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用作品说话(1/1)

心迷宫电影的色彩基调,陈锋早已经确定。

后期的配乐,也比较简单。

在要求明确的前提下,完成的进度很快。

配音,配乐,调色,最终合成。

一部完整的影片,新鲜出炉。

10月23号,心迷宫电影正式送审。

为了提高审批的通过率,陈锋又特意剪辑了个审批版本。

想要在十一月初拿到公映证,电影就不能出现问题。

否则审核不通过,退回来还要再做剪辑修改。

一来一回,时间全给耽误了。

更重要的是,北影学生这层身份在审核上并不能带来特别的好处。

反而因为一些前辈的作死行为,成了被重点照顾的对象。

所以,北影校领导帮忙打招呼,也只是加快审核速度。

但在尺度把控方面,反而会更加的严格。

这方面,陈锋倒是没什么担心的。

他的电影只是在探讨人性,没有掺杂那些乱七八糟的私货。

从拍摄风格来说,心迷宫比较适合柏林电影节。

在主题基调上,却不是很讨喜。

因为欧洲三大电影节当中,柏林电影节是意识色彩最浓的一个。

威尼斯电影节,更主要拍摄技法上的推陈出新,喜欢实验性质的先锋电影。

戛纳电影节比较偏爱人性探讨,更倾向于电影艺术本身,是公认的三大电影节之首。

由于这个缘故,陈诗人当年在拿了金棕榈以后,才会那么的牛气冲天。

包括两岸三地,那可是第一尊,也是唯一的金棕榈。

很多影评人都说,单凭一部霸王,就够陈诗人吃两辈子。

由此可见,这部经典影片的地位之高。

如果有选择的话,陈锋也想去戛纳浪一圈。

可时间上来不及了,只能去柏林。

六十年代之前,三大电影节的规定没有那么严格。

一部电影可以在同时参与多个A类电影节的报名和评选。

后来随着行业的发展,规范越来越清晰。

比如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基本参选条件,影片必须是全球首映。

不是首映的电影,自动失去资格。

相对来说,奥斯卡就没有这个规定。

因此,有些影片在欧洲拿了奖,还能去奥斯卡参与评选。

这套操作,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行不通。

不过,参选柏林电影节也不是没有好处。

从八十年代开始,这里就是中国电影人的福地。

从老谋子的《高粱》到谢非的《香魂女》,再到王小率的《单车》,内地电影屡次摘金夺银。

单从夺奖的概率来看,柏林电影节的概率最高,对华语电影有着一定的偏好。

当然,只是相比于其他两大欧洲电影节来说概率高一点。

可想要获奖的话,难度一点都不低。

电影的质量不够突出,连主竞赛单元也混不进去。

实际上,能进入评奖环节的影片都算是正儿八经的好片子。

对于心迷宫电影的真实质量,校领导们心里还没底。

在后期制作没有全部完成之前,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引起北影的重视,剪辑师周英的评价功不可没。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想要确定影片是否够格送展,还要亲眼鉴定。

虽说心迷宫是一部独立电影,但名义上也是北影学生的实践电影。

否则,青影厂也不会痛快地提供拍摄设备。

如果影片质量足够好,肯定要以北影的名义送审以及参加海外电影节。

倘若走运获奖,这是学校的教学成绩。

质量不佳,一切休提。

因此,在心迷宫送审之前,北影的老师们要先过过眼。

反正观影人数不多,陈锋就在校内随便找了一间放映室。

老师加校领导一共也就七八个人,再加上陈锋都不足两位数。

“大四学生就拍了长片,这说明田老师教学有方,也证明了咱们北影近些年来的进步和成绩。”

影片放映前,曹亭凑过来恭维了两句。

虽然陈锋正儿八经的老师应该是王宏伟和杨林,但大家还是把师门安在了田庄庄的头上。

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是两码事,后者更容易被明确为师承关系。

所有人都认为,心迷宫这部片子肯定和田庄庄有着密切的关系。

起码整体的风格,应该是来自这位名导的指点。

甚至在具体拍摄环节,都有可能是手把手的教学。

对于这种猜测,田庄庄是不屑于回应的。

片汤话没意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咔……

随着点火的配音响起,幕布上缓缓浮现出第一个镜头画面。

第一个镜头,就让摄影专业出身的曹亭挺直了身子。

有点意思!

画面的构图和光线的选择,甚至演员的表演,一下子让影片的主调立住了。

随着情节的展开,其他老师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专注起来。

精妙的结构,荒诞的黑色幽默,冷峻的镜头语言,压抑的光线,恰到好处的符号运用……

这一切都表明,心迷宫是一部个人风格色彩极其浓烈的电影。

与田庄庄重思想,轻剧情,以纪实手法拍摄意识流电影的风格大相径庭。

大家很快就确定了一件事,这部电影和田庄庄还真没什么关系。

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上,差异很大。

心迷宫电影最出彩的是剧情结构,多线性叙事的剪辑,让观影人必须集中精神。

在镜头语言和色彩上,陈锋做了大胆的尝试。

厚重的画面质感,精巧的构图,冷峻写实的色调,给电影增添了一种高级感。

虽然是新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拍摄手法却并不生涩。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演员的调教上非常熟练。

在这部片子中,演员们贡献了极其精彩的表演。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给观影老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陈晓依的表演和过去相比,有了一种质感上的突破。

通过画面,能够从那张平静的脸上,清晰感受到了复杂的情绪传递。

一百一十分钟的电影放映结束,现场一片安静。

剧情结构,主题思想,镜头语言,演员表现,以及光线色彩和配乐处理上,各个环节都非常出彩。

过了十几秒钟,田庄庄率先鼓掌。

啪啪……

掌声稀稀疏疏,并没有太热烈。

因为有些老师,还沉浸在惊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