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第四十八回:真相大白破阴谋(1/1)

包拯看着瘫倒在地的监考官员,心中明白,此人所知或许有限。但“李三”这条线索绝不能断,他继续逼问:“书信在哪里?书信上可有什么特殊标记或线索?”

监考官员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几封书信,递给包拯:“大人,这就是‘李三’送来的书信,小的一直藏着,上面除了安排小的做事,并无其他特殊标记。”

包拯仔细查看书信,信纸质地普通,字迹工整却无明显特征。然而,在信纸的背面,他发现了一个淡淡的红色印记,像是一朵未完全盛开的莲花。

“公孙先生,你对汴京的商号、帮派熟悉,可知这莲花印记代表什么?”包拯将书信递给公孙策。

公孙策端详许久,沉思道:“大人,汴京城西有一家名为‘莲花阁’的茶楼,是文人雅士常去之地。但据我所知,这茶楼老板是个本分商人,与这些阴谋似乎扯不上关系。不过,这印记既然出现在书信上,或许与之有某种关联。”

包拯当机立断:“立刻前往‘莲花阁’。”

众人来到“莲花阁”,包拯向老板表明身份后,询问是否认识“李三”以及这莲花印记的来历。老板一脸惶恐,连忙解释:“包大人,小店虽用莲花做印记,但实在不知这‘李三’是何人。这印记只是本店信笺所用,平日里往来书信众多,实在难以追查。”

包拯并未气馁,他让展昭等人在茶楼内仔细搜查。果不其然,在茶楼的一间雅间里,发现了一些残留的纸张碎片,拼凑起来后,上面隐约写着“贡院”“法会”等字样,还有一串数字,像是某个地址。

“看来这‘莲花阁’确实与‘李三’有关。”包拯看着拼凑的纸张,目光坚定,“按照这地址去查,务必找到‘李三’。”

众人顺着地址来到城郊的一处废弃宅院。宅院大门紧闭,四周寂静无声,但展昭能感觉到里面有隐隐的气息流动,似乎有人埋伏。

“大人,小心有诈。”展昭低声提醒,随后带领王朝、马汉等人翻墙而入。刚一落地,就有一群黑衣人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双方立刻展开激战。

黑衣人武功不弱,但展昭等人训练有素,且抱着揭开阴谋的坚定决心,渐渐占据上风。在打斗中,展昭发现一名黑衣人首领模样的人试图逃跑,他施展轻功追上去,几招过后,将其制服。

扯下黑衣人的面罩,此人正是他们苦苦追寻的“李三”。“李三”见大势已去,瘫坐在地,交代了一切。

原来,“李三”本是西夏细作,多年前潜伏在汴京。他利用贡院监考官员的贪财之心,策划了贡院舞弊案,意图扰乱大宋科举,安插西夏奸细。而大相国寺的祈福法会,他本打算让黑衣人趁乱劫持礼部侍郎等官员,以此要挟大宋朝廷。

“西夏狼子野心,妄图分裂我大宋,你们的阴谋不会得逞!”包拯愤怒地斥责道。

随着“李三”的落网,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包拯将“李三”及相关涉案人员押回开封府,等候发落。消息传出,汴京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包拯等人的智慧和英勇赞叹不已。

然而,包拯还来不及享受破案后的短暂宁静,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

一天,包拯正在府中审阅公文,忽有下人来报,称城郊的清水村村民集体上访,求见包拯。

包拯连忙起身,来到大堂。只见堂下乌压压跪了一片村民,为首的老者满脸焦急与悲愤。

“包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老者老泪纵横,“近日村里不断有人离奇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起初大家以为是被野兽叼走了,可后来发现失踪之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后生,而且失踪前都曾在村外的一口古井旁出现过。村里人心惶惶,已经没人敢靠近那口井了。”

包拯神色凝重,安抚村民道:“各位乡亲放心,本府定会查明真相,还大家一个公道。你们且先回去,待本府明日就前往清水村一探究竟。”

村民们千恩万谢后离去,包拯陷入沉思。这清水村的失踪案究竟是何人所为?古井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带着重重疑问,包拯决定次日亲赴清水村,揭开这神秘事件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