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你内涵什么不重要(1/1)

吕中林回到学校继续上课。

至于专辑在港澳台和海外发行的事情他也不急。

他现在就是一个纯纯的新人。

就算能找到唱片公司帮忙发行也不可能得到好待遇。

这么好的一张专辑他可舍不得给别人作嫁衣裳。

干脆等内地先发酵。

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找上门的。

而且他估摸着港澳台和海外分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毕竟他这是中文专辑。

虽然海外华人群体很庞大。

但内地除外,港澳台才是中文专辑的票仓。

不过韩海和沈锂辉两人可算是忙活开了。

虽然专辑制作完了。

但是还需要送去相关部门登记拿到版权号、发行许可、登记上税......

专辑宣传方案也需要审核。

不过两人看到了奔头。

所以忙得不亦乐乎。

两个人的能量也确实不可小觑。

仅仅过了两天。

沈锂辉就给吕中林打来电话。

通知他明天就是专辑第一天登上电台开始宣传的日子。

每天都会拿出两首去电台播放并且打榜。

这张专辑也没有搞花里胡哨的名字。

直接就叫《吕中林》。

其实吕中林选择的时间节点并不算太好。

马上就是国庆节了。

全国的宣传资源都向国庆相关的活动倾斜呢。

也就是今年是一九九八年。

要是明年的五十华诞。

不用说。

百分百扑街。

翌日。

早晨。

吕中林宿舍的四个人都没有急着去上课。

而是凑在宿舍中。

围着一台收音机。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这里是京城广播电台。”

“大家好,我是电台主持人大雁,欢迎电台前的听众朋友们收听我们的节目。”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琪琪,大家早上好。”

......

“诶,琪琪,今天我们电台收到了一张新的专辑,你听过了吗?”

“听过了,差点儿你今天就要自己主持节目了。”

“别冲动,咱们还是工作重要哈。”

“哈哈,只能说里面的歌太经典了,听着那旋律总有种立刻辞职,趁着国庆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冲动。”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你一个,我们大家听完都有这样的冲动,听完歌的时候,我真觉得没有什么能阻挡我。”

“哈哈,这张专辑里的十首歌全部都是金曲级别,而且最关键的是,十首歌全部由一个人包揽了词曲和编曲,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一个音乐天才横空出世了。”

“大家都这么想的,而且听说这个人国庆节那天,也就是十月一号才正式满十八岁。”

“对的,他现在才十七岁,据他所说,这张专辑是他送给自己和祖国的生日礼物。”

“好吧,我们说了这么多了,我想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也已经开始好奇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歌呢,下面我们来听第一首专辑中最为有力量的《新长征路(的摇滚)》。”

伴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

一阵节奏感极强的吉他和打击乐响起。

紧随的便是金属质感的高音萨克斯吹响。

其中还加入了一段《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伴奏。

“1,2,3,4”

“听说过,没见过,两万五千里。”

......

“一边走,一边想,雪山和草地。”

“噢,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曲终。

但演播间依旧安静了好一会儿。

铿锵有力的军号。

低沉但有力量的声音。

萨卡斯吹响时就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歌曲中的嘹亮与昂扬。

让人不免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吕中林在拿出这首歌的时候把歌名给改了。

他不知道前世的崔建创作这首歌时想表达的是什么。

但是他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所以他把歌名改成了《新长征路》。

这首歌就这样通过京城电台传遍了全国各地的听众耳中。

原本京城电台是地方台。

但正好今年上星了。

不再局限于京津地区。

“这歌你听明白了吗?琪琪?”

“我听不太明白,但是歌里将摇滚与长征结合一起,将行军号子融入歌曲里,用长征精神来表达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我倒是听出来了。”

“是啊,好久没有听到这么有力量的摇滚歌曲了,歌里传递给我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音乐的形式把时代精神融入一起,当年我们的先烈们长征时期面临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他们都用坚定的信念去迎接一切挑战。”

“当年的先烈们如此,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瞒你说,琪琪,听完这张专辑,我能抑制住辞职的冲动,就是这首歌的力量。”

“前路漫漫,艰辛坎坷,需不断跋涉前行,我们一起努力吧,去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

“接下来我们听专辑里的第二首歌《国际歌》”

主持人互相交谈了几句各自听完歌的感受,便放起了第二首歌。

一阵让人热血沸腾的冲锋号声伴随着前奏响起。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吕中林随着节奏演唱至中间段。

又加入了一段军号和那句震天动地的呐喊:为人民服务。

这是他截取国庆阅兵视频中的声音。

键盘、鼓声、击打、萨卡斯......

乐队整齐地奏响了旋律。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

歌曲在乐队的合奏中结束了。

演播间的两个主持人在歌曲结束后终于放下了半空中挥舞的拳头。

刚刚激昂高亢的歌曲让她们都不自觉的跟着节奏唱了起来。

她们现在感觉有点儿热血沸腾。

看着手里的稿子还平静不下来。

但毕竟是专业主持人。

所以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

照着解说稿开始念了起来。

“听完这首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一段对话。”

“同志,我有一个问题。”

“你说。”

“我们要不要把国际歌弄得更庄严一点,比如限定乐器之类......”

“哦,达瓦里氏,不要再说下去了。不能,绝不能。国际歌应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响起,如风般吹拂,无处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