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封地(1/1)

退朝之后,一众大臣陆陆续续的往外走。

李弘茂心情大好,快步跟上前面的队伍,准备找宰相宋齐丘好好聊聊。

就在此时,一道愤愤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二弟,这么着急的离开,不解释解释吗?”

周围的大臣看到一脸愤怒的燕王,预感到大事不妙,纷纷快步逃离现场。

两个皇子私人争斗,他们也不好留在现场。

听到声音的那一刻,李弘茂停住了脚步,缓缓转过身。

他知道,该来的总归会来,逃避也不是办法。

李弘冀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李弘茂跟前,眼中怒火中烧,都快要溢出来了。

“二弟,你利用我对你的信任,不给个说法吗?”

李弘茂深吸一口气,目光深邃。

“我也想争一争,这个理由够不够?”

李弘冀冷哼一声,更加气愤。

“这就是你利用我的理由?”

如果是光明正大的扳倒皇太弟,他也认了,不会多说什么。

可偏偏利用他的信任,这让他感觉自己仿佛是个小丑一般被人愚弄,他如何能接受?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鹿死谁手,各凭本事。”

李弘茂也知道说再多,在对方看来都是狡辩。

索性不再说这些没意义的,留下战书就直接转身离开。

大朝会发生的事情,像风一样迅速传遍江宁成大街小巷。

当老百姓得知庆王获得一众大臣的支持,并且和燕王争夺皇太子之位时,一个个惊叹连连。

他们万万没想到,平时看起来没有存在感的庆王殿下,居然不显山不露水的获得皇太弟留下的势力。

“没想到,庆王殿下居然成了最大的赢家。”

“谁说不是呢,庆王殿下隐藏得够深啊!瞒过了所有人。”

“皇太弟刚刚倒台,那些大臣就转而投靠庆王,这转变得也太快了吧!”

“皇太弟一倒,他们不投靠庆王,难不成看着被燕王清算吗?”

“现在两个皇子针锋相对,也不知道最后谁会胜出?”

此事造成的风波不断蔓延,全城老百姓都在热议。

大家都在猜测,陛下最终会选择哪一个皇子。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李璟不停的唉声叹气,周围的太监宫女一个个噤若寒蝉。

李璟思索半天,也没有丝毫头绪。

老大老二同样优秀,他实在不好抉择。

但他也知道,要是不尽快决断,朝堂就不得安宁。

左思右想大半天,终于让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把两人留在都城,整天针锋相对,早晚会出事。

既然如此,还不如让两人去封地,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谁立下的功劳大,就册立谁为皇太子,这样另一人也无话可说。

机会给你们了,各凭本事施展才能,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这般想着,他当即把几位重臣叫来商议。

如此大事,自然要和这些重臣商讨。

找来的重臣一半支持燕王,另一半支持庆王。

等李璟把想法告诉众人,大家商讨过后,也觉得没问题。

毕竟此事公平公正,他们也无可指摘。

最终讨论的结果,李璟让燕王李弘冀前往扬州就封,而庆王李弘茂则前往庐州。

扬州和庐州都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

而南唐和后周的分界线就是淮河。

这也意味着燕王和庆王将直面后周的威胁,这也给了两人建功立业的机会。

至于后周会不会派遣大军越过淮河攻打扬州和庐州,李璟倒是丝毫不担心。

郭威刚刚篡夺政权建立大周,正是清理内部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功夫侵略南唐。

因此,此时后周和南唐相对和平,不会大动干戈。

如此一来,只要双方冲突不大,郭威不会派遣大军压境。

所以爆发小规模的冲突是允许的,这就给了燕王和庆王两人一个大展才华的好时机。

最后就看谁立下的功劳更大,那就册立谁为皇太子。

枢密使严绩自然乐见其成,这办法明显对燕王更加有利。

谁人不知燕王善于军事,立了不少战功。

如果在江淮之地和大周小规模交锋,占些便宜立下功劳轻而易举。

宋齐丘一脸苦笑,只能无奈的答应。

庆王善于计谋,军事作战则一窍不通。

但他也知道,如今天下战乱纷争,仅仅只有谋略显然不够。

不过他倒也没有太过担心,到时候给庆王安排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帅就行。

很快,李璟的圣旨就到了庆王府。

“殿下,陛下让你三天后前往庐州就藩,此等大事还是要和徐公子说一声。”

张兵在一旁提醒正在发愣的庆王。

陛下突然让庆王去庐州就藩,这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让他们措手不及。

原本按照计划,庆王会在江宁城逐步壮大势力,最终扳倒燕王。

但现在突遭变故,计划被彻底改变。

他刚刚在江宁城铺开情报网,花费了大量的银子和心血。

现在看来,怕是要暂时搁置。

李弘茂也在为这事发愁,他根本就不愿意去庐州就藩。

他自然明白父皇的意思,但他根本就不懂军事,如何立下战功?

明显比不过军事卓越的大哥。

相比于去庐州,他更喜欢待在江宁城发展壮大,然后找机会扳倒大哥。

不过事已至此,想再多也没用,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应对吧!

“走吧,我们去找川哥!”

计划有变,需要通知川哥一声。

而且去了庐州,如何立功,也需要川哥的帮助。

“你怎么了?你大哥被立为太子?”

徐川看到李弘茂脸色苦闷,心中有所猜测。

根据李弘茂所说的,今天皇帝召开朝会,应该就是为了册立皇太子一事。

现在李弘茂脸上的表情已经很说明问题,他倒是没有太过在意。

皇太弟一倒,燕王的确有很大可能被皇帝册立为太子,毕竟燕王的根基更深。

李弘茂摇了摇头,苦笑着脸道:

“不是,父皇封我为庐州刺史,让我去庐州就藩,而燕王则去扬州就藩。”

徐川听完,脸色大喜,差点激动得跳了起来。

去庐州就藩可是大好事,天高皇帝远,正是发展壮大的大好时机。

在都城的时候,还有所顾忌,什么都放不开。

现在马放南山,到了庐州,那简直是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