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全盘托出庞大构想(1/1)

“哈哈,我们的天王巨星来了,哥几个还不出来迎接。”

“喔,来了,小的恭迎小爷。”

......

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嘻嘻哈哈地从会所里面鱼贯而出。

年纪稍大的还稳重一些。

迈着四方步,挂着温和的笑容走着出来。

吕中林下了车,熟络地跟他们拥抱了一下,打了个招呼。

“苗姨?您怎么来了?”

吕中林突然看到里头走出来一个雍容华贵,又书卷气息浓厚的女子,连忙上前问候。

“呵呵,一群皮猴子聚到了一块儿,我不得来看看你们要大闹什么天宫嘛。”

苗姨乐呵呵地摸了摸他的脑袋,温柔地笑道。

“有您的五指山镇压着,我们水帘洞都出不了啊。”

吕中林讪笑着说道。

“我先跟你聊两句,然后你们再聚吧。”

苗姨对着大伙儿说道。

“您聊您聊。”

一群人谁也不敢说什么,赶忙散开。

“海哥,麻烦你帮忙招待一下。”

吕中林吩咐道。

随后便跟着苗姨进了一个小包间。

“你要干什么?”

苗姨坐下后,笑眯眯地看着他泡茶,轻声问道。

“为民!”

吕中林停下了泡茶,正色答道。

“可你想必是要与民争利。”

苗姨也严肃地说道。

“不,赚钱从来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要以商业模式,行国资之路。”

“我要亲自走一遍他的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哪怕粉身碎骨。”

吕中林面不改色地接着泡茶。

“说说以后的打算吧,要不然你就得回去搞你的影视了。”

苗姨手指轻敲着桌面。

“我原来的想法是搞慈善基金,深入农村去扶贫或者搞教育事业。”

“但是姨,这世上有一种病是治不好的,它是穷病。”

“所以我改主意了,不直接搞什么慈善基金。”

“而是试图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建设。”

“然后再以产业资金去发展农村医疗、教育、扶贫、助农等事业。”

“姨,我们缺的不是亿万富翁,而是缺更多的十万、百万、千万富翁。”

“我想试试老人家的路,我相信能走通的。”

“他比任何人都早看五十年甚至更远。”

吕中林一边说着,一边给她端上茶。

随后继续说道:

“这个国家是工农阶级建立起来的,可是他们太苦了,而且可以想象随着时代发展,他们会更苦。”

“看似不愁吃穿,但是当财富过度集中,亿万富翁越来越多,必然就会挤压人民的空间。”

......

吕中林结合着后世的所见所闻,缓缓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你好像对国家很有信心?比绝大部分的人都有信心。”

苗姨喝着茶,轻笑着问道。

“百分百,我对老人家唤醒的人民有信心,我对组织有信心,我对军队有信心。”

吕中林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你以后想怎么做?”

苗姨又问道。

“我设想了一个计划,老人家的农村工商业路线。”

“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布局商业终端渠道,您肯定知道我投资了国内不少的互联网企业和物流企业。”

“我想以互联网为网络,以物流为血管,终端商铺为神经,农村为大本营,城市为基地。”

“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商业运营体系。”

“明年,最迟不会超过零三年,我就会成立一个类似于慈善基金的产业基金,我个人注资,深入农村去建设生产基地,包括农业和轻工业。”

“一个是帮助农户把产出运出来到市场上,直接降低二道、三道乃至更多道的中间商损耗。”

“让深山里的商品也可以运出来或者就地深加工,然后直接面对市场,这样农户可以增收,人民可以减轻消费压力。”

“第二个专门扶持农村产业,振兴农村产业,发展各地的特色产业,或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唐国地大物博,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都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也有,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乃至轻工业也可以集合一个镇、一个县来发展,鞋子、衣服、帽子......都可以深入农村去办厂,就地取材,就地生产。”

“把本该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财富,分配到更广大的人民手中去。”

“第三个......”

“在农村的一个个分社,其实就相当于过去的合作社和村办企业。”

“只是我想用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去盘活这套模式,而不是依靠行政力量。”

......

“如果您对我说得有些模糊,中原许昌有个超市叫肥东来,或许在那里,您可以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肥东来的老板也是我这个战略中的一环,只等我启动农合社战略,我就会把他请过来。”

“他们三兄弟还亲自到京城,为我国的航母事业捐献过资金。”

“这个战略,我把它称为民合社战略。”

“我现在构造的就是网络、血管和神经。”

吕中林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这位都来了。

那就意味着有人在意了。

不过想想也对。

他聚起来太多的人了。

虽然他完全可以不需要这帮人。

但是成事不易,坏事儿易。

他宁愿从自己手里分出去一部分利益。

也要让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多。

“你想动农村的生产资料?”

苗姨放下茶杯,眼神锐利地盯着他。

“不会也不可能,那是农民的,是最广大人民的,也只能是农民的,农村是我们国家生命力的保证。”

“我要的只是产出,而不是生产资料。”

“所以我只会投入生产资料。”

吕中林毫不迟疑地说道。

“这个战略听起来很诱人,如果真实现了,未尝不是未来农村的一条路。”

“只是我看你小子铁了心扎根文艺,你想让谁来执行?”

“那个肥东来的老板?”

苗姨松了一口气。

她也算是从小看着吕中林长大的。

内心也是真喜欢这个孩子。

不愿意看到他走歪了。

“双孔一王。”

“我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讲再多遍的道理,不如走一遍他的路。”

吕中林不假思索地说道。

“你小子连他们的主意都打上了?”

苗姨好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