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更改户口登记信息(1/1)

“蒋师傅、袁师傅,这二位也是咱们食堂的正式厨师,

这是何雨柱何师傅,家传的厨艺,以后主要工作是负责厂里的招待,另一位是李和泰李师傅,跟你们一样也是大锅菜厨师。

咱们食堂还有一位田峰田师傅,

这周刚好轮到他和几个同志值夜班,估计得过一会儿才能来上班,

等他来了之后,让李师傅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许大茂今天中午在食堂闹了那么大的笑话,蒋涛和袁畅当然认识作为事件主角之一的何雨柱,

现在又听到张志宏向他们介绍说,何雨柱专门负责小灶做招待,蒋涛和袁畅心里立马就明白过来,要么是手艺,要么是关系,自己跟何雨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想到这儿,他俩都非常友善地和何雨柱打起了招呼。

一番寒暄之后,张志宏见大家彼此之间已经算是初步认识了以后,便接着跟何雨柱他们几个说起了正事:

“何师傅、蒋师傅、袁师傅,

你们三位刚刚加入我们食堂这个大家庭,也是第一次成为工人,

在这里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叮嘱你们一下。

现在不是马上就要正式开始实行统购统销了嘛!咱们食堂的厨师因为劳动强度的缘故,按新规定是轻体劳动者,粮食定量跟普通市民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农村户口那暂且不提,

可如果是城市户口,

那你们可得抓紧时间去各自所属的街道变更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的工作和职业信息,

千万别拖拖拉拉的,不要等到下个月油粮供应证和面粉购买证发放下来以后,再来嚷嚷说什么粮食定量的数目对不上,

到时候吃亏的只能是你们自己。”

统购统销的决议虽然才刚刚公布出来没有多久,

但由于宣传力度实在太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席卷全国,使得所有城市老百姓都对自己的粮食定量情况了如指掌。

就拿何雨柱来说,

同样是当厨师,他以前是街头小商贩,算是普通市民,每月的粮食定量是15公斤,

现在进了轧钢厂,成了工人,就摇身一变成了轻体力劳动者,每月的粮食定量是22公斤,两者相差足足7公斤粮食,

其中得差距,已经是一个6岁小孩的定量了。

如果因为没有及时变更自己的工作信息,下个月的定量粮就少 14斤,相信是个人都会闹腾。

不只是何雨柱,蒋涛、袁畅他们也都一样,现在得到张志宏的提醒,自然十分感激:

“谢谢主任您的提醒,

要不是您这么一说,我们都还没想到这一层呢!

今天都已经是21号了,还有不到10天就要发油粮供应证和面粉购买证,咱们可得抓紧时间,可千万别错过了,

不然就得等到下个月,才能补齐这10多斤粮食。”

见三人都已经重视起来,张志宏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又和大家扯了几句家常话,就上楼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去了,留下何雨柱他们完成清洁卫生的扫尾工作。

何雨柱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看着同样忙碌的李和泰问道:

“李师傅,轧钢厂还有夜班吗?”

李和泰也知道何雨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自然清楚何雨柱这个时候问轧钢厂有没有夜班,肯定就是不想上夜班,

于是,他非常理解地笑了笑:

“何师傅你把心放到肚子里,主任刚才不是都说了嘛,你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给来厂里视察的领导以及那些重要客人做招待,

主任是绝对不可能安排你去上夜班的,你放心好了!”

肯定的说完这些,李和泰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就向何雨柱介绍起夜班的具体情况来:

“不过何师傅,我跟您说句实话,上夜班其实挺好的!

轧钢厂的夜班人数远远比不上白天,连白天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半夜吃饭的人也少得多,

咱们食堂的活儿轻松得很!

除了正常做饭之外,也就是发发第二天要用的面粉什么的,

甚至都不耽误咱们睡觉休息,白天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忙活家里的事,主任不给你安排夜班,说起来反倒是你吃亏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别往心里去!”

何雨柱倒是无所谓什么休息不休息的,

毕竟轧钢厂以后上万人的规模,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食堂夜班的工作量必然会与日俱增,不可能像现在这么轻松。

所以看到李师傅有些不好意思的脸,他只是微微一笑,随意地摆了摆手:

“没事的李师傅,咱们也是各取所需,我家里面确实离不开人,不上夜班反倒正合我意,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好。”

收拾完食堂的清洁卫生,

何雨柱刚坐下休息没多久,广播里准时响起了广播体操的旋律,

做完操,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快要下班的时间,上夜班的田峰他们也陆陆续续来了食堂,

李和泰看时间也不早了,

就一边介绍大家认识,一边开始进行工作交接,

一到5点整,大家就收拾好自己的个人物品,随着下班的人潮麻溜儿的走出了轧钢厂那扇宽大的厂门。

走出轧钢厂这一路上,何雨柱都没有看到在车间上班的易中海和刘海中他们几个出来,再加上还要赶着去街道办事,于是也就懒等他们,脚下生风、迈着大步径直往最近的车站走去。

刚走到车站附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呢,何雨柱就看到一辆崭新的斯柯达706RO型客车正咆哮着向着车站驶来,

那锃亮的车身、流畅的线条以及独特的车型设计瞬间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让他不由得眼前一亮。

兴奋不已的何雨柱连忙加快脚步,三步并作两步朝着客车奔去,

然而此时的车站也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都急着回家,谁也顾不得许多,都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想要挤上去。

人群中何雨柱只听得周围传来阵阵抱怨声:

“挤什么挤,动作轻点好不好!这么好的进口客车,玻璃挤坏了你们能赔得起吗!”

“别再挤啦!别挤啦!我的鞋都被挤掉啦!”

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和推搡,身强力壮的何雨柱总算是成功挤进了车厢,

到了这时,他才终于有闲情逸致好好的打量这辆从 50年代一直运营到 80年代,见证了时代变迁的一代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