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皇帝驾崩(1/1)

“陛下年轻的时候资质普通,才华平平,能坐上皇位,那是老天垂怜。”

张启年继续在干柴上拱火。

“可你却没有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却开始任用奸佞之臣,贪图享乐,生活奢华无度。”

“老臣屡次上折子提醒陛下,赵攀此人天生反骨,不可重用,你可曾听进去。”

“太女殿下在大宴上斥责赵攀德行有亏,你曾放在心里。”

“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证明你是个崩溃无能之君。”

“滐,纣如果不适合你,至少一个厉字与你十分相配。”

“哦,对了,还有一个字叫,炀。”

皇帝气得浑身颤抖,几乎晕厥。

“写下让位诏书,微臣就给你一个好听的谥号,要不然让你遗臭万年。”张启年逼近皇帝冷声说道。

“你觉得太女殿下会不会听老臣的建议?”

皇帝被张启年气得直接晕死过去。

不过,张启年可不想就此放过皇帝,趁热打铁,免得夜长梦短。

于是他站起身来,去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直接泼在皇帝的脸上。

皇帝虚弱无比,受了凉水的击打,浑身颤抖。

“逆,逆贼,你们都是逆贼。”皇帝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这要看陛下最后怎么选择了。”

“是想在历史上还留下一点好名声,还是想要臭名昭着,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皇帝眼睛睁得硕大,呼吸困难,仿佛下一口气上不来就会撒手人寰。

最后,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朕写!”

张启年早已经把诏书准备好。

他朱笔塞进皇帝的手中。

“只写八个字就可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张启年说道。

皇帝颤抖着手写下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随即,张启年拿出玉玺,在圣旨上盖下了那个大红印。

“这回你满意了。”皇帝躺在床上,眼神空洞而又绝望。

张启年点点头,“当然满意了。”

“陛下比你可强出了百倍,千倍。”

“陛下定然是一代明君。”

昭德帝嘴角抽出一抹嘲讽的笑,“这么快就改口了。”

“嗯,早已经迫不及待了。”张启年见圣旨上的墨迹干涸,将其仔细的卷起来,然后连带玉玺一起揣入自己的怀中。

“将来的史书上会记录陛下收复大周河山,陛下将是大周的中兴之主。”

张启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打在昭德帝脸上的巴掌一样,啪啪作响。

当天夜里,皇帝做了一个梦。

他又梦到自己来到那片空旷的草原,又梦到了那头雕额猛虎。

上一次他只梦到那只老虎向他扑过来,他手中举着剑,想要抵抗。

这一次的梦接着上一次往下发展。

他并没有举起手中的剑抵抗猛虎,而是当猛虎扑来时,他选择了转身逃跑。

那只猛虎对他紧追不舍。

就在此时,北方出现一道紫色的霞光,霞光越来越盛,刺的他难以睁开眼睛。

片刻之后,霞光中出现一位女子。

她如神女一般从北方的天际降临,她抬手,轻而易举抓住了那只猛虎。

原本凶恶的猛虎,在她手中就像是温顺的小猫。

皇帝感激涕零,情不自禁便被神女的神韵所折服,跪倒在地上。

神女脸上带着温和而又慈祥的笑容,带着那只猛虎就要离开。

“神女,带我离去。”昭德帝仰头看着神女,满是仰慕,冲着她不停地招手。

神女停在半空,回头看着昭德帝,然后说,“你为祸人间,罪恶深重。”

“我把这头孽畜带走,救你虎口之下,免得你被这孽畜撕成碎块,这是我能为你能做的所有。”

“可是,你升不了天,你只能下地狱。”

昭德帝吓得面色惨白,连连摇头,“我不下地狱。”

“我是天子,上天之子,我要上天……”

“天上才是我的归宿。”

“虽然你曾为天子,但为祸人间,再不配回到天上,只能下地狱忍受烈火煎熬。”

“不,不!”昭德帝胡乱挥舞着手臂,嗓音沙哑的呼喊着。

内侍高保跑进来,双手握住昭德帝的手臂。

“陛下,陛下,醒一醒,陛下。”

皇帝霍然睁大眼睛,盯着高保。

高保吓得后退两步,跌坐在地上。

皇帝高高抬起的手臂,仿佛要抓到什么东西,却又没抓住。

他眼睛瞪得硕大,一直盯着屋顶。

高保吓得连连后退,不敢向前,声音卡在嗓子上,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片刻之后,皇帝双臂重重的捶在床上,身子也向下塌陷下去。

高保坐在地上惊恐的看着皇帝,不敢动弹。

良久之后,皇帝一点动静没有,高保这才爬起来,来到皇帝的床榻身边。

他曾经学过一点医术,高保将手指摁在皇帝的脉搏上。

一点脉搏的跳动都感觉不到。

高保手指头剧烈颤抖着靠近皇帝的鼻息。

皇帝一点呼吸也没有了。

“陛下驾崩了。”高保终于喊出了声。

裴乐瑶听到动静,与四皇子赶来的时候,皇帝已经走了。

裴乐瑶看着皇帝的死状,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她并不害怕死去的皇帝,她见了太多的死人,皇帝的死状没什么可怕的。

何况,准确来说,其实她本身就是个死人,她自己就是借尸还魂。

只是皇帝死不瞑目的样子,好像在故意吓唬她。

裴乐瑶伸手摁住了皇帝大睁的双目。

她收到周康的折子,得知皇帝大限已到,所以,来之前他就交代了礼部的官员。

皇帝的后事由礼部来操办。

皇帝入殓之后,裴乐瑶便率先赶回了京城。

四皇子亲自护送皇帝的灵柩从利州返回京城,然后在皇陵安葬。

裴乐瑶带着玉玺和皇帝的传位诏书和张启年回到京城。

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天下臣民皆遵照皇帝的诏书,奉太女为新帝。

勤政殿外,钟声不断。

裴乐瑶登基坐殿之后,敲响了九九八十一道丧钟。

钟声在城楼上一道道传开。

这是国丧,整个皇宫,不管身居何处,都匐地而跪,悲哭不止。

后宫之中,皇后带着所剩无几的嫔妃也都跪在了勤政殿外。

六部衙门,京城所有的官员都朝着皇宫的方向哀哭。

举国同悲,不管是真哭还是假哭,必须表现出悲泣的情绪。

京城外,皇庄里,大皇子和五皇子听到皇帝驾崩的消息,神色平淡,一如往常。

对于皇帝,他们没有太多的感情,甚至皇帝去世对他们的感受来说仿佛是一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