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即刻动身(1/1)

薛蔓的遭遇,让自己的不堪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不断浮现。

紧张,恐惧又死死攥住了李盈的心脏,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几乎要喘不过气来了。

“啊……”悲怆痛苦的嘶吼,让深埋心底的怨恨,在卧室里久久回荡起来。

这是她的梦魇,无一日不折磨着她的灵魂。

喝了一杯水,缓和了一下心情,李盈躺回了床上。

一个接一个的疑问,涌了上来。

薛蔓留下的隐蔽线索,别说目视了,就算拿个放大镜,比例不对也根本看不出来。

就是二维码一样的格子。

自己也是偶然在大肚酒杯的反光中,才发现了,近一寸远一寸,比例都会不同。

李盈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腾地坐起,拿过床头柜的手机,将两张照片的像素都调到二维码的尺寸,分别截图。

用剪辑软件将两张图上下拼在了一起,合成了一张完整的二维码。

点击识别,摄像头扫描了片刻,开始慢慢跳转。

她紧张地等了一会,亚马逊云的网页,出现在了屏幕上。

原来画作的真正秘密,藏在这,薛蔓的心思还真是细巧。

这里面,放的大概率是她和二老板相处期间,获悉的重要人物,地点信息。

确凿证据不可能有,那些不是在海外,就是在首长或赵总管手里,她的身份无法获得。

不过没区别,这些人落在杨子江手里,在刑讯逼供下,什么都能问得出来。

这个私人云的账户密码,他应该知道。

不对,这绝不是薛蔓留给丈夫的信息。

想求救,只要一封邮件发过去就行,还有比丈夫更值得信任的人?

李盈摇了摇头,这没法猜。

那天是十月九号,国庆上班第二天,之后就没见过两人了。

应该是杨子江的回国,改变了习惯,以前虽然不知道,但应该常来。

大约三周后,薛蔓被送去了日本,因为赵总管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了。

四个局中,没有抓到一丝证据,最可能的李海洋局,杨子江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处于自卫状态。

只有最后的暴力逼供,属于伤害他人,可伤情又够不上刑法。

之后就没一点机会了,收买了徐世立那么多保镖,边上埋伏了两方人手,都没等来他。

强点,再强一点。

我看到了智慧,还没看到杀性,两者缺一都无法对阵。

这次,你千万别死在我手里。

——————

周三早上起床,杨子江看到了谭跃发来的微信。

“那个女佣不是,昨晚十点半,无人机确定人数还是五十二人,还拍下了另一个女佣的室内照片,一会去识别。”

“好,有结果立刻告知。”杨子江放下手机,去洗漱了。

没增援,没撤退,说明B认为我不会去日本,正在东海全力备战。

继续上强度,上到你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吃完早饭,他驾车来到了单位。

处理完公事十点了,杨子江锁上门,拨通了周星电话。

“下午你去趟太平洋,以车祸赔礼道歉的名义送一张请帖,周末,日料。”

“去没问题啊。”周星犹豫了一下,“你说日本元素,不是让他们提高警觉吗?”

“对于计谋多端的人来说,会怀疑我在调虎离山。”杨子江说。

“B能预判到我猜到五岛,那就将计就计,让他感觉我在声东击西,即将在东海发动进攻。”

“那我下午去送,他们会不会赴宴?”周星问。

“婉言谢绝后如临大敌,可能还会要求燕京增援,毕竟蓝盾力量未知。”杨子江判断。

休息一会到中午了,他正在食堂吃午饭,收到了谭跃的信息:“好消息,认出来了,第二个女佣常在五岛出现。”

杨子江心一微微一抖,万千复杂的情绪在心中涌起。

找了三个月,终于确定了薛蔓行踪。

慢慢吃着饭思考了细节,他坐进车里,向射击场驶去,再熟悉一下枪支。

路上拨打了周蓉电话:“有消息了,今晚我出发。”

“密码箱和仿生面具已经在渔村里了。”沉默了一会,周蓉声音变得幽幽,“记得回来把酒喝完。”

“周末还有很多事,我会回来完成,放心。”

周蓉没有说话,挂了手机。

杨子江给周星发了微信:“今晚出发,让行动部执行计划。”

射击场到了。

训练了三个小时,他觉得枪感非常好了。

洗了澡去除了火药味,驾车去幼儿园接了女儿,开心回了家。

吃完晚饭,他将母亲拉进了书房:“妈,一会我要出去旅游两天,小鱼就麻烦你照顾了。”

“你少骗我,现在你有心思出去玩?”林秀娟一点都不相信。

“两三天最多了。”杨子江没法解释。

林秀娟盯着儿子看了又看,叹了口气:“保护好自己,有事第一时间就回来,其他你爸会去处理。”

又吩咐:“一会你就和平常一样出去,别和孩子道别了,这样好哄。”

“知道了。”杨子江点点头,出去陪女儿看起了动画片。

七点半,接到了周星微信:“一切就绪,你到渔村就开船。”

他给工业园的队员发了信息,确定了换车地点。

凝视了一会坐在沙发里,聚精会神地看电视的女儿,轻轻出去带上了门。

今夜,天很黑啊。

连换三部车,甩掉了监控,他向杭州湾旁的渔村疾驰而去。

八点半,车下了高架,宽阔的水泥马路空无一人,海风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越过一座点点灯火的村落,转进了一条支路,隐隐的涛声传来。

十分钟,车停在了一座灯光昏黄,充满鱼腥和海盐味的小码头边。

他跳下车,关了手机递给了驾驶员:“回来给我,先回去。”

“是。”汽车调头回去了。

杨子江快步向码头走去,四名队员从黑暗中迎了出来,对他鞠了一躬:“杨先生好。”

“辛苦了,我们先上船。”他挥挥手,“这次海上驻扎可能要一星期,都行吧。”

“我们都来自渔民家庭,没有一点问题。”一名肤色黝黑的队员一边说,一边将他引到了一艘二三百吨的铁壳渔船上。

他看了看无星无月的黑夜,果断下令:“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