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太子这思维实在是太活跃了(1/1)

本来想着为了提高士气,还打算仿效后世多少给点抚恤金。

看现在的经济情况,能维持战争就不错了!

抚恤金就免谈。

“太保,你们看看,假如现在镇北王也开战,还有西边的吐必能,现在的国库能支撑多久?”

“殿下,容老臣直言,现在国库恐怕最多支撑一年!”

何治看着刘昭说道。

“那怎么办?要是一年这仗还打不完呢?”

刘昭皱着眉头。

“殿下,如今战事已开,如果一年仗还打不完,那只能增加税收以维持国库!”

“宋贤,你说呢?”

刘昭看了看宋贤。

有何治在,宋贤似乎都不主动表态。

“臣觉得太保说得有理,除了增税,似乎并没有更好的措施!”

“你们说的有理,只是现在百姓手中本来就没有钱,再增加税收,恐怕只会激起民变,适得其反!”

刘昭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殿下说的固然有理,但除此之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

何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又能怎么样呢?

“我看倒不如想想办法,尽量不要增加普通百姓的负担!”

刘昭一边说,一边想着办法!

“殿下是不是已经有主意了?”

何治已经觉得刘昭的想法匪夷所思,不是寻常人能具备的远见卓识。

尽管有些离谱,但多少还是体现了太子的远十分有远见!

“昨天说道找一些奇能异士考试,两位已经落实,我现在要求你们再落实一个事情!”

“请殿下下旨!”

何治立即说道。

“商人的儿子这些年保举入仕的人多不多?”

刘昭问道。

“殿下,并不多!”

“那保举入仕的大多数是什么人?”

“回殿下,能保举入仕的人大多是官员子女!”

“我看这样的情况该改一改!”

刘昭说着。

“殿下,请问这如何改?”

何治轻皱眉头,这可是动了朝中大臣的利益,阻力很大啊!

刘昭当然知道,为了稳定,改革保举制度也得循序渐进地来。

“我看,保举的惯例,暂时按照之前的执行,不过增加一条,所有保举入京的才子,必须经本宫殿试,防止无能之辈浑水摸鱼!”

这只是一个铺垫。

何治和宋贤都点了点头。

“殿下思虑周全!”

这个办法不错!

确实可以筛选掉一大部分走关系进来的人。

“另外,在常规的保举之外,我还想单独设立一个商科!”

“商科?”

何治宋贤异口同声。

“对,全国各地,那些做生意的大户有的是钱,我想考考他们做生意的本事!”

“殿下,但自古以来重农抑商,这恐怕会让那些商人飞扬跋扈,引起百姓的不满!”

何治有些担忧地说道。

“两位,国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这就像人的两只手,左边是农,右边是商,重农抑商,国家永远不会富裕!”

刘昭开门见山地说道。

“殿下,可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那许多人便会弃农从商,田地就会荒芜,那粮食的收成就会大打折扣,只怕到时候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

“你说得对,那我先说我的想法,如何解决农民不种粮食的问题!”

刘昭边想边说。

“请殿下指点!”

两人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挺着身子认真地听着。

“首先,经商的利润高,风险也高,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经商的,有的农民只会种地,经商的事他自己知难而退!”

“其次,农民之所以不想种地,说白了,还是收入低,我在洛京就见过一户人家,家里种着田,但自己却吃不上大米?为什么?”

“殿下,今年天下虽然安定,但田地作物收成欠佳,今年又遇这水灾,恐怕收成更少!”

宋贤这次倒是主动说道。

要不然自己这个中书令啥都不知也不行啊!

“这就是我让你们遍寻天下农业种植有本事的人的目的?种庄稼我虽然不懂,但我却知道,天下事都要变通,种庄稼也一样!”

刘昭真想说杂交水稻的事。

自己不懂,但是要找人来,按照这个思路去实验。

或许可以摸索出一条路来。

“殿下说的是,只是这变通,臣愚钝,曾在家随父种过庄稼,却找不到如何变通!”

宋贤老实说道。

“好吧!既然如此,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看来是不说不行了。

具体怎么做,自己也不太清楚。

大致的思路是有的。

“农作物要成长,需要足够的肥料!现在都只能用农家肥,所以长势不好!”

“是,殿下!”

宋贤是知道如何种植水稻的。

“但是,农家肥的制作虽然简单,为什么田地一样,有些人家的农家肥种出来的粮食就没别人家好呢?是种植技术?还是农家肥的原料不同?这是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是,殿下!”

宋贤也在脑海中思索,这是什么问题呢?

“第二,骡子都见过吧!”

“见过!”

两人都不知道太子要说什么!

“骡子这种动物本来是没有的,但为什么会出现呢?”

“殿下,那是马和毛驴杂交,实在奇特!”

何治说道。

“骡子身体壮、力气大,是吧!”

“是!”

“那水稻能不能也杂交呢?”

刘昭笑笑。

“殿下,臣实在是不明白!”

宋贤心里突突的跳。

太子这思维实在是太活跃了。

跟不上节奏啊!

“宋贤,你想过没有,水稻自从有水稻,到现在数千年了吧!”

“是,殿下,种植水稻的历史已有六千多年!”

“对了,你想过没有,今天的水稻和六千年前的水稻一样吗?”

“啊?这,臣实在没有想过!”

“那你不用想了,我明确告诉你,今天的水稻和六千年前绝对不一样!”

“殿下,那是为什么呢?”宋贤顿时十分好奇。

“那是因为,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杂交,还有变异!”

“杂交和变异?”

宋贤的脑袋真是长了见识。

“你下来有时间找人将山区种植的水稻种找来,和洛京种植的水稻种做个比较,再去看看他们的生长状态,或许会发现他们的不同!”

“是,殿下,臣立即让农官到处寻访!”

宋贤的脑袋瞬间开窍,现在正是水稻成长的季节,要发现不同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