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息(1/1)

并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也没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

声音再次响起:

“把手放上去吧郗宁,本大人会让你看到答案。”

我将信将疑的把手放在了白色石膏像一般的“黎队”身上。

一个似乎是教室的画面进入我的脑海,画面视角的主人似乎是站在讲台上。

面对着一排排模糊了面孔的学生,这个场景便占据了画面的全部,因为视角的主人就是这样直直地面对他们。

接着声音随之响起:

“我是012届A系的学员黎世卯,在导师到来之前,我先为各位讲解一下基础常识。”

“各位,你们了解过马克思唯物主义吗?”

“和朴素唯物主义不同,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先天存在的,人们只不过认知、利用和改造了物质,在这之前,物质本就是存在的。但马克思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认为,朴素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独断论,本质上还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认为,是人的实践赋予了物质作为物质的存在和意义,在这之前,物质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的实践并非是指研究,而是指一种感性的,对事物人化的过程。而物质也并非朴素唯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感性的、人化的。

物质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存在和意义,而人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精神。所以不存在物质先于精神还是精神先于物质的问题——因为实践先于物质和精神。

那么问题来了,物质在被实践赋予存在和意义之前,那个不存在也不具备意义的状态,到底是什么?”

我被这些话糊了一脸,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而脑海中的声音已经接着讲了。

“不,各位,我没有想说什么,”高瘦男人像是笑了,“我只是踩在了先贤的肩膀上——答案是噩梦,它是一种覆盖表界和其他深层区域的效益性事物的总称,覆盖了94%的现实世界。

噩梦无法被常规意义上观测,但是它带有因‘观测’而区分现实虚幻的特性。想要理解这个,需要知道两个概念:存在感,和不稳定性。

存在感是现实所需要的根基,以此与噩梦进行对抗,而不稳定性则大体上可以理解为是存在感的反面,虽然实际上并不能这么简单粗暴。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的实践,其实就是通过这两者把现实和虚幻区分开来的过程,‘实践’与‘观测’在这一层面上是交叉的。”

看着脑海中的画面,听着这黎世卯的讲述,我大为震撼,便决定暂时不去想其他,专心听完。

在画面中是一张张模糊了特征的脸庞正襟危坐,他的声音接着讲到:

“说完理论根基,接下来要讲的就是一些先辈们总结出来的可靠规律。

首先是关于存在感,现实只有存在感大于噩梦才能一直保持存在。个人方面,当一个人的存在感低于一定程度,便会成为幻象;而存在感高于一定程度,不会发生任何事情,只是被虚幻覆盖的可能性会降低。

梦魇的存在感越高,能力则越强,反之越弱。关于梦魇效应的常识,待会儿会讲到。

接下来是关于噩梦学基本理论的常识,这个也包括之前提到的关于噩梦的部分。除之前提到的信息与特点以外以外,噩梦有深度之分:

一般认为,-1~-5,被称为表层,噩梦效应会随着深度加深逐渐体现,其中-1~-3也称为弗洛斯层,-4和-5也称为耶伦层。

表层相对于现实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大致与一切现实平行,甚至可以说不分彼此,只是平时一般被现实覆盖,在局部,可能会伴随着噩梦效应的体现而覆盖现实。

里层的位置不固定,代指被噩梦塌陷而出现的夹层区域,普通人无法正常进入,深度为-6~-17,在这里噩梦效应将会完全体现。其中-6~-8也称为古德亚恩层,-9和-10也称为海恩格姆层,-11也称佐由层,-12~-17也称丕定层。

里层会游荡着一些无主的噩梦造物,多为人类想象中的幻想生物的形象或者混沌状。大部分噩梦造物无攻击性,前提是不触犯某些可能的规则或特性,被噩梦造物撕碎后只会造成精神重创,次数过多之后会脑死亡。部分强大的梦魇可以操纵里层的构造。

深层的深度是-18以下,无法得知具体深度有多大,已知的最大深度为-29,深层也称死区。

深层的情况完全未知,只知晓那里幻象完全替代现实,进入后哪怕离开,都可能只是完全的假象,在突然哪天莫名其妙地再次回到深层。无法探索,不允许被进入,一旦有人进入立即抛弃,并抹除其外界痕迹。

各位如果觉得自己有天赋,可以自行选修噩梦学相关的专业课程。”

“然后是噩梦效益四大定律:

第一,当‘观测’的‘存在感’低于‘不稳定性’的2/3,则现实与虚幻的边界会被完全混淆,无法确定眼前的事物是否能维持和保证如今的结果。

第二,当‘存在感’与‘不稳定性’对等时,则处于幻象与现实共存状态,一切幻象中出现的事物,发生的事件,在现实中都可以出现对应,一般为表层区域,但一旦有强大的梦魇,平衡会被局部打破。

第三,当‘存在感’大于‘不稳定性’的时候,仍然为幻象与现实的共存状态,但发生的一切都会作为现实的结果存在下去,梦魇除非存在感极其强大,否则无法存在下去。

第四,‘存在感’与‘不稳定性’是有自身立场的,立场平衡的变换倾斜会造成未知的恶果。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一般用存在绝对值来表示现实的存在感与不稳定性的比值,将存在绝对值k划定在0~3,令混淆点k₀≥2,令平衡值kₙ=1.5,由于一般情况下现实的存在感大于不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不将其纳入公式。”

