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北条的野望(1/1)
“那么,”北条仁太有些不好意思的提出个新问题,“在战争期间,怎么才能保险的挣钱。”
“对不起,十分抱歉,这个问题问的太贪心了。”
“哈哈,不,北条君,你不愧是大阪商人的后代,有些问题,即使得不到答案,也应该勇敢的问出来,或许,我正好愿意回答呢。”
“啊,真的吗?”北条意外惊喜的连连鞠躬。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没什么特别的。”
“战争必将带来动乱,除去倒卖军需物质,就是倒买倒卖、囤积居奇的那一套。”
“呵呵,我想再问一句,”或许北条刚才受到鼓励,他讪笑着问,“您刚才说的那些,对我来说,要么是实力不够,要么是需要太多的成本,我只能望洋兴叹。”
“我只想知道,就我现在这样,有什么赚钱的路子。”
“哈哈,你怎么总是问些你自己知道答案,甚至做过的问题。”
“李先生,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请恕我愚钝……”
“战争期间,看似无形的情报,在有时候,价比黄金也不稀奇。”
“咝,”北条仁太后仰身子,警惕的看着像李佑民。
“哈哈哈哈,”他这番模样,引得李佑民止不住的发笑,过了片刻,他才悠悠的说。
“刚才我就告诉过岛津轶男,白俄卖给你们的情报,是我们卖出去的……”
“纳尼,”北条仁太忍不住惊呼,旁边几个客人都不由看向这边。
“抱歉,抱歉……”北条佝偻着身体,不停向四周鞠躬致歉。
等他坐下来,忙从兜里掏出个手帕,窘迫的边道歉边擦拭额头的汗渍。
李佑民一直在笑着看他,见他收拾的差不多了才说:“你真的不知道我的身份吗?看来,你们海军的情报渠道……呵呵。”
“抱歉,李先生,刚才你说的消息,实在是让我过于震惊,而且,作为帝国海军的一员,出卖情报的事情,是会受到军法处置的。”
“北条君,难道你决定一辈子从军吗?”
北条仁太“……”
“作为帝国海军的情报人员,难道不需要收集情报吗?现在有新的情报来源,难道你要坚决拒绝吗?”
“如果我们早就认识,你就不需要从白俄手中购买情报,你来找我,那份情报只需要几千元,而且,情报来源会更加保密。”
“呦西……”
“另外,你们有自己的渠道和力量,有时也能听到些其他机构的传闻,这些消息传闻,只要给对人,就是有价值的情报。”
北条仁太从小在商人作主的环境中长大,做人的底线还是非常灵活的,听到这套完全不同于‘出卖情报’的说法,他也赞同的频频点头。
“据我所知,现在围绕着魔都倭国侨商,就有人在收集他们的情报,你北条仁太,对商人和情报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专家,不知道你有意参与其中,用自己的能力,收获一些果实吗?”
“李先生,你能讲的详细些吗?”北条仁太斟酌着提问。
“北条君,我有些疑惑想请教,”摆手止住北条习惯性的客气,他蹙眉问道,“你国来这里的商人,是民众的自发行为,还是国家安排的。”
“李先生,您为什么会提出这种疑问?”
“在和他们接触时,经常会让我觉得,他们有某些类似情报员一样的,收集各种情报的习惯,简直就像是一台台‘情报吸尘器’。”
北条仁太保持微笑,努力的解释道:“李先生,其实,您的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不了解我们身为一个弱小国家的无奈……”
“啊……你们是个弱小国家,那你们为何要对华国发动战争?”
“是为了自保啊……”看李佑民面露鄙夷的表情,北条仁太强撑着解释,“李先生,你可能不知道,东北张灼灵为了扩军,多年连续在倭国银行,欠下大批贷款。”
“东北事件的起源,完全是他欠债不还引发的。”
说到这里,北条仁太见对面李佑民低着头,一直在揉自己的额头,心里明白原因,只好讪讪的停下来。
“北条君,我们不如做个君子协定吧,”皱着眉头,李佑民认真提议,“以后见面,我们只谈赚钱和情报可好?”
“这种涉及国家政治和军事的问题,还是尽量回避吧,你的这种说法,简直震动了我的三观,还是不说为好。”
“呐、呐,”北条口中讷讷,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还是介绍下贵国的商人吧。”
“嗨,”北条仁太立即应声,“其实,我国在这里经营的商人,大致有三类来源。”
“最有实力的商行,或许是得到政府机构支持的;数量最多的,是以前各地大名、藩主的手下,还有各地商帮派出的商人;剩下的就只是些小商人。”
“前面两类商人,为了帮助国家机构的商业发展,或者为了自己商帮的扩展,都需要积累些情报。”
“也许,这些行为会引起人们误会,可他们绝对没有恶意。”
听北条说完,李佑民大致明白,这几年倭国的经济每况日下,几乎处在崩溃的边缘。
如果不是侵占东北,疯狂掠夺到的大量资源运回国内,他们国内的工业生产才勉强停止了衰败。
又通过在当地投资新建工厂,只几年时间,就获得十倍以上的收益,这些都成为日后入侵华国的资本。
现在来到这里的商人,不管是来自哪个势力,可能都有为国内输血的任务。
可让人感到奇怪,李佑民可以肯定,控制那三个商人的就是倭国人,到底是什么原因。
他看向北条仁太暗自琢磨,不如试探下,看从他这里能不能打听到原因。
想到这里,李佑民开始拉回话题。
“北条君,前几天有三位倭国商人失踪,你知道吗?”
“啊,竟然有这种事情,是怎么回事,人找到了吗?”
“北条仁太,这件事涉及的财产金额,可能有十多万元。”
李佑民停顿下来,细心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不是用上感知能力,都没办法发现,他表面上淡定,藏在桌子下的双手,在听到这句话时,却突然紧握成拳头。
假做什么都没发现,李佑民故意郑重语气说:“其中两个人在自行回家后,说自己不是失踪,也没有遭受别人的扣押,只是出去放松几天。”
“另外一个人,是被我亲自救出来的,就这样,他竟然说是自愿呆在那里静修。”
“并且,在现场还找到一份商人名单;以现有的情报判断,扣押这三人的,就是一伙倭国人,而且,这种活动还远远没有结束。”
“这整件案子,因为涉案人员身份问题,被蒙上了厚厚的迷雾,租界巡捕房也不愿意继续探查。”
“可如果能私下调查清楚案件,相信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现在我想请你做出判断,这伙倭国人,为什么要扣押同胞,而这些被扣押的人员,为何又会保护他们?”
在李佑民介绍案情期间,他能清楚的感知到,面前的北条仁太,一直在全神贯注倾听。
时不时的眼神闪烁,明显是在仔细思索案件,直到最后,李佑民都隐隐感到,他好像已经有了一些线索。
两人静默了几分钟,北条仁太眼神收敛,身子晃了晃。
“李先生,可能你不太了解我国人做事的习惯,听你刚才的讲述,我只能猜测,他们确实遭到了扣押。”
“不过,如果他们的这段经历公开,可能会被认为他缺乏自保能力,这对以后的商业合作,是非常不利的。”
“或许因为如此,为避免合作者的排斥嘲笑,他们采取的自保手段,会被人误会是保护扣押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