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是姥姥带大的孩子啊(1/1)

“爸你怎么了?”

贾卫华刚下班回来就看到这一幕。

“别问了,快送咱爸去医院!”

贾卫民把老头放贾卫华的自行车后座。

让三个妹夫跑步跟着自行车,和贾卫华一起送老头去医院。

“爷爷不会有事儿吧?”

秦淮茹担心贾老头真出意外。

“你没听过那句话吗?”贾东升问秦淮茹。

“那句话?”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贾东升大舅韩秋生抢答道。

“哈哈哈!”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两个姥爷家的孩子们,跟贾东升寒暄几句各回各家。

他们人刚走,韩万山带着牛玉琴回来了。

身后跟着韩家三姐妹。

“姥爷你们真去雍和宫了?”

贾东升拎着给姥姥买的吃食走进小院。

“是去雍和宫了。”

韩万山头也不回说道。

姥姥死而复生,召集所有这一脉的人来小院。

时隔五年,韩家人再次齐聚一堂。

除了最小的女婿贾卫华,其他都到齐了。

“姥姥!您尝尝这个肘子。”

贾东升被姥爷安排,坐在姥姥身旁。

谁让他是姥姥最疼爱的外孙呢。

而他之所以能在韩家如此受宠,除了姥姥姥爷的真心疼爱。

与他和韩家同辈人年龄相差过大有很大关系。

“这个肘子好吃,一吃就知道是天福号的酱肘子。”

姥姥牛玉琴吃了一口,小外孙给她夹的肘子。

然后给贾东升夹了一个她亲手做的狮子头。

贾东升当着姥姥的面,大口大口吃着狮子头。

其实他吃第一口的时候就想哭。

时隔五年,当第一口狮子头下肚的时候。

尘封五年的记忆被唤醒,回忆如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

他的眼泪始终在眼眶里打转。

所以他一直低着头,不想让姥姥看见他在哭。

哭是哭,不是伤心,而是喜极而泣。

没被姥姥带大的孩子根本无法体会他的感受。

尤其是像他这种,爷爷不疼,奶奶不爱,从小被堂哥欺负的孩子。

偏偏还摊上一个比庄超英更差劲的父亲。

他对姥姥的感情根本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生儿未养,断指可还。

生而养之,断头可还。

未生而养,百世难还!

一个狮子头还没吃完,姥姥又给他夹了一个狮子头。

贾东升的眼泪再也不受控制了。

吧嗒吧嗒往下掉,根本来不及擦。

有些眼泪落在狮子头上,被他吃进嘴里,有点儿咸。

咸归咸,他依然很高兴!

五年!整整五年!

没人知道他这五年是怎么过的。

五年来,他曾无数次在梦里见到姥姥!

可是他亲爱的姥姥,从未在梦中和他说过一次话。

妈妈说,姥姥在梦里不和他说话,是为他好。

五年来,他曾无数次祈祷能够再见姥姥一面,一面就好!

这不止是这一世的贾东升的愿望,也是前世那个贾东升的心愿。

因为他俩都是从小被姥姥带大的孩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姥爷正在和他师父于德水划拳。

于德水原本只是想来看看贾东升的姥姥,看完就走。

怎么可能让他不吃饭就走呢?

别说贾东升不答应,就算贾东升答应,韩家人也不答应。

他可是贾东升的师父。

师徒如父子。

在某种程度上,师父远胜父亲。

父亲不一定能教儿子养家糊口的本事,就像贾卫华。

师父不仅会教你养家糊口的本事,甚至会把他的人脉都给你,就像于德水。

“东升!给你师父倒酒!”

“你师父第一次来咱家,必须让他吃好喝好!”

韩万山一边打酒嗝一边冲贾东升招手。

贾东升屁颠屁颠跑来倒酒,给他俩都把酒满上。

于德水端起酒杯说道:“待会儿你把我送回家。”

贾东升笑着点头,“师父您放心,一定把您安全送回家。”

于德水笑着跟韩万山干杯,喝完这一杯继续划拳。

贾东升回到姥姥身旁,见姥姥不动筷子了。

拿出他在稻香村买的软乎一些的点心。

牛玉琴看到点心眼前一亮,拿起一块放到嘴里。

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你怎么知道我想吃点心了?”

“因为我是姥姥带大的孩子呀。”

贾东升两世为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高兴。

尤其是看到姥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贾东升打心底感到高兴。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填饱肚子永远是头等大事。

先吃饱,再吃好,最后从一直吃饱到一直吃好。

韩家没有懒人,甭管干什么活计,每个人都有收入。

所以韩家在南锣鼓巷属于中上等水平,比中等略好一些,比上等略差一些。

韩家的成分没问题,姥爷和舅舅们都上过战场立过功。

就连他姥爷每个月都有补贴,不过这钱都被姥爷拿去接济老战友了。

老韩家的儿女没有一个孬种,也没有一个不孝顺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团结一心。

这就是韩家的家风,也是韩家多年来树立的口碑。

贾东升帮姥姥整理略显凌乱的头发。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姥姥今年应该是七十三岁了。

姥姥牛玉琴笑着冲秦淮茹招手,小心翼翼握住外孙媳妇的手。

打量这个外孙媳妇,越看越高兴,越看越满意。

“争取跟东升多生几个娃,不要担心没人带孩子。”

“到时候姥姥帮你们带!”

秦淮茹脸颊绯红轻轻点头,“有您这句话,我们一定多生几个。”

姥姥笑着拍了拍秦淮茹的手,“这就对了。”

“你家里几口人啊?父母都是做什么的?”

“他们有没有想过进城讨生活呀?”

“现在不比从前,现在城里很安稳。”

“在家种地没出路,不如让他们进城找点儿事做。”

秦淮茹看了贾东升一眼,“东升哥也是这样劝我的。”

“我准备等工作稳定了,回趟家跟父母好好谈谈,看看他们愿不愿意进城。”

“毕竟他们是长辈,我没办法替他们做主。”

姥姥听她这么说,对这个外孙媳妇更满意了。

把秦淮茹的手放在贾东升的手心,叮嘱道:“你俩好好过日子。”

“不许欺负人家,你敢欺负她我饶不了你!”

贾东升连连点头,“姥姥您放心吧,我疼她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欺负她呢。”

“你爷爷那边儿的事儿,你姥爷都跟我说了。”

“有些事儿我们不方便插手,得靠你自己。”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我和你姥爷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啊对了,还有你师父。”

“你师父可是有大本事的人。”

“踏踏实实跟你师父学本事,只要把本事学到手,一辈子不愁吃喝。”

贾东升看向已经喝醉的师父,“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跟师父好好学的。”

晚饭结束,贾东升送师父回家,韩秋菊和秦淮茹先回帽儿胡同。

过了一个多小时,贾东升回到帽儿胡同。

刚到四合院门口就听见贾张氏在骂街。

“兔崽子把我儿子打成这样,敢不赔钱我跟他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