

即便是来到欧洲,也会被记者追着访问。

仿佛在这个剧组里,他才是真正的大明星。

因为天才导演的称号,不仅局限在华语地区。

如今,陈锋又拿下了金棕榈。

天才之名,得到了全球各地电影人的普遍认可。

他的经历是一段传奇,甚至可以称之为一段神话。

未来,很难有第二个人复制。

更不要说超越了。

这一晚,全球娱乐媒体都在报道一个人的传奇。

如果说去年拿金熊的时候,陈锋只是一个声名鹊起的天才导演。

那么从今晚开始,他已然身负四海之望。

颁奖礼刚刚结束,池晓拧的手机就接到了各地片商的电话。

拿奖之前是一个价,拿奖之后就是另一个价了。

再加上陈锋的传奇履历,让这部片子自带了宣传热点。

不仅可以节省大笔的宣发费用,还能刺激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这些片商一个个都精明的很,敏锐地发现了价格锚点。

只不过,现在的池晓拧压根不着急。

他跟在陈锋后面,还有其他重任在身。

来之前,公司王总就叮嘱过。

一定要当心,别让自家老板在记者面前说太多。

可问题是,他压根拦不住。

前脚刚出了颁奖礼剧场,后脚陈锋就被乌泱泱的记者给包围了。

“恭喜陈导获得金棕榈奖,请问你有什么感想?”

很老套的问题,却又是必须问。

“实至名归。”

记者用英语提问,陈锋用汉语回答。

听上去,颇有点鸡同鸭讲的意思。

“你已经有了金熊和金棕榈,有没有想过去威尼斯再拿一座金狮?创造最年轻的大满贯记录?”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我从不追逐记录,而是记录在追逐我。”

陈锋回答的非常坦然,仿佛理所当然一样。

身旁的池晓拧,暗暗捏了一把汗。

怪不得,王宏伟叮嘱自己,一定要让陈锋少接受采访。

这尼玛说话太狂,容易遭人忌。

“陈导,据说你的新电影面临无法上映……”

又一名欧美娱记提出了较为犀利的问题。

“陈导累了……”

池晓拧赶紧上前一步,横在中间,隔开那名记者和陈锋的采访。

“陈导,我是腾讯娱乐的记者,请问你怎么看待冯晓钢导演对你的评价?”

国内的媒体记者,终于挤到了前面。

“我跟他不是一个赛道,我是电影导演,他的工作是拍小品集锦。”

这话真他妈损,赤果果地无视了冯裤子。

把人家的贺岁片,说成了小品。

陈锋就是这性格,有仇当场就报,从不委屈自己。

“同样入围戛纳的娄叶导演对你的评价不高,对此你有什么想回应的吗?”

网易娱乐的记者,也跟着一起挑事。

有矛盾,才有热点。

“纠正一点,入围和拿奖是两个概念,两者的差距可能是他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

陈锋回答的随心所欲。

主打一个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贾张克导演说你的阅历不够,电影主题是故作深沉。”

搜狐娱乐的记者也不甘落后。

“他的导演技法太烂了,我随便从导演系抓一个小师弟,都比他强的多。”

陈锋的反击,往往是一针见血。

贾张克是北影文学系的毕业生,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导演技法问题。

“路川导演说你是哗众取宠,装出一副有深度的样子,你对此有何评价?”

内地的娱记是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大,恨不得这帮导演直接亮刀子。

“路师兄够可怜的了,第一部作品是姜导的,第二部作品又抄袭人家纪录片,打了官司还要赔钱。”

“人家都成丧家犬了,咱就别往井里扔石头了,随便吐口痰就行。”

陈锋对任何人都不会客气。

刚才提到的三位六代导演,都是北影学院出身。

说起来,他们和陈锋是正儿八经的校友。

尤其是娄叶和路川,也是导演系的学生,陈锋的亲师兄。

可他们对陈锋不客气,陈锋就立马回怼过去。

“陈导雷猴,你的新片全程在我们港岛拍摄,在此期间你对港岛留下了那些深刻印象?”

这名记者的话筒上,印着TVB的台标。

“港岛的朋友很热情,港岛的美食很好吃。”

陈锋想起章伯芝和赢彩儿,不由得夸赞热情主动。

“您下一部戏还会在港岛拍摄吗?”

TVB的记者继续追问。

“不会了。”

陈锋果断摇头。

“为什么?”

记者不解。

“在港岛拍戏,他妈的一天要交八次保护费,这谁受得了。”

提起这件事,陈锋至今心里还有气。

早就知道那地儿乱,没想到还真跟电影里演的差不多。

此时,池晓拧赶紧护着陈锋往前走。

不能再接受采访了,自家老板惹事的能力忒强。

一会儿的功夫,得罪了一大票人。

在池晓拧的催促下,陈锋带人上车。

回到酒店里,一行人还有点晕晕乎乎。

刚才出来的时候,整个剧组都被记者给围住了。

每个人都接受了采访,诉说今晚的喜悦和激动。

回来的路上,手机铃声就响个不停。

恭喜的短信,还有亲朋好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看都看不过来,接都接不住。

信息太多,滚烫的手机变成了暖手宝。

作品得了奖,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不仅是演员,幕后工作人员也是如此。

到了酒店以后,陈锋正式宣布,等票房分成到账每个人都有一个大红包。

这部电影光靠海外版权,就能实现盈利。

港台的票房分成,变成了纯利润。

陈锋对待合作伙伴,向来不小气。

自己也不能把好处全占了,发点红包让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对于他的决定,大家伙儿自然拍手赞成。

红包不红包的无所谓,关键是人家导演有这份心意。

这时候,港岛已经是凌晨时分,英皇娱乐的工作人员还在加班加点。

他们负责宣传发行的电影,获得了金棕榈大奖。

一个现成的宣传热点还抓不住的话,那就等着被炒鱿鱼吧。

他们连夜赶制新的宣传方案,并且决定明天要去找其他院线进行谈判。

《寄生虫》的上映规模必须扩大,起码要在五十家戏院以上。

全港上映,掀起观影热潮。

另外,院线分成方面也要进行调整。

首周票房四六分,不符合一部金棕榈电影的地位。

按照前几天的票房走势,还有很大的商业潜力。

对于发行方来说,票房越高,他们赚的越多。

按照之前的协议,他们至少可以拿走总票房的百分之十当作宣传发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