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达则兼济天下(1/1)

“我看小沈的拍照技术还有待加强啊,把我们陆主任侧脸拍的这么模糊,以后给女朋友拍照可怎么办啊?”

“还有,我让门口保卫处装作不注意放几家媒体进来,怎么都不筛选一下,连非诚不扰节目的记者都放进来了,这不是瞎弹琴吗。”

“那倒也未必,你们几个老家伙都不多打听几个给小陆介绍介绍,还怪上人家先下手为强了。”

听到这里,陆时羡终于忍不住咳嗽一声,打断了几人的闲聊并转移了话题。

“咳咳,说个事情,我们打的项目报告书上面刚刚批回来了,将列为农业部未来三年内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

闻言,曾福年对此毫不意外地说道:“老黎真是鬼精,打的一手好主意。”

“一边利用这次地舆论事件来推动条例改革,一边又拿别人的东西来做补偿。”

“不过这个条例推行以后,小陆后面再评选就真的一点阻力都没有了。”

“要我看早就该改了,这么多年都是搞这么一套老东西。”彭庆华院士哼了一声道:“以前没有导向明显的评定标准也就算了,现在有了也该消停下来了。”

一旁的章益民则是笑了笑道:“今年老汪增选,不就吃了研究方向的亏吗?还好最后是以两票之差选上了。”

一阵讨论之后,陆时羡开始安排实验室接下来的工作。

“距离年关也没多少天了,有些重点事项需要大家督促组里的成员去落实的,一个是关系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评比的事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实验室今年成果颇丰,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但也注意到......

“对这几个事情,下面我简单讲三点意见......”

......

几天后的早上,实验室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

尽管距离年假还有十几天,但办公室里已然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在这个时间点,原因自然不是马上要放长假,而是许多人银行账户里都收到了一笔数额不一的奖金。

看着嘴角都压不住的沈明秋,黄奇将头悄悄伸了过去,想刺探一下敌情,但没曾想直接被识破,将手机收了起来。

“我靠,你丫的这么小气,看看又不会死人。”黄奇很不满地抱怨道。

沈明秋笑着感叹道:“我只能说,在这搞了才不到两年,拿的却比我过去五年都多。”

“果然当初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闻言,黄奇有些呆愣地说道:“这么说,你也是六位数?”

“这回实验室究竟发出去多少钱?”

沈明秋摇摇头:“不知道,但反正赚的也不少,不过这就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了。”

“虽然对我而言,在一个实验室里,有实验做,还能有成果出来,就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但是还能发这么多奖金,我只能说真是太香了,让我在这干一辈子劳工都愿意。”

这句话说完,黄奇倒是非常有同感的点点头。

因为当他看到18万奖金的短信提醒时,手都是颤抖的。

他的前导师对他固然不错,但在那里可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多钱。

虽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他早已经习惯并看淡了这件事。

但有了这笔奖金,他能够早几年将婚事提上日程。

换句话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了他未来的生命历程。

......

发钱看似是一件很俗气的事情,但也正如同沈明秋所言,对于很多科研狗来说,能顺利发出来高质量的论文就是一件烧高香的事情了。

什么钱不钱的,真不熟。

但垫钱和赚钱已经属于两个维度的概念。

更何况,相当一部分人发论文是提高学术层次,能够赚更多的钱,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在本质上来说,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

只不过陆时羡将这个过程加快了很多而已。

他花大气力将这么多人招过来,并不简单地满足于他们做一名流动性很强的科研苦力,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换一批。

而是能够经过磨砺后,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术工作者。

有着众多大佬带队,可能这个过程对他而言并不必要。

但在他潜意识里,往大了说,还是想为国家培养一些具有真才实干、本领出众的研究人才。

毕竟在成为大佬之前,很多人都是这么慢慢熬过来的。

很多没熬过去的,可能并不是因为内心有多脆弱,只是因为败给了生活或者说责任。

就像他的室友常文超那样,人总得先生存下去,才能谈其他的。

正好他也有能力改变些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到今天,陆时羡觉得自己才开始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抛开脑海中一些杂乱的想法,陆时羡最近几天都很闲。

已经陆陆续续地有人请假回家过年,他回家的日期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

就当他思考着这个问题时,忽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提醒。

打开一看,原来是告知他已成功当选米国科学院院士,询问他是否愿意在明年春天前往华盛顿第五大街参加院士授予仪式。

看完邮件,陆时羡暂时没有回复,心情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大概就像是处理一封学术日常交流邮件一样。

投票结果在次日傍晚公布。

米国科学院官网更新了院士名单,不出意外,本来无人关心的一件事,但和他扯上了关系,瞬间受到了多方媒体报道,引发巨大关注。

“近日,米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计100名院士和25名外籍院士当选。诺奖得主、燕京大学教授、植物病理与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9岁的陆时羡教授当选外籍院士,成为获此殊荣最年轻的华国人!”

于是,很多记者闻着味又赶了过来。

曝光在聚光灯下太多次,陆时羡现在对采访真有点敬谢不敏的意思了。

于是当即决定回老家避避风头,南江是待不住了。

正巧也可以顺道去金陵大学,拜访一下苏长清,处理一下以前积压了很久的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