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青山远望(1/1)

“二位无需多礼,杨氏与我逐虎乃世交知己,请入座吧。”

“谢陛下。”

二人随后上前,由杨元鸿献上贺礼,将宝盒交到了贾怀仁手上。

两侧的各方修士,也都是向此处投来目光,好奇杨氏究竟送了什么东西。

但在这样的场合,当着真意修士的面,他们可是没有胆子以神识灵念探查,只能以目视的方式,猜测那宝盒其中的物品。

“这盒子看着也不大,会装着什么呢?”

“没准是个储物灵宝,里面空间大着呢。”

“有道理,唉...可惜咱们是没法知道其中玄机了。”

各方修士心间略感遗憾,而接下宝盒的贾怀仁,也是在心中轻“咦”了一声。

他与其他修士一样,原本也是以为这会是一件储物灵宝。

结果用神念稍加感应,便发现这宝盒并未在内部开辟空间。

“不是实物吗?入手很轻,但神念感知起来却有一股厚重之感。”

贾怀仁感受着手中宝盒的波动,那种感觉就好似其中装了一条流动的河流一般。

而且这宝盒的材质也极其特别,像木像石、又似金铁,当是由某位器道大家以多种材料炼制而成。

其隔绝之效非常好,即便是贾怀仁这样的真意修士以神念探知,也只能从中感应到些许细微的波动。

贾怀仁随即不再细究,将这份贺礼收入袖中。

杨氏送出的东西,那自然是差不了的,这份神秘之礼,便等之后与陛下、国师,一同揭晓吧。

“时辰已至,迎请太子,太子妃出宫——”

在杨氏二人落座后不久,便是到了成婚的吉时。

在一对对妙女灵童的簇拥之下,逐虎太子慕容天阳与太子妃李清婉,便是沿着提前铺就的红玉长亭,缓步自宫殿中走出。

慕容天阳身着绛纱袍,头戴远游冠,其上以大红色为底,雕琢紫金两色的纹路,其上灵光流转、熠熠生辉,尤显一番华贵气质。

李清婉身穿深青色连裳,头戴九树花钗冠,其上绣有深青色绣翟纹,使其原本就高远清冷的气质更上一层楼,远远望去,便好似一位降下凡尘的天宫仙女一般。

参加此次成婚大典的各方修士,在见到二人现身之后,便是清晰的感受到“郎才女貌”四字具象化的展现在自己眼前。

二人无论从容貌、气质、装束,还是那落落大方的动作和仪态,都叫在场的来宾挑不出半点毛病。

“她便是那位李家之女,真的好漂亮。”?

林巧站在杨元鸿身后,望着逐渐走近的二人,心中暗暗赞叹道。

此前关于李清婉的事情,她只在族史记载和家主杨灵清的讲述中知晓过。

早年杨氏起步时期,李家尚在,家中那位乘风仙君便是在李家公子李程的邀请下,于望月城中与李清婉有过一叙之缘。

后来在李家老祖李元德气落凝元的演法观礼上,二人又有了几分交集。

但此事终究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家中那位风君一心向道,始终不曾有男女之想,故而便使得这份缘分落到了空处,之后便随时间的冲刷逐渐消逝了。

“慕容天阳,这位太子的一身帝王气象倒是不错,只可惜本身在修道天资上差了些,难以如那慕容秋涵一般,修成龙属异体。”

杨元鸿的关注点,则更多的落在了逐虎太子身上。

在观察慕容天阳的同时,他的心思也在不断转动,琢磨着慕容秋涵此番离开逐虎王朝,远走中部的用意。

没过多久,他眼中便是露出几分明悟之色。

“原来如此,兴国之君与霸业之君不可兼得,于是在审时度势之后,便是先放那霸道之龙入沧澜之海,待得国富民强、兵强马壮之时,便可功成圆满而归,展雄途霸业之心。”

杨元鸿心念一声,而后便是转头看向了那位高坐之上的逐虎皇帝。

而好巧不巧,就在同一时间,慕容震鳞也侧过目光,朝他看来。

二人相视无言,皆是轻笑着冲对方点了点头,便算传达了意思。

“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位逐虎皇帝当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无论西北如何动荡、时局如何变幻,他都能够以雄才伟略,将逐虎王朝引向正确的道路。”

杨元鸿默默感慨道:“有此明君,真可谓是逐虎一国之幸了。”

正这般想着,他便好似忽而察觉了什么一般,眉头微挑,朝着皇都东南一侧望去。

“山?”

杨元鸿举目望去,便见那城外巍峨群山之中,有一座气质尤为出众的青色山峰格外醒目。

而在那山巅之顶,还静立着一道人影。

此时皇宫之内,绝大部分修士的注意力,都被慕容天阳和李清婉二人吸引。

只有少部分,如三位真意、逐虎皇帝慕容震鳞、杨元鸿,这样修为深厚、或有独门秘法之人,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陛下,是沈岳。”

国师霍元与慕容震鳞传念一声,后者便也微微颔首:“青山如故,君子如故,我逐虎有此风骨,实是叫朕心中甚慰。”

沈岳倾慕李清婉之事,无论在承天书院还是在整个逐虎王朝,都不算什么秘密。

后者原本是应该随书院长辈一同入宫,参加这场成婚大典。

但最终,这位承天书院首席,昔日逐虎的第一天骄,还是选择了止步于皇都之外,只登上青山,遥望此地之景。

既然有缘无分,便不再多做打扰,求个各自安好吧。

城外青山之上,沈岳身姿挺立,他注视着慕容天阳与李清婉二人携手同进,并最终在看到李清婉面上扬起的笑意之后,撤去了脚下青山。

呼——

他不曾催动任何术法,就这么任由身体向下方坠落。

但在距离地面还剩三寸之距时,他的身形便是猛地一滞,继而缓缓归正,轻巧的落于地面。

“这样便好?”

一道声音自身后传来,是承天书院的那位院主陶渊,同时也是沈岳的传道之师。

“这样就好。”

沈岳眉眼微微低垂,缓声道:“师尊,这情丝一劫,确如您所言,是我道途中不可回避的命定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