“接下来要讲的是梦魇效应与超越者理论的基础概述,与之相关的内容会是你们以后的必修课程之一。

梦魇效应即:当人的精神的不稳定程度突破一个阀值,在噩梦中,就会化为梦魇。梦魇在噩梦中的作为,未知,与本人在现实中的一切完全对应。

梦魇是否存在取决于精神稳定值G,而梦魇是否强大,是否具有威胁,则取决于梦魇的‘存在感’,梦魇的持续存在也依赖于‘存在感’。

梦魇的本体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在噩梦中是梦魇。

这里请注意,精神稳定值是官方按照正常人世界观认知制作的偏差值校准标准,而并非完全的精神状态指标。就和先前讲过的与噩梦效益四大定律关联的简易公式一样,都是为了方便。

如果更深层的本质感兴趣的话,各位可以自行选修,或者考核进入中国噩梦学科学院。

然后是分类,一般是通过本体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被打击、挫败、崩溃者。

比如说:失业者、死者的家属、重症患者、情感受挫者。

第二类是理念崩塌者。

比如说:被玷污信仰的教徒、被抛弃的帮派成员、被背叛与被陷害者。

第三类是理念疯子。

比如说:艺术家、作家、医生、警察、科学家。

当然也有极其特殊的第四类——死物,或者说死者,是残留的精神立场变成了梦魇,通常情况下危害最小,解决难度最低,是你们开始实习之后的最佳选择。

再简单的说一下梦魇的通常特性:梦魇的状态往往会被他们的精神状态和人格标签所影响,部分梦魇能够主动控制是否在表层的幻象里展开梦魇形态。

梦魇能够利用自身立场,操控是否让虚幻覆盖现实,同样他们也可以操控在幻觉过后是否现实与幻觉匹配,包括但不限于,被自己杀死的人是否是真正死去。

梦魇无法被完全确定是否死亡,当他们重新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感’时,有概率再次出现。

当梦魇被杀死,本体可能跟着死去——或者无事——但会出现昏迷、失忆等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失去再次化为梦魇的能力。

请各位注意,无论梦魇在现实中看起来多么可怕,力量多么超自然,请记住,那只是幻象,比如被某个梦魇用火焰烧死的人在梦魇离开后发现完整的尸体和脖子上的刀痕。

最后要讲的超越者理论的常识,就与各位息息相关了:

在精神稳定值正常的情况下,也就是G≥0的人群,会出现某些精神状态正向且超常的人,也会拥有操纵幻象的能力,只不过能力一般情况下弱于寻常梦魇。

这些人被称为超越者,我,以及各位就是。令局部的现实短暂地被浅层噩梦的幻象覆盖这种就属于人人都有的基本功能,我们一般管这个叫‘破门’。

除了这个以外,一般情况下,超越者的能力也就只能做到凭空变出物品、更换自身样貌这样的程度,就像你们下面的大部分人,最终的归宿都是分到D系,毕业后作为部门的辅助人员或者战斗序列备选。

如果拥有更强的能力,则会根据综合评估分到S系、 A系、 B系和C系,毕业后都会分到部门中与能力对应的位置。

超越者是官方对抗梦魇的主力,我们的能力虽然下限比梦魇要低,但依然可以做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然,超越者的能力和梦魇的能力一样,本质都是幻象,那些事情也都是幻象顶替了部分现实的结果,并且精神药物还可以干涉这个转换。

超越者也有成为梦魇的风险,因此,我们将永远受到官方的监控,当然请各位放心,对于各位的一些隐私官方不会窥视,也没有窥视的兴趣。另外,梦魇也有转化为超越者或普通人的可能。”

呼……画面与声音戛然而止,听完这些,我感觉整个世界观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在我能获取的记忆中,只有这些部分是的信息是有用的了。他的精神好像被某种特殊的事物防护了起来,大部分的记忆都无法窥视。”

那个声音再次响起,接收完那些信息,我已经有了判断。

“你是因为我增强了存在感而再次出现的死物。”我的声音笃定,“你本来就已经是死后的残余精神所化,并且已经消失过,至少在现在,你只能依靠我感觉到你的存在而存在。”

“但这只是你暂时不杀我的原因,那两个人也感觉到你的存在了,他们也能成为你存在感的凭借,所以你放走了他们。当你的存在感高于一定程度,你就不需要我了。”

刚说完,我又摇了摇头:“不,不是这样,他们是官方的人,而你本身就是最弱的死物,如果你不想被官方解决掉,他们对你存在的感觉就只能在一种非常模糊的程度,你还是得靠我。”

“看来郗宁你明白了呢,哦唔,这样就好办了。”

“可你为什么又要把他留下?”我疑惑的看着眼前的黎世卯问。

“嗯,人家必须得被他们‘解决掉’的,不然肯定会没完没了的,郗宁你也不希望被这样打扰吧,所以你可得帮帮人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