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是我们的人(1/1)
“喂,你好。”他接了起来。
“陈先生,有个叫石云杉的男士说是你们这的工程师,您认识吗?”是科技园门卫打来的电话。
石云杉,这个名字让周天佑想起刚招募的电源适配器工程师,虽然只是个白色品质,但专业能力还挺对口。
他想着,要是追求那些蓝色品质的人才,还要求专业对口,那开销可就海了去了。
“是我们的人,让他进来吧,我等会儿帮他处理登记和通行证。”周天佑回应道。
挂了电话,周天佑揣上门禁卡,下了楼。没过多久,一位长相朴实,个头约一米七的青年男子走了过来,他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岁左右。
这时,一旁的旁白不禁注意到,这位青年虽然外表平凡,但那双眸子却透着一股子聪明劲,他的步态中也隐约显露出一种工程师的稳健与自信。
青年的鼻翼微微翕动,似乎在用心感受着周围的环境,而他那宽阔的肩膀和结实的胸膛,让人忍不住猜想,在那朴素的衣着下,隐藏着的是怎样一颗对技术执着的心。
“您好,周总裁,我是石云杉,专攻电源适配器和传输线的设计优化。”
“哦,跟我来吧。”
周天佑微微点头,领着石云杉向电梯走去。
两人踏入电梯,周天佑好奇地问:“石云杉,你说要设计一个20V6A输出的电源适配器,得花多久时间?”
“那得看输入电压了。”石云杉回答。
“输入是200-240V,50/60Hz,2.0A。”周天佑补充道。
石云杉沉思片刻,然后说:“这个功率要求可不低,设计上可能会碰到芯片问题。我们得给适配器装个能源管理芯片,它能根据手机电池状态调整电流。”
“能源管理芯片?”周天佑疑惑地问。
“对,就是电源芯片。除此之外,电源线也得升级,得用镀锡铜线,还有连接端口,安卓的Mini-b接口那5个金属触点,4个用来传数据,承载不了这么大的电流输出。”
周天佑心里暗自欢喜,芯片有专业团队,接口有王率先负责type-c,至于镀锡铜线,虽然贵了点,但也不是什么难题。
“叮——”
电梯门缓缓打开。途中,石云杉那笔挺的身姿和得体的着装,让人不禁多看了几眼,他那深邃的眼眸和自信的微笑,透露出一股专业与魅力。
周天佑一脸认真地对石云杉说:“你往左边走,第二个门就是快充实验室,先去熟悉一下环境。我这边得赶紧去芯片团队那边沟通一下。”
“明白了,总裁。”石云杉点头应道。
电梯门缓缓合上,周天佑独自回到四楼,脚步匆匆朝芯片实验室走去。
刚到门口,就捕捉到了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
“成了!我们真的做到了!”实验室里有人大喊。
推门而入,欢呼声愈发清晰:“仿真通过了!功耗完全符合预期,模块和加密技术都没问题!”
“快,快告诉总裁!”
高正谦正要出门,抬头便见周天佑走来,急忙兴奋地报告:“总裁,芯片设计完成了,就等您安排后续的生产了。”
“好!”周天佑眼中闪过一丝喜悦。
就在这一天,快充和芯片团队的努力,让龙兴科技握有了致胜的底牌。
在这科技战场,核心技术就如同坚固的城墙,而他们,正一步步建立起这样的壁垒。
实验室里,柳眉的眼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唇瓣轻启,微笑着对旁边的同事说:“这次我们真的做到了。”
她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脖颈,那细腻的肌肤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仿佛在庆祝这场胜利。
周天佑心中暗想,有了这核心技术,就像古代战士穿上了坚固的盔甲,手持锋利的宝剑,龙兴科技也将无惧任何挑战,勇往直前。
周天佑手握双电路电荷泵快充技术和全网通4G基带芯片,仿佛握住了逆袭的钥匙,准备在龙兴科技这片土地上种下胜利的果实。
“这回,得让那些小瞧我们的人好好瞧瞧!”他暗自咬牙。...
“喂,你听说了吗?咱们厂接了个高难度的活儿,流片都失败了三回!”工厂里,小李眉飞色舞地散布着小道消息。
“不会吧?难道是设计的时候,电路图上多画了几笔?”小张半信半疑地挠头。
“嘿,这消息保真!据说连老美那边的专家都坐不住了,来的订单,八成是7纳米的芯片。”小李得意洋洋地卖弄着自己的消息灵通。
在龙国的宝岛,台积电的工程师们也热议着这件事。
掩膜制造失败这种事儿,在他们这儿就像家常便饭,但这次的失败却透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听说台积电把能召回的专家都召回来了,还请了美国的教授级人物来助阵,三天三夜的研讨会,那场面,想想都刺激。”知情人士神秘兮兮地爆料。
台积电啊,那可是芯片代工界的独角兽,全球六成七的芯片订单市场都被它牢牢握在手中。如今这样的巨头都不得不寻求外援,可见这次的挑战有多大。
查尔斯盯着设计电路图,嘴里嘟囔着“偶买噶”,仿佛被这精妙的设计勾了魂。
那电路的构造,模块的布局,功能的划分,让他每次审视都如同修行,总有新的领悟涌上心头。
在他眼中,这不只是一份设计图,简直是一件令人神往的艺术杰作。
周围一群头发花白的专家也围成一圈,一个个眼神发亮,却又掩不住满脸的困惑。
他们心里直犯嘀咕:国内何时出了这等芯片设计的高手?芯片这行当,圈子小得跟鱼缸似的,谁的设计牛气冲天,谁的电路巧夺天工,大家都门儿清。
但这基带芯片,愣是让他们想破脑袋,也没猜出设计者究竟是何方神圣。
周天佑和龙兴科技带来的设计图,他们也闻所未闻。
正当专家们陷入沉思时,台积电的经理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焦急地问:“查尔斯教授,各位专家,流片失败的原因找到了吗?客户那边催得紧,咱们只有一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