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扬眉吐气(1/1)

“只是我儒家的问题么?”

董仲舒有些不服,儒家没有独尊朝堂的时候,搞技术的地位也没见得有多高。

“墨家那群无君无父的家伙,当初就擅长搞各种机械。

还到处帮人守城,帮人平息战争,可结果呢,不还是衰落了么。

哪个君王能接受他们兼爱非攻的主张,

谁愿意舍弃自身的地位和财富,和所有人一样去过最普通的生活。

各家学说本身是一方面,皇帝和诸位大臣的选择是另一方面。

并不是儒家自己能决定的。”

陆鸣没有反驳,他也认为董仲舒说的有道理。

要是论起来,在大清面前,儒家对科技发展的限制似乎也就那么回事。

唐宋元明,儒家的枷锁越来越沉重,但严格限制火器,自我阉割,

坚持以骑射立国的,也就只有大清。

论闭关锁国,历代王朝共有一石,大清独占九斗,其他朝代共分一斗。

“当然不是儒家自己的问题,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都是重要因素。

但一个优秀的统治思想,应该要做到各方面兼顾。

儒家做的不好,自然就要承担责任,做出改变。

为万世开太平,需要一个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固守一家学说的思想。

董公向来擅长融合他家学说,这个重担还要由你我共同挑起啊。”

……

“你就是这么给董仲舒戴高帽的?”

未央宫中,刘彻背着双手,一副高冷的样子,嘴角却在微微上翘。

“陛下,我都是正义直言,怎么是给他戴高帽呢。

他是儒家大佬,我是科学传播者,强强联合总好过彼此消耗。

他的身份可以稳住很大一部分儒生,免得他们误以为儒家会被陛下抛弃。”

陆鸣强烈建议,由董仲舒担任第一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除了偷懒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抚天下儒生。

哪怕董仲舒的思想有各种问题,大一统的价值都不能被忽视。

这片土地,这个民族,都需要大一统。

只想着割据一方的人,没资格成为中华正统,不过是区区鼠辈而已。

构建一个以董仲舒的儒学为基础框架,兼顾科学思维传播,改变以往学说弊端的新思想,需要董仲舒顶在前面。

“朕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你也一定是在偷懒。”

陆鸣爱偷懒,如今已经不是秘密。

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实际上都是霍光处理后再送到他面前做最后决策。

甩手掌柜当得逍遥自在。

第一次科举考试,刘彻原本想让陆鸣担任主考官,以彰显他做出改变的决心。

但陆鸣不出预料的拒绝了,理由也很充分,要在稳定中逐渐改变。

“陛下,有句话叫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历朝历代,每逢乱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对普通百姓来说,不管是科学还是儒学,又有多大分别。

在维持稳定方面,儒学还是很有作用的。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所形成的秩序对普通百姓也足够友好。

哪怕谁想作恶,也要在明面上做的漂亮一些,否则就是给别人开战的借口。”

道德的制高点,有时候登上去了就下不来。

陆鸣也是在变相提醒刘彻,不要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要害就不好了。

刘彻呵呵一笑,“为了稳定,你连科学的发展速度都可以放弃么?”

“陛下,若是不能造福于民,科学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沉默片刻,刘彻叹息一声,声音中满是欣慰,“你还是当初的你。”

翌日,早朝。

一道诏令从未央宫发出,朝廷正式开始筹备第一次科举考试,董仲舒和孔安国共同担任主考官。

一个董仲舒,一个孔安国,可以代表儒家的两大派系。

董仲舒有让儒家独尊朝堂的重大贡献,孔安国是孔家如今的代表人物之一,手中还有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典。

两人又都是大汉字典的主编,与陆鸣关系匪浅。

主考官都是儒家的人,命题组中却有陆鸣等科学院的人,不同科目的题目有所不同。

阅卷官之中,同样不缺少科学院的面孔。

最后的殿试则由刘彻亲自把关,各方面都照顾的很到位。

……

太学之中,众多太学生们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都听到了吧,两位主考官都是我儒家大儒,看来陛下还是更看重我们儒家。”

“这些天,科学院出尽风头,那有什么用。

想要入朝为官,治理天下百姓,还是要学儒才行。”

“孔武好好的孔圣后人不当,非要去科学院学习,看他以后还怎么步入朝堂。

他总不能一辈子就在科学院之中研究那些奇技淫巧吧。

要是能研究出来有大用的东西还好,还能像许艺一样当个司农令,秩比两千石。可是全天下又有几个许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科学院的人即便能当官,也不过干些辛苦活是些辛苦角色,我儒学才能教化万民。”

两位大儒担任主考官,让太学生们又支棱了起来。

天下的儒生们,也都把悬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儒家的地位还是稳固的。

孔武逛完市场,提着新买的东西赶回家。

路上恰好遇到以往太学的同窗。

“孔兄,你听到消息了么,科举的主考官都是我儒家大儒,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我们会替你向孔太常求情的。”

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孔武都懒得理会。

“我在科学院中学了很多东西,倍感充实,功名利禄于我而言犹如浮云。

星辰大海才是我辈的追求。”

什么星辰大海?

太学生们搞不清状况。

孔臧从他们身后走了出来,“你又在科学院中学了什么,怎会说出如此胡话?”

孔武躬身行礼,“叔父,富民侯的学问远非常人所能想象,终其一生,我恐怕都难以学成十之一二。

如今已经无心仕途,还请叔父恕罪。”

孔臧被气的直跺脚。

他还想着借此机会让孔武脱离科学院,重回儒学的怀抱,没想到他铁了心要留在科学院,连仕途都不要了。

“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