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江南水深(1/1)

“啧,这做账的人,还真是个老手啊,把一切都掩盖得滴水不漏。”

林峰放下账册,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他虽不是专业的账房先生,但多年的经验让他对数字异常敏感。

这账册上的数字,看似合理,实则暗藏玄机。

林峰随手拿起一本地方志,翻到关于江南水利的部分,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江南水患频发,然赋税却未减反增,百姓苦不堪言。”

“水患?赋税未减反增?”

林峰喃喃自语,眼底精光一闪。

江南连年水患,朝廷非但不赈灾,反而加征赋税。

这背后,怕是有人借机中饱私囊,图谋不轨!

林峰将地方志扔回书架,心中已有了计较。

江南之行,不仅仅是巡视,更是一场硬仗!

“宋十七!”

林峰唤了一声。

“哎,师父,啥事儿?”

宋十七懒洋洋地从太师椅上爬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去,把江南所有府县近十年的赋税记录,还有所有关于水利的卷宗都找出来,堆到书房里。”

林峰吩咐道。

“啊?这么多?师父,这得找到什么时候啊?”

宋十七苦着脸,从椅子上滑下来。

江南府县那么多,十年赋税记录,还有水利卷宗,那得堆成小山了吧!

“少废话!让你去就去,磨磨蹭蹭的像什么样子!”

林峰瞪了他一眼。

“完不成,今晚就别吃饭了!”

宋十七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一溜烟地跑了出去,边跑边嘀咕。

“这江南的官员们,可真是会作死,没事儿惹师父干嘛?这下好了,我也跟着遭殃……”

林峰看着宋十七慌慌张张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小子,还是这么毛躁。

不过,这办事效率倒是挺高。

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林峰需要的卷宗堆满了整个书房。

林峰走进书房,看着堆积如山的卷宗,不禁苦笑。

这工作量,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埋头苦读。

……

书房里,灯火通明,照亮了堆积如山的卷宗。

林峰坐在书桌前,揉了揉眉心。

江南的卷宗比他预想的还要繁杂,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记录混乱。

许多关键信息语焉不详,甚至前后矛盾。

“呵,还真是费尽心思啊。”

林峰冷笑一声,将手中的卷宗扔到一旁。

越是掩饰,就越是说明有问题。

江南的官员,胆子未免也太大了,竟然敢在天子脚下如此明目张胆地贪污。

“师父,您要的茶。”

宋十七端着茶盏走了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您都看了一天了,休息一下吧。”

林峰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淡淡的茶香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这江南的官员,个个都是滑头,账目做得比泥鳅还滑溜。”

宋十七凑过来,好奇地询问。

“师父,你看出什么问题来了?”

林峰指着其中一本卷宗。

“你看这,江南水患,朝廷拨款赈灾,可这账目上却显示,灾民只领到了一小部分的款项,其余的都去了哪里?”

宋十七挠了挠头。

“这…这我就不知道了,兴许是…是路上被贪污了吧?”

林峰冷笑一声。

“贪污?这么大一笔款项,能贪污得这么干净?我看,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操纵。”

宋十七听得一愣一愣的。

“师父,你是说……有人故意挖开了河堤,淹了良田,然后,还假惺惺地去赈灾,中饱私囊?”

林峰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反问。

“十七,你觉得呢?江南鱼米之乡,河堤年年修缮,为何偏偏这几年水患不断?朝廷拨下去的赈灾款,足够灾民重建家园,可为何灾民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宋十七皱着眉头,苦思冥想起来。

他虽然平时吊儿郎当,但脑子并不笨。

师父这么一问,他隐约觉得事情确实不对劲。

江南水患,年年都有,他以前只觉得是天灾。

如今看来,恐怕另有隐情……

“师父,你的意思是,这水患是人为的?有人故意为之?”

宋十七试探性地问道。

林峰拿起另一本卷宗,扔到宋十七面前。

“看看这个,这是江南几家最大的粮商的账目。你看看,这几年,他们的盈利如何?”

宋十七拿起卷宗,仔细翻看起来。

这一看,他顿时瞪大了眼睛。

“我的乖乖!这…这也太夸张了吧!这几年,他们的盈利翻了十倍不止!这…这简直是抢钱啊!”

林峰将手中的卷宗重重地摔在桌案上。

“这可不是抢钱吗?水患一来,粮食减产,粮价飞涨。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受灾的百姓,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价飙升,倾家荡产也买不起粮食。”

宋十七听得义愤填膺,气得直跺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该死的奸商!简直丧尽天良!他们就不怕遭报应吗?”

“报应?”

林峰冷哼一声。

“他们与贪官污吏勾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就是报应本身!”

宋十七听得热血沸腾。

他恨不得立刻冲出去,将那些奸商抓起来,狠狠地揍一顿。

“师父,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些贪官污吏,还有那些奸商,统统绳之以法!”

林峰看着宋十七义愤填膺的样子,不禁有些好笑。

这小子,还是这般毛毛躁躁的。

不过,这份赤子之心,倒也难得。

“绳之以法?谈何容易?”

“这些贪官污吏,背后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动他们,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还要有万全之策。”

宋十七一听,顿时泄了气。

“那…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逍遥法外,继续鱼肉百姓吗?”

林峰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深邃。

“这江南的官场,已经烂透了。想要清理干净,非得刮骨疗毒不可!但这毒瘤,可不是那么容易清除的。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师父,您已经有计划了?”

宋十七的眼睛一亮。

林峰转过身,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自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不妨做一回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