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勾结(1/1)
一年前,皇帝薨,皇后“殉情”之后,太子自然顺利登基。
登基大典那日,变故突现,二皇子带着圣旨出现,说太子谋害皇帝,不配为帝。
此言一出,四下议论纷纷,都看向他手中的圣旨。
“二皇子此言何意,可是有证据?”
二皇子手里头当然有证据——
伪造的证据。
他往前走一步,将圣旨举得更高,“自然有。”
太子冷眼看着二皇子设计嫁祸给他,还是如此大的罪名。
这事自然不可能是他所为,他又不像二皇子一般失了智,竟连父皇都敢谋害。
当初父皇的身体一下就病垮了,太子生了点疑心,父皇这两年身体确实不大好,但御医也说了,能撑个三四年,怎么突然就病倒了,而且状况越来越不好。
当时御医跪了一地,不敢说实话,但又不能不说出皇帝时日无多的事实。
太子听后踉跄了一步,他第一反应就是,“父皇可是中毒?”
御医吞吞吐吐,最后只说一句:“臣等也不敢确认。”
太子怒而踹了一脚桌案,“要你们这群庸医有何用,竟连原因都查不出来。”
众御医一句屁话都不敢放,生怕自己多说一句话性命难保。
半晌,太子再度开口:“黄九牧,孤听说你对毒这方面略有研究,你怎么看?”
后面一个年轻点的御医跪着往前,“臣并未诊出陛下中毒的脉象,但臣知道有一人,对医毒的研究远胜于微臣,臣数月前还和她切磋过,臣自败下风。”
太子:“何人?”
“便是禄阳侯府的一位女医师,之前季世子中毒便是她妙手回春医好的。”
太子了然,其中内情他知道的只会比他们更多,也是他一时方寸大乱,没想到这个人上去。
当初季舒洵离京,分了两批走的,这许秋澜就是在另一批中,因为季舒洵出事,那些人都回到了侯府。
太子当天便去了侯府一趟。
许秋澜听到说当朝天子极有可能中毒时,便和太子走了一趟,进了皇宫为皇帝诊治,她查了许久,最后查到确实是中毒了,还是一种罕见的毒,若不是那本古书上有类似的案例,许秋澜都不敢保证究竟是不是中毒。
待她收针后,轻叹一声,已经迟了,倘若在中毒的前两天发现,她还有可能救过来。
太子听到拳头都攥紧了,良久,对着许秋澜俯身一拜,许秋澜侧身避过太子的礼。
得知是毒后,太子彻查了皇帝身边的人,然后就发现其中有一名内侍行为鬼祟,查的那日他正要出宫,贴身衣服上缝了布,里面藏着多张银票,太子当即便让人将他抓住审查。
这一查,便查到了二皇子身上去。
太子自然不能越过皇帝去处置二皇子,等皇帝清醒后他说了此事,皇帝满眼失望,但抓着太子的手冲他摇头。
意思就是放二皇子一条命,莫要手足相残。
太子当时看到后既觉得荒诞又有些想笑,父皇一生冷血无情不择手段,当初杀兄杀弟没有任何心慈手软。
临了临了却突然慈悲起来,想起让他们手足兄弟不要互相残杀。
但这一切不都是在他精心的安排和示意下发生的吗?
否则二皇子怎么会突然生出夺嫡的念头。
太子扯着唇角,“父皇,儿臣明白你的意思。”
说完后也起身,任由皇帝的手从他手臂处往下滑落。
他走出殿门时,看着刺眼的日光,突然露出一个讽刺的笑容来。
他在想:父皇,是后悔了吗?
还是说,临死之际,会突然想起那点莫须有的良心。
后面,等母后被一杯毒酒赐死,他便知道,都不是......
二皇子手握圣旨太子确实没想到,但他知道二皇子会陷害于他,毕竟,他动手不是为了齐明灏能早登大位,而是拉齐明灏下马,自己上位。
等二皇子递上“证据”后,众臣看着太子的眼神都开始变了,太子也知道是时候了,直接拍手,“来人。”
很快,就有人把那个小太监带了上来,还有几位御医,其中许秋澜也其中。
两相对比,明眼人都看得出究竟是谁毒害皇帝。
就在太子一声令下,要拿下二皇子之际,外面的侍卫急匆匆来报,“禀殿下,禄阳侯举兵在宫城南门,欲要强攻。”
恰是此时,二皇子直接亮出旨意,“父皇有令,太子德行有亏,下毒戕害于朕,理应废除太子之位。”
这是皇帝出事前给二皇子的圣旨,意在保他平安,让他远离上京,不再回来。
太子没了,剩下的皇子中除了他不可能再有第二人能坐上那个位置。
一位朝臣出言,“二皇子,此时应当一致对外,禄阳侯有不臣之心,应...”
二皇子打断他的话,“禄阳侯一片拳拳之心,若不是你们戕害父皇,断不会起事,只要废除太子之位,贬他为庶人,待我继位,禄阳侯自会退兵。”
太子冷笑,“诸位难道还听不出来,二皇子和禄阳侯勾结,意在谋权篡位吗?”
大喝一声,“还不拿下二皇子!”
旁边的侍卫立马动手,强制压制住二皇子。
季舒洵出事的消息朝中上下都知道,肯定瞒不了禄阳侯府,禄阳侯上书以季舒洵为由,说要来上京寻得洵儿,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类的,声情并茂,太子看到后有些内疚,但不可能会将季舒洵无事的消息告知,想着季舒洵若是能见到禄阳侯也好,便允了。
禄阳侯是于昨日到的上京,他心中一片鸿鹄之志,却因皇帝的疑心与戒备不得不韬光养晦,酒地花天,四处留情,一装就是十几二十年,为的就是今日。
相比于太子继位,还不如让二皇子上去,毕竟,他手里还有他的把柄,不怕他翻脸,还能拿捏他。
耳边是二皇子各种大胆至极的言论,以及时不时就有侍卫来报,太子一派的重臣苦苦哀求太子,让他先行避让,等局面稳定后再继续举办登基大典。
意思十分委婉,禄阳侯来势汹汹,若是真攻入皇宫,效仿史书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该当如何是好,又或是直接杀了太子,那还不如让太子避让,虽会损失一点颜面,但和天下相比,颜面又算什么。
随着一声“不好了,攻进来了。”
这话一出,众人的脸色都变了,其中一位朝臣指着大殿,“殿下,快进......”
话没说完,就看到了一大批私兵涌入,然后被更大一批将士给围剿,一看为首之人,大喜,“是楚将军,楚将军来了。”
楚成晔自从得知二皇子和禄阳侯有勾结后便开始做准备,几天前就以剿匪为由出城去了,也是二皇子他们知道楚成晔领兵去剿匪才敢如此行事。
殊不知是瓮中捉鳖。
太子是昨夜知道的,楚成晔本来没想告诉他,怕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