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五国城的诗人们(1/1)

五国城的诗人们

五国城里的诗人们,都在忙里偷闲,他们是小城的精神食粮,小城需要他们,所以,他们也马不停蹄的追赶着要出一本《千年五国城诗词选》书籍,将五国城的千年文化,发扬光大。

这个工作量很大,大家首先要收集资料,何谓千年?没有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怎可能闭门造车?所以,收集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都遗失了,有些是刻意的人为破坏,书到用时方恨少,何冲,巧妇难为五米之炊呀!

总之,这林林总总,总会让这次出书,略显得麻烦一些,目的性强一些,为何如是说?还不是为了发展小城的旅游事业,单靠它的天然运势,是无法让人走近的,那样的话,它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所以,需要大力的宣传,才能不使小城的文化单薄,有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就更好打造它相对完美。再说,把历史文化也进去,它就成了古城,让诗人们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再形成书籍。小城就显得神密,神密感无论是人还是物,都笼罩着一种不见芦山真面目的感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神秘感,这种感觉越强烈,越想知道其中的端倪。

小城的故事很多,不是虚无缥缈的那种存在,它实实在在的有着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就是在小城啊!这也没什么可质疑的?

所以诗人们忙碌起来,还进行了细腻的分工,核心人员整理着文稿,其余的人跑各处收集资料,博雅问舒婷:“为何就拿回这么点资料?徽宗可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据老馆员说,徽宗的资料都被牢头给烧了,说他当时所写的内容超出他们所要求的范围吧!”

“那可是才子所写的,多么珍贵啊!”

“是啊,谁会想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竟然因为他的资料被毁而怜悯起他来?“

“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古城,千年的古文化,让我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写县志吗,接触了五国城这千年的历史文明,才使我喜欢上诗词的,并且有继承发展的决心和勇气,那时还很看吧,但这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崇拜。从一一二五年五国城就记载着灭掉辽后,这块土地就曾改过它的名字,名号叫胡里改路。一一二六年靖康之变,五国城又因囚禁北宋的两个皇帝而远近闻名,又改回了五国城。”

“是啊,这段历史刻骨铭心!”

“舒婷,你曾想过要成立作家协会之类的,将各路文学爱好者们都包容进去。你知道我当时作何想法?”

“不清楚,是不是觉得我野心很大?”

“为何要这么想你?

”那你为何反对?“

“就因为我知道这千年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传承,所以,我们要集中精力去投入这项工程。”

”百花齐放启不是更好,这也不矛盾啊!”

“我懂得你说的意思,但我有些自私和狭隘了,我觉得我们的五国城文化尽管千年,大都是以诗词形势呈现的,古诗词本身就取高和寡,再不集中点人力物力,怎么能把古诗词进行到底呢?“

“所以,那个时候艾诺如此发牢骚,你还是暗自不动一如既往了?“

我喜欢一家独大,既然为诗词而来,为何要分散精力,去搞那些无用功呢?”

”你觉得古诗词耀眼夺目,爱上它,都堪比信仰了?再别无它想?

”是这么个理儿,更何况,那个时候,我还说了算,也是为大家好,谁能超越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呢,选择了它,就选择了形而上,虽然它是当今社会最不实用还费解的东西,按照我们的文笔,写点中庸的武打小说,也可能早就成名了。“

”你后悔过!“

”我庆幸爱上诗歌,最起码也陶冶自己的性情,就像历史上的竹林七贤的活着,也甘心情愿。“

”我就知道你与我的想法相似,我们真是我的同道中人。“

”看来,你比我想得还透彻。“

”差不多?只是我比你想的更激情一点,我自从看了李白的诗,就爱不释手的放不下,后来的苏轼,李清照,更让我喜欢。我属于豪放派的,大气张扬的个性,从看到他们的诗歌那时起,就下决心,不能一心为二,要始终如一,对待我所爱的。“

“是啊!看出你的坚定不移了。”

”你没觉得诗歌的灵活性更有宜于宣传小城的文化娱乐吗!“

”当然,但我们无论怎么写,都超越不了古人,这条路真是任重而道远!我有时想,如果选择一条近路,也许不是这个样子,何其这般?你也写了N年,不愿意放弃,不就因为它的魅力?“

”由于写得久了,当信手拈来时,我做为中国人,为我们的华夏文化而骄傲“

两个人边整理边聊天,边聊着,热火朝天的!

”看到送材料的诗友,将徽宗的创作的搂了搂,就找来几篇,有些不解地问,他的作品怎么会寥寥无几呢?”

立安说”我当时也纳闷呢,徽宗的才气可不一般,作品怎会少得可怜?据一位老馆人回忆,说徽宗的作品都被烧毁了,是有人告发的结果!“

”真遗憾,一代帝王的艺术作品,就这样轻易的给毁掉了。

“他很有才吗!”

“可以与南唐后主李煜相媲美!”

“怎么会,李煜可是千古诩帝啊!“

“徽宗也不差啊!他也是位艺术天才。”

“所以说,两人的兴趣爱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是啊,他的诗稿倒不一定堪比李煜,但被焚,也是一件憾事。“

”刚刚我说的徽宗与李煜比,他们都是艺术天才,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尤其善于填词,被称为“千古诩帝”。特别是他后来的词,对后世影响很深。而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家,创立了独特的瘦金体书法,还是位画家,画作自成一派的那种”

“他们最相似的地方都因治国无方,而成为阶下囚的。”寒冷这时过来插嘴说:

”博雅不加掩饰的讥讽寒冷:别人的优点你看不到,连古人的缺点,你倒能看得清“

“读历史使人明智啊,那是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

“说你什么好呢!”此时,寒冷已经漫不经心的走向他的岗位了,不听那个邪!

“刚刚你说他们有相似之处,真就有的说。据民间传说,认为宋徵宗是李煌传世,徽宗的母亲怀孕时,梦中见到李煜来拜见,然后生下了他,刚刚听你说他们的才才气相似,还真是的啊!“

几位就徽宗与李煜的事儿,都唏嘘不已,有才的皇帝不会把时间用在政务上,而在个人爱好上下功夫,他们应该是个艺术家,怎么会去当皇帝,真用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