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姥爷小名叫彪子?(1/1)

剑眉星目的韩万山瞥了贾东升一眼,“你小子搞什么鬼?”

“不是今天要带你媳妇去轧钢厂报到吗?”

“跟我这儿整什么幺蛾子?”

韩万山说话语气很不耐烦,却并未赶走贾东升。

“那件事儿不着急。”

“姥爷!如果我说我姥姥还活着,您相信吗?”

贾东升在来的路上,想了一百种委婉表达的方式。

没有一种适合性格直爽的姥爷。

他有理由相信,如果他敢跟姥爷玩儿弯弯绕。

姥爷能让他蹲一晚上马步。

而是是头顶一碗水,一滴水也不许洒出来的那种。

“我相信!你说你能长生不老我都信!”

“没别的事儿吧?没事儿快带你媳妇去上班吧。”

“今儿个是你媳妇第一天上班,别迟到了。”

韩万山这次是真不耐烦了。

刚才那些话也就是贾东升敢说。

换成第二个人早被他骂哭了。

韩家人谁不知道已故的老太太是他的逆鳞。

谁提谁挨骂。

老太太去世五年,他不曾去坟头看过她一次。

不是不去,而是不敢去,怕一去就想去那个世界陪她。

他自幼习武,从小就恶名在外。

没办法,生在那个战乱年代,想要不被别人欺负。

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人敢惹。

十二三岁的时候,在山里遇到土匪。

别人都是抱头鼠窜,只有他敢跟土匪硬拼。

为了保护家人和粮食,一刀剁掉一个土匪的脑袋。

土匪的血溅了他一脸,他一点儿也不害怕。

踩着土匪的脑袋,让其他土匪有种就放马过来。

砍死一个够本,砍死两个赚一个。

把土匪们吓的抱头鼠窜。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十三岁就敢杀人的混世魔王。

能娶到一个连蚂蚁都不忍心伤害的媳妇,并且白头偕老。

“姥爷!我说的是真的!”

“我姥姥没有死!”

“她当年下葬……”

贾东升不了解当年的具体情况。

他只知道姥姥是被人从坟墓里救出来的。

对方大概是个路人,听到墓里有动静便把坟刨开了。

韩万山见外孙说的有理有据,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既然你说你姥姥没死,那她人呢?她在哪儿呢?”

“想让我相信你,就把你姥姥带到我面前。”

“否则你再敢提你姥姥,我让你站在扎一晚上马步。”

“我说的都是实话,您不信,我现在就证明给你看。”

“您先坐好,我马上带我姥姥来见您。”

贾东升来到大门口,示意爸妈带姥姥进去。

“我就知道你小子……”

韩万山刚想说我就知道你小子在跟姥爷逗闷子。

话说一半,小女儿和女婿带着一个小脚老太太走进小院。

当韩万山看清小女儿身后那人的时候,全身的血都凉了。

“玉琴姐?”

韩万山的老伴全名叫牛玉琴。

由于牛玉琴比韩万山大一岁,二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韩万山喊了她一声姐,后来一直沿用这个称呼。

从来没改过,也不想改。

“彪子?”

牛玉琴张口喊出韩万山的小名。

贾东升噗嗤一乐,发现父母都在看他,赶紧转过身去。

万万没有想到姥爷的小名叫彪子。

“玉琴姐你真的没有死?”

韩万山踉踉跄跄来到牛玉琴面前。

铁骨铮铮的汉子,在见到结发妻子死而复生以后。

老泪纵横!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呐!”

韩万山一生光明磊落,快意恩仇敢爱敢恨。

他这辈子从未辜负任何一个人,上阵杀敌保家卫国,驰骋沙场九死一生。

对父母,对兄弟,对子女,对袍泽,他都敢说问心无愧。

唯独对老伴儿牛玉琴,心中有愧。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在外征战四方的那些年。

老伴儿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

战乱年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危机四伏。

牛玉琴一个人将四个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

能把四个孩子养的都不错就更不容易。

她不止将儿女们养大成人,又帮儿女们带孩子。

一直到最小的孙子辈,小外孙贾东升初中毕业,这下总算能享清福了。

就在这个时候,牛玉琴突然病倒,没几天便撒手人寰。

少年夫妻老来伴,唯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懂这句话的含义。

“彪子你哭啥,不哭!不哭!姐在呢。”

“有姐在,没人敢欺负我们家彪子。”

牛玉琴不说还好,一说韩万山哭的更更大声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铁骨铮铮的韩万山,此时哭的像个孩子。

不止是他在哭,贾卫华和韩秋菊也哭了。

秦淮茹哭的更厉害,喜极而泣,都是喜极而泣。

“姥爷!我没说错吧。”

“我姥姥还活着呢!”

“就是这几年吃了不少苦,有点儿营养不良,昨晚都饿晕了。”

贾东升吸了吸鼻子,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姥爷一直沉浸在大喜大悲之中。

“饿晕了?”

韩万山突然反应过来,扭头冲屋里看。

“儿媳妇快去菜市场买肉,多买点儿!”

“猪肉!牛肉!羊肉!驴肉!”

“只要是肉就买,每一样都多买点儿。”

他儿子和孙子们都去上班了,家里就剩儿媳妇和孙媳妇。

贾东升目送姥爷和姥姥进屋,把母亲拉到一边叮嘱几句。

然后骑车带秦淮茹去轧钢厂上班。

姥爷说得对,今天是秦淮茹第一天上班,最好别迟到。

穿过东直门城楼,来到红星轧钢厂。

在门口撞见两个熟悉,他爷爷贾长先和奶奶侯桂芬。

贾长先看到贾东升,马上想起他大闹生日宴的那一幕。

每每想起那一幕就气不打一处来。

眼不见为净,转过身去不看贾东升。

贾东升看到奶奶手里的饭盒,不用猜也知道肯定给贾东旭的。

他的爷爷奶奶十分擅长双标,爷爷眼里只有大儿子一家,奶奶眼里只有三个闺女。

好像贾卫华不是他们新生的,而是路边捡来的。

秦淮茹想跟二老打招呼,被贾东升制止了,“甭搭理他们!”

他可不是原来的贾东升,任由爷爷奶奶和大伯以及三个姑姑拿捏。

他甚至懒得跟他们说一句你愁啥,只要他们敢招惹自己。

他马上就给对方一个大比兜。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大比兜搞不定的。

如果有,那就多来几个。

二人进厂,贾东升把车放进车棚。

然后带秦淮茹去办手续。

他俩刚进办公室,贾东旭来到厂门口。

见到了来给他送饭的爷爷奶奶。

“东旭!你奶奶给你物色了一个好姑娘。”

“那姑娘爷爷见了,她的条件比秦淮茹强十倍!”

“你们周末见一面,差不多就把婚给定了。”

贾长先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希望贾家的第四代是大孙子的孩子。

贾东旭接过饭盒打开看了一眼,“我知道了,你们回去吧。”

说完把饭盒还给奶奶,“没一个是我爱吃的,拿回去自己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