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专项论证会(1/1)

这话一出,陆时羡就知道学校应该是眼馋上了自己那个‘繁缕’前沿交叉重大科技项目。

虽然燕大家大业大,并不缺区区部级的项目和资金。

但一位诺奖得主和多位资深院士一起领衔的项目对国内任何一座高校而言都具备巨大吸引力。

这一点从汪海峰的经历就能可见一斑,因为研究冷门方向导致多年未评选上院士。

结果在加入陆时羡的研究团队之后,还没过几年就混上了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更借此机会当选了工程院院士。

类似的人在燕大还有许多,那后面是不是可以复制一下这个操作。

就算最后的研究成果没有繁缕1号影响力那么大,那也绝对是CNS级别的成果,能够帮忙完成硬性学术指标。

这让人打这个主意也就不奇怪了。

陆时羡想了想还是答应了这个事,最近的评选燕大也出了不少力,尽管最后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陆时羡还是愿意回报一二的。

在家一直休息到了元宵节结束。

陆时羡告别父母,独自前往燕京农业部对接那个前沿交叉重大科技项目的事情。

大概提前电话预约的缘故,农业部负责项目审批的专项办主任黄雄已经在门口等待多时了。

根本不存在什么认不认识的问题,因为现在“天下谁人不识君”。

看着陆时羡一手提着公文包,一边循着台阶拾级而上。

黄雄急忙走下去迎接,颇为热情地说道:"陆院士,知道您要来,我们部长专门推掉早上的一个会议,您这诺奖得主亲自跑部委,我们压力很大啊。"

陆时羡笑着和他握过手道:“哪里,过来倒是耽误你们时间了。”

“既然如此,那就先带我过去吧,免得领导久等了。”

“您说的是。”黄雄连连点头。

很快,在他的带领下,进入到一间安静的接待室里。

在这里,陆时羡见到了现任农业部部长陈伟光,以及一位让他出乎意料的人物。

一个这个圈子内他本人认识但是很少接触的人。

“陆教授,好久不见了,你可是一个稀客啊。”陈伟光微笑着,率先和他打着招呼。

因为繁缕1号推广的缘故,尽管大部分时候都是科技部和商务部的人在和他联系。

但是农业部也是绕不开的地方,他之前和陈伟光有过几次会面,只不过时间有些久了。

别看陆时羡似乎和科技部部长黎平安相处的很融洽,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位领导都会买他的面子。

能够放低身段以近乎平等的姿态来进行沟通,足以说明陈伟光对他的看重。

于是,陆时羡连忙上前一步和他握手道:“陈部长好久不见,这一次过来真是叨扰了。”

“我本来早有去南江调研的准备,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如愿。”陈伟光爽利一笑:“这次碰巧借此机会,过来可要多留一段时间,我想和你多聊聊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

说完这句,他又将目光转向一旁的人说道。

“陆教授,这位相信你应该也认识,华国农业大学的校长秦远明院士,听说你要过来特地过来从学校赶过来,他对你可是感兴趣的很啊,这次也是专程过来认识你的。”

听见这话,陆时羡当即就明白了,在心里笑着摇摇头,这位应该也是打着和燕大一样的主意,还找了说客。

不过华国农业大学在农作物领域的研究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参与者,他一向是报以欢迎态度的。

但此刻倒也不必着急表明意向,只是向其单纯打了个招呼。

“秦校长好!”

秦远明连忙摆手:“叫什么秦校长,喊我老秦就行了,我现在69岁,就托大叫你一声小陆了。”

“这次来的虽然有点冒昧,但也主要是趁着这次项目评估的机会和现在优秀的年轻人多交流交流。”

陆时羡微微一笑,想也没想说出了托辞:“哪里哪里,其实我早就想去贵校拜访了。”

谁想到秦远明眼睛一亮,直接开口道:“那我就代表华国农业大学热烈欢迎你的到来了,小陆你有空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这下,陆时羡哪能不知道自己被套路了。

但秦远明的态度还真让他生不起反感来,只能好笑地答应了。

两人寒暄的时间结束,陈伟光也收起笑意,开始说起了正事。

“‘繁缕’前沿交叉重大科技项目虽然已经立项了,除了一个项目书以外,现在只是一个空壳子,具体的内容还需要你来补充。”

“与此同时呢,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内部专家评审。嗯,这个是例行的评估会,每个项目立项之初都会同步开展,现在弄倒也不迟。”

陆时羡点点头,对这个安排没有异议。

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弄到手的,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审核流程。

当然,既然陈伟光说了是例行评审。

对别人来说严苛至极的项目评估,那对他而言基本只是走个流程了。

很快,项目评审会的会场就布置完成了,

电子屏上已经显示着几个大字:“繁缕”前沿交叉重大专项论证会。

下面,十二位抽选自各个研究所与高校的评审专家已经在座位上就位。

有的人他认识并且已经见过面,比如华国农业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秦远明和华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水木大学教授燕伟清。

剩下的人他都或多或少通过论文听说过席卡上的名字,只是没有碰过面。

这种现场对如今的陆时羡来说已经经历过许多次了,他的心态已经稳的可怕。

而台下的评审们都抬起头,有些期待陆时羡后面的研究方向。

这样子有点不像是来做现场汇报的。

反而像是,没错,倒像是给学生上课。

这时,陆时羡从公文包里掏出早已经准备好的两份材料,一份标着超敏生物传感器,另一份则是写的智能沉默弹头系统。

给在场的专家都发了一份后,陆时羡开始了他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