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安南的最后疯狂(1/1)

早在黎隼兵败的那一刻,阮庆文就知道,自己距离下台不会太远了。

但身在云巅,又有几个甘心退下?

并且背负一世骂名,直至死去,然后在史书上留下遗臭万年的评价。

阮庆文不甘心失败,他一直梦想成为安南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比肩汉武、唐宗那样的大帝。

并且在他的前半生里,他在安南的史上的确堪称一代雄主。

如果没有发动这场战争,他将是安南的中兴之主。

可惜,随着这一战的惨淡收场。

安南数十年的家底被败光,他即便有无数丰功伟绩,都将化作尘埃,一文不值。

就如同李隆基那般,成为世人眼中的笑话。

“范相,朕愧对阵亡的数十万将士,但眼下若是和谈,依你所言,割地赔款,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阮庆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这对君臣互相表明心迹,所代表的立场和阶级也是不一样的。

“陛下三思!”

范正明不想对阮庆文逼迫太多,决定还是让阮庆文再搏一把。

如果仍然无力回天,那范正明所代表的官僚集团,将毫不客气的拿下这位安南皇帝。

阮庆文当即任命李进勇和伍三甲为左右大将军,收拢残兵败将,整顿军务,抗击周军。

这是阮庆文的最后豪赌,输了他将是安南史上最丧心病狂、穷兵黩武的皇帝。

赢了,还能体体面面的善终。

当然,敢于抗击周军。

并非阮庆文穷途末路的最后疯狂,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目前王焱实际控制两道,治下民生凋敝,行政体系崩溃,各种积病层出不穷。

大周又是四面楚歌,朝局几度陷入瘫痪。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焱不一定会对安南穷追猛打。

靡阳占据文州,许久没有动静,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明周军此时也在权衡轻重,不敢继续进犯。

况且靡阳摧锋军都统,负责广东军务,却深入安南境内,这有本末倒置之嫌。

只要安南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抗击到底的决心。

加上他们属于本土作战,具有一定的主场优势,周军很可能会主动撤退。

即使周军不退,安南也能与周军僵持。

等到粮草耗尽,周军就会不战而退。

除了这些分析,阮庆文也给倭军的统帅本部写了信,希望倭军能向安南施以援手。

这是阮庆文的一张王牌。

目前安南海军,强占了崖州以及南海诸多岛屿。

虽然这个时代,这些岛屿瘴气弥漫,没有多少价值。

但毕竟也是周土的一部分。

如果安南将这些岛屿让给倭国。

相信倭国也是愿意接手的。

万隆二年,四月。

天气渐渐炎热,李进勇和伍三甲整顿兵马,得军五万。

这支兵马是安南最后的家底。

如果也赔光了,安南未来几十年,都将一蹶不振。

当然,即使一个不死,对安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文州的靡阳,本来是打算安南朝廷派人前来求和,便顺坡下驴,答应和谈,而后撤兵返回广东。

毕竟广东那里还有一大块烂摊子等着自己收拾。

然而,这左等右等,最后等来的却是安南重振旗鼓再战的消息。

靡阳都被安南朝廷的大胆决定给逗笑了。

之前数十万大军,兵精粮足,尚且不是他们的对手。

如今就剩这点残兵败将,还敢反击?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邕州的王焱,也接到了阮庆文派李进勇、伍三甲整军再战的消息。

他深知安南人刻在骨子里的反骨基因。

几千年来,一直都想跟中原王朝干到底。

自秦汉以来,为了征伐这块蛮夷之地,中原王朝亦是屡屡出兵。

纵观另一平行时空的历史,唯有永乐前期征伐安南最为成功,辟地千里,歼敌数十万!

可惜,因为永乐后期的种种原因,导致安南黎氏卷土重来,最终在宣宗二年时,将大军撤出了安南。

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从未消除。

“大人,这是广东那边传来的消息!”

洪鹤将一道密报呈上。

王焱接过拆开,简单阅览过后,眉头紧皱,怒道:“安南人冥顽不灵,当以雷霆手段,灭其国,绝其种!”

洪鹤见王焱动这么大怒,赶忙接过密报一看,额头顿时惊出冷汗。

原来,在几天前,倭国统帅本部派兵接管了崖州等南海诸岛。

至此,大周沿海,皆为倭军掌控。

大周彻底失去了海权。

原本侵占这些岛屿的安南海军,退回了安南本土。

这意味着安南已经向倭军求援。

以倭人的尿性,必然会掺和此战。

“立刻命马洞锡部进抵文州,替换靡阳,让他速速领兵返回广州!”

“遵命!”

洪鹤抱拳应道。

王焱踱步,又道:“再命张侠,统兵一万,占据谅州,三个月,我要席卷越北,兵锋兵临升龙府!”

“遵命!”

洪鹤强忍激动,有种热血在燃烧的感觉。

随着王焱的军令下达,马洞锡、张侠两军,火速挥师南下。

靡阳不知道倭军将要插手安南战事,正在思索重创李进勇、伍三甲大军。

忽然接到洪鹤传来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

广东近海,与崖州毗邻,两者之间最近的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旦倭军登陆广东,广东必将生灵涂炭。

隔壁的福建,已经遭受了倭人摧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当真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靡阳不敢耽搁,不等马洞锡抵达,便率军撤出文州,火速返回广州。

李进勇得知靡阳连夜撤出文州,还以为靡阳是因兵少,畏惧安南军,故而撤离。

于是他立即进驻文州,并向朝廷报捷。

声称击溃靡阳,夺回文州,斩首千余级。

如今安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李进勇夺回文州,击溃靡阳的战报,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令安南朝廷得以平静。

就算有人怀疑这道战报的真实性,也不敢亲临前线进行核实。

伍三甲知道李进勇谎报战报,但是没有揭穿。

因为他同样清楚,眼下安南人需要胜利,只有胜利才能使人心稳定,令朝廷可以不顾一切的支持他们。

如此,方有守住安南的可能。

并且,伍三甲领兵在谅州一线布防,故意斩杀当地百姓,随即向朝廷报捷,也称在谅州击溃来援的周军,斩首数千。

接连两道捷报,令阮庆文信心大增。

同时也让朝廷的那些反对声音,降到了最低。

范正明等官员,也不是真傻,他们在军中是有眼线、心腹的。

根据他们传回的情报表明,安南军并未与周军交锋,相反屠杀了不少当地百姓。

这特么就是杀良冒功,谎报军情啊!

不过范正明并没有揭露此事,眼下阮庆文走火入魔。

就让他疯狂到底吧。

当然,范正明等人也在暗中转移财产,随时准备跑路,离开升龙府。

同时寻求可以替代阮庆文的皇帝,等阮庆文垮台,便能够迅速组建新廷。

如此一来,他们的荣华富贵仍在。

四月中旬,马洞锡、张侠两军越过边境,进入安南境内。

伍三甲在谅州阻击张侠部。

马洞锡则直扑文州。

李进勇和伍三甲对防御战很有信心。

在他们看来,本土作战,且有兵力优势。

击退周军,轻而易举。

但二人高估了安南将士的战斗力。

曾经,安南精心训练数十年的甲士,尚且不足以战胜周军。

更何况如今的残兵败将。

很多将士的心里,直到现在,仍有战争后遗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连带着那些新卒,经过老卒情绪渲染,也对周军产生了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