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1/1)

麻生的律师团,在某种意义上,是投降的。只是希望,法庭能顾考虑被告人的悔罪态度,从轻判决。

在西尾这样的资深律师看来,这种案件绝无翻盘的可能。

麻生一案的影响太大了。

这不是单纯的法律案件。

必须要考虑判决对民众产生的重大影响。

西尾之所以说这个案件的庭审是走形式,是因为在他的经验看来,这个案件绝对不仅仅只是案件主审的山城法官说了算。

这个案件的判决,必然要经过东京高等裁判所的审判委员会进行讨论决定。

所谓审判委员会,即裁判所中的资深法官对疑难案件进行讨论,确保案件判决能运作在正确的轨道上。

这个案件并没有辩护的空间。

麻生的行为是非法集资,这是板上钉钉的。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罪轻辩护。比如,一些被害人的投资金额被重复计算,多次投资的金额也被累加计算等等。

就此,西尾也拜托了有名的会计事务所,也对案件的材料进行了审计。

并得出了一个有利于麻生的审计报告。

涉案金额至少能够降低一些。

这样的辩护中规中矩,想必检察厅、裁判所都能接受。

对于这样的辩护方案,律师团里的诸多律师自然都是一致赞成。

然而——

唯一的变数就是面前这位北原律师。

西尾与北原并不熟。他也很惊讶,麻生竟然请了这样一位律师。

不过,在详细调查了北原的资料后,他发现北原竟然在最近一些知名案件中,都有活跃的身影。比如东京中央银行的吉泽信托案、日钢案。只不过因为媒体常常更关注这些案件的原被告双方的势力博弈,往往忽略了法庭上的交锋。

意识到北原的不寻常之后,西尾自然是害怕北原失控的。

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

总想在法庭上表现一下自己是正常的。

但因此,坏了大局,就糟糕了。

所以,西尾特地来提醒一下北原。

面对这“善意”的提醒,北原只是露出职业的微笑,没有说什么话。

西尾看着北原的反应,以为这位年轻人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情也就稍稍放松下来。

然而,与西尾不同——

在法庭上坐着的岩永、今西、古美门等人,都知道这场庭审最大的变数,就是那位北原律师!

法庭内,回响着人们低声讨论的声音。

检察官们在做着最后的准备。检察助理们忙前忙后,将开庭的资料为高田和秋惠检察官整理好。律师团这边,西尾和其他资深的律师,也在浏览着事前写好的法律文件。准备等等庭审的法律陈述。

旁听席的人则在讨论等等的庭审场面究竟会是什么样。

这种讨论的低声,无形中又将法庭的压力给放大了一层。

过了一阵。

法庭审判席旁的暗门,门卡器的红灯亮起。

下一秒——

暗门打开。

身着黑色法袍的一位中年端庄女性,缓缓走出。她的脸上带着眼镜。面容肃穆,但是又透着一股柔和的知性。她身上的气质,将女性的柔和与裁判官的威严,融合得恰当好处。

这就是山城法官。

知名的宪法原教旨主义的学者。

在法官出现的瞬间——

全场仿佛都屏住了呼吸。

一共九位法官,从暗门中步出。

他们徐徐走向审判席。

法庭正中间的书记员,随即道:

“法官入席,全体起立!”

法庭内,所有人都纷纷站起。

这一瞬间——法庭的庄严感顿时升起。

那股手握权柄,决断自由、生死的权柄,在这一刻,几乎让旁听者们都被压得透不出气。

等到法官入席之后,书记员才道请坐。

山城法官坐在审判席上,翻动着检方的证据提纲。

在东洋,刑事诉讼法实行的是所谓“起诉状一本主义”。

“起诉状一本主义”,即检方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只向法院提交公诉书。随案卷宗、证物等,一律不得移送法院。这种制度规定的初衷在于,防止法官形成被告人有罪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但代价就是庭审的效率变低,毕竟法官需要现场阅览检察官的证据。

因此,开庭的时候,检察官会特地再提交一份证据提纲,协助法官迅速的掌握全案证据。

不过,毕竟麻生一案的证据材料庞大。

哪怕是法学造诣再高的专家,也需要时间来掌握案件的全貌。

山城法官和其他法官就这样在审判席上,先行翻阅材料,对卷宗有一个大致的熟悉了解。

麻生律师团提交的证据材料和法律意见,也同样放在了审判席的桌上。法官们也同样时不时地浏览起来和检方的证据,加以对照。

整个法庭异常安静。

所有人都能清楚地听到审判席上传来的“唰、唰、唰”的翻页声。

不知道——

台上的诸位法官们,在翻阅材料的过程中形成了怎么样的心证。

现在是庭前的准备时间。

台上的法官在熟悉卷宗。

台下的书记员则在核对律师的证件,并且对等等庭审笔录的格式加以调校。

在庭审开始前的这样一段时间,是折磨人的。

麻生的律师团们,自然是胆战心惊的。

律师团里的有些律师,在观察着台上法官拿起他们材料的次数。若是山城法官拿起来阅读,他们心中未免就高兴几分。若是只扫了那么几秒,很快就放下,则又有一些律师在内心中感到垂头丧气。

高田检察官,则十分气定神闲。

麻生案的卷宗高达200多本。

奉行起诉状一本主义的审判法官,根本不可能在庭前对这200多本卷宗做到熟悉。

他们只能依赖检察官现场提交的证据提纲。

并且,山城还是缺乏审判金融犯罪的经验。

哪怕是奉行起诉状一本主义的法院,也只能跟着检察院的提纲按图索骥。

高田检察官认为这种所谓的起诉状一本主义制度是虚伪的。

表面上,让法院处于居中的位置。

实际上只是更容易被操纵。

约莫过了20来分钟。

山城法官抬头道:“书记员。麻烦让法警将被告人带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