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实验村(1/1)

张启年看到裴乐瑶,露出震惊的神色。

他揉了揉自己的老花眼,还以为看错了。

“先生,你没看错,就是我。”裴乐瑶蹦蹦跳跳的来到张启年面前。

“公……”张启年口中公主两个字差点叫出来。

裴乐瑶给张启年比划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张启年露出了然的神色,一副老顽童的模样。

随即张启年便将裴乐瑶带到了自己的住处。

“公主怎么会出现在汝州?”

“我想你了,来看看你。”裴乐瑶说道。

张启云愣怔一瞬,眼眶不禁有些酸涩。

他知道裴乐瑶这话说的能有半分真就不错了,但内心的感动还是难以抑制。

人走茶凉,之前在宰相位置上有多少人想要巴结他。

而现在在汝州做长史,冷清的很。

那些曾经想要巴结他往上爬的人,此时恨不得与他彻底撇清关系。

而这位六岁的小公主,不过两面之缘,竟然出现在汝州,出现在他面前。

“公主殿下就不要拿老夫开玩笑了。”

“老夫现在不过是汝州的一个长史而已。”

“汝州长史怎么了?那也是从五品的官……”

裴乐瑶说道,“放眼整个大周,从五品的官员有几个?”

“我刚才看到先生似乎不是在整理书目,而是在计算兵员。”

张启年点点头,“又是一年一度征兵时。”

“这兵源却越来越少。”

大周是府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汝州也是如此。

虽然汝州处于大周腹地,但也有屯田。

屯田上生活的便是府兵。

平常的时候他们是田里耕田的农夫,到了打仗的时候则需要带上兵器上战场。

当然,因为是屯田兵,田地是衙门给的,所以打仗的时候战马、兵器、铠甲都是需要自备的。

这种制度一开始还好,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就会变形。

因为总有人擅长种田,有人不擅长种田,有人勤快,有人懒惰。

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集中。

另外一种则是募兵制,就是职业军人。

但是朝廷的财力毕竟是有限的,职业军人能供养的数量都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这么算下来,其实就是一笔经济账。

两种兵制结合,似乎是那个最经济又划算的养兵方式。

“征兵不应该是司马的事情吗?”裴乐瑶问道。

“司马年纪大了,最近染了病,一时半会儿无法康复。”张启年说道。

裴乐瑶瞬间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责任心强的人,不论走到哪里,责任心都强,不会因为换了岗位就丧失了责任心。

很明显这不是他的事情,他却看不过去,要揽到自己身上来做。

“先生,你也这把年纪了,就是倚老卖老,谁又能说你一个不字?”裴乐瑶叹了一口气。

张启年哑然失笑,“公主这副模样倒是比老夫还要老态龙钟一些。”

“我也是被先生逼的无可奈何才说出这般世故的话。”裴乐瑶说道。

“张先生,你还记得他吗?”裴乐瑶目光看向谢晋。

“当然记得,你的先生,叫谢晋,谢家后人。”张启年眉眼带笑的看向谢晋。

谢晋赶忙抱拳躬身的行礼,“晚辈谢晋见过先生。”

“不客气,不客气。”张启年笑着虚扶谢晋。

裴乐瑶的住处倒是不用让张启年操心,安家在汝州这边有宅子,早有人将宅子收拾齐整,直接可以入住。

晚饭的时候裴乐瑶又向张启年询问了征兵的情况。

她也表达了这一次自己来汝州的真实目的。

“我就是想跟先生学治理之道的。”

张启年可是做过左相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让梁先生胜赞,让姚丞相忌惮的人,怎么可能是没有能力的。

“公主要学什么样的治理本事?”张启年问道。

“一千万户……当然,多多益善。”裴乐瑶随口回答。

张启年愣怔一瞬。

整个大周也就两千万户人口,裴乐瑶却要治理一千万户,那不就是半壁江山。

“公主可不要开玩笑。”张启年严肃道。

年纪大的人思想保守,裴乐瑶不想吓唬老人家,笑了笑。

“先从一个村子开始吧。”

村子是大周最小的行政单位。

能把一个村子治理好,再治理一个县城,然后再治理一个州府……

翌日,张启年向裴乐瑶介绍了一位年轻的知县。

“这是我的学生,他叫孟广元,进士出身,在饶县做知县……”

裴乐瑶自然知道汝州的衙门所在地就是饶县。

裴乐瑶觉得自己来对了。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张左丞相确实不一般。

“孟知县好。”裴乐瑶冲着孟广元笑着打了一声招呼。

孟广元赶忙拘谨的回礼。

裴乐瑶看向张启年。

张启年将裴乐瑶拉到一旁,小声道。

“我没有告诉他你真实的身份,不过我说你尊贵异常,估计这小子猜到了一二。”

“你也别担心,广元是谨慎之人,不会乱说的。”

裴乐瑶微微颔首。

她也不担心孟广元知道她的身份,只要不嚷嚷着让天下人皆知就可。

“孟知县,我们今日做什么?”

孟广元有点羞涩和腼腆,“女郎,我们今日先去征兵,顺带看看各村的情况。”

“先生说你要选一个村子,咱们先去看看哪一个适合女郎?”

裴乐瑶答应一声,便跟着孟广元下了村子。

小麦已经收割,田地上农夫又在耕种,似乎要种白菜,萝卜之类的冬储菜。

看着田埂阡陌纵横,村庄炊烟袅袅,裴乐瑶有了一种上一世跟着外祖母下乡种田的既视感。

他们行走约半个时辰,进入了一个村子。

村子普遍是土坯房,因为是农闲时节,村子里能看到闲散的农人聚在一起聊天抽烟。

“女郎,这个村子叫牛头村,是上饶县最大的村子,有一百四十七户,将近五百人。”

孟广元向裴乐瑶介绍着。

然后,马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口。

孟广元让衙役敲响院门。

片刻之后,一老妇从院子里走出来。

看到衙役,她眉头紧锁,脚步迟疑了一下,但没有停住,还是将院门打开。

“孟知县你怎么又来了?我儿子腿残了,没有办法去军营……”妇人说道。

“我带了大夫,给你家大郎瞧一瞧。”孟广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