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电影套路深(1/1)

临近中午。

陈锋叫醒佟瑶,又带上王宏伟一起出去吃饭。

现在有了钱,他也不像之前那么扣扣搜搜。

最近这段时间,陈锋和王宏伟的个人开销全都算在后期制作的账上。

其实,严格追究起来也不算违规。

毕竟陈锋和佟瑶炒作绯闻,属于电影宣传的一种。

另外,作为制片人的王宏伟也有很多后期工作要做。

比如国内和海外的发行,以及电影申报各大影展,都是由他来负责。

在电影圈内,陈锋和王宏伟的做法已经算是非常清廉了。

真遇到那些黑心的导演和制片,敢直接通过做账拿走一半的成本。

影视行业的水,深的很。

外行人贸然闯进来,绝对坑你没商量。

明明是大赚的项目,最后分账的时候变成了赔钱。

不要说李大壮这样的煤老板,华尔街牛笔吧,还不照样被好莱坞耍的团团转。

电影项目做假账太简单了,专业审计师都很难查出来。

心迷宫电影项目的支出明细,在圈内属于纯洁无瑕的小白羊。

李大壮这种煤老板,想找到第二个陈锋可不容易。

所以,人家很放心地再次追加了一百万投资。

就这,电话里还觉得对不起陈锋。

要是让宁昊听到,非得疯掉不可。

“陈锋,电影出了这么大事,投资人怎么还敢追加资金?!”

吃饭的路上,王宏伟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

陈锋拉投资的套路,让他有点看不懂。

随随便便一通电话,就搞来了一百万。

现在京城的房子均价五六千,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价格才刚刚破万。

一百万,能买到一套顶好地段的三居室了。

别看王宏伟工作这么多年,现在还住着单位分的老房子。

影视圈纸醉金迷,也只是最近几年的现象。

96年之前,民间资本不允许进入影视行业。

圈里的大部分人,都不算有钱。

比如九十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王治纹,成名后还住着小平房。

直到96年以后,这种窘迫的情况才开始好转。

但真正意义的热钱涌入影视圈,还是从去年开始的。

导演、制片、演员……这些从业者的薪酬也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王宏伟近几年一直在北影任教。

所以,他还真没赚多少钱。

像陈锋这种拉投资的方式,把他吓得胆战心惊。

总感觉自己再留校的话,可能就要被时代给抛弃了。

当初他第一次见冯裤子的时候,那家伙又丑又邋遢,吃顿涮羊肉都得心疼好几天。

从97年开始,民间资本进入影视圈。

冯裤子抓住机会,推出了多部商业电影,吃到了市场化的第一桶金。

现在搂着美娇妻,住着大别墅,甭提多风光了。

张果利也一样,刚来京城的时候,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最后没辙了,在说相声的侯家借住。

直到97年推出康熙微服私访,才大赚了一笔。

影视圈里的这些有钱人,大都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发迹。

而王宏伟躲在象牙塔里教书,一直没有参与电影市场化的进程,自然收入寥寥。

这次加入陈锋的电影项目,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赚点外快。

之前的一个月,连拿带捞,他挣的钱比一年的工资还多。

金钱财富对一个人的冲击,是非常直观的。

最初他只打算和陈锋合作这一把,等电影项目完成就各走各路。

现如今,王宏伟有了别的心思。

貌似,跟着这个学生混也没什么不好的。

起码,人家能拉到投资。

暑假出去一趟,拿回来一百万拍电影。

网上黑料满天飞,一个电话又搞到一百万。

有了钱以后,感觉就是不一样。

矿泉水,现在都喝依云的。

搁在暑假前,娃哈哈的档次都算高配了。

陈锋前前后后的变化,王宏伟尽收眼底。

满打满三个多月,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

“陈锋,一通电话到底是怎么忽悠来了一百万?”

王宏伟实在是忍不住好奇,再次追问。

“我告诉李大壮,咱们的电影要参加柏林电影节,到时候会邀请他以联合出品人的身份一起去欧洲。”

这么一个许诺,当时把李大壮乐疯了。

还是陈锋心善老实,只要了一百万。

就算把这个数字翻一番,估摸着也没啥问题。

联合出品人,光是这个名头对煤老板来说就值一百万。

更不要说,还能去欧洲参加国际电影节。

用李大壮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家里的祖坟冒青烟了。

“就这么简单?”

王宏伟一副听不明白,但大受震撼的表情。

但他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妥。

“参加柏林电影节来不及吧?十一月中旬就要截止报名了,到时候后期制作也就刚完成,还得等着审批呢。”

心迷宫是九月开拍,十月初拍摄完成。

现在已经是十月中旬了,剪辑才刚刚完成,还有声音处理和色彩校正,再将所有元素最终合成,形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影片制作完成,也只具备了报名的基本资格。

国内的电影参加海外电影节,还有一个硬性规定,必须通过审批,拿到公映许可证。

当初姜纹就是跳过了这一环节,被禁导了五年。

这种行业大咖都免不了被罚,更别说一个新人导演了。

而审批环节包括受理、初审、复审、审核把关、决定等步骤。

走完这些流程,最快也得十几个工作日。

算算时间,压根就不够。

“来得及,只要后期制作的速度足够快,片子质量好,审批环节学校会帮忙。”

陈锋胸有成竹。

一个大四的学生拍摄的电影,如果参加柏林电影节,那怕只进入主竞赛单元,也算为母校增光添彩了。

万一得了奖,就更了不得了。

实打实的奖项,是对校领导工作成绩的最有力证明。

只要影片质量好,即使陈锋不开口,也会有人帮忙推动。

宁昊当年的第一步学生电影,也是学校力荐到电影节。

这种事对校方来说,本就百利而无一害。

退一步说,就算赶不上柏林电影节,还有其他一大堆的欧洲电影节。

一个煤老板,压根就不清楚各大电影节的含金量。

到时候,随便参加一个,带着李大壮走一趟红毯。

轻松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