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一个都没有(2/1)
一众儒家大佬,竟然被一个非儒家弟子质问学没学过《论语》。
当儒家的君子六艺中其他几项都是摆设么?
看着陆鸣嚣张的样子,一众儒家大臣不断安慰自己,君子动口不动手。
孔夫子研究君子六艺的时候,也没说该怎么对付力能扛鼎的人。
孔子:怪我喽?
你说什么废话,抱起城门闩砸他就完了。
可惜,这几位儒家大臣没有孔子的体魄,也没有孔子的胸襟。
“怎么,罢黜百家之前,儒家能做到这些,罢黜百家之后就做不到了么?
还是说,大汉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地位太高,已经不屑再遵循孔夫子的教诲?”
诛心之言,这是诛心之言。
在孔子后人面前说他不遵循孔夫子的教诲,这和当面骂他数典忘祖有什么区别。
“富民侯此言差矣,我等儒家弟子自然是学习过《论语》的,自然也遵从孔圣的教诲。”
倪宽自问这些年对得起先贤教诲,不能接受如此指控。
“所谓君子六艺,原本是周代国子们所应具备的本领,孔圣认识到其中的六艺对培养君子的巨大作用,因而纳入到儒家的修习范畴。
以六艺培养君子,使我等儒家弟子文武兼备,方能配得上儒家今日之地位。我等从不曾忘记孔圣教诲。
富民侯若是愿意把数学传授给儒家弟子,倪宽愿意第一个学习。”
摆明态度后,倪宽笑着道:“富民侯多心了,不管是算学还是数学,儒家都不会因为学派之别而有所排斥。
况且六艺本身并非独属于哪一家,没有学派之分。
总不能因为大汉军中有万千弓弩士兵,就说他们都是我儒家弟子吧,儒家弟子也不会因为学习了“乐”就变成倡优。”
儒家大臣们松了口气,多亏有倪宽稳住局面。
“我等怎会忘记孔圣教诲,只是没想到富民侯竟然愿意将数学传遍天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今日的成绩对比太过夸张,不引入数学,以后儒家的君子六艺就成了残次品,还会被说成背弃孔圣教诲。
不管世人怎么想,倪宽的话暂时说服了他们自己,儒家不会因为学了数学就比不上富民侯师门的学问。
“朕当初罢黜百家,是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大汉。
朕要改元建制,朕要一改此前七十年对匈奴的和亲之策,朕要为大汉铸造钢铁般的脊梁,要让四夷再不敢冒犯我大汉天威。
朕当初选择了儒家,因为儒家是最好的选择,希望你们继续保持。”
言语中的敲打之意再明显不过。
因为儒家是最好的,朕才会选择儒家。选择儒家不是为了成就儒家,而是为了成就大汉。
如果别的学说成了最好的,你们猜,朕会怎么办?
孔臧等人听得冷汗直冒。
以他们的了解,眼前这位陛下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刚登基,权力还没有稳固的时候,就敢对以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说支持者发动进攻,想要以儒家代替黄老。
那时候的朝廷大权可还在窦太后手中,陛下自己都有被废黜的风险。
那时候他都敢,何况是现在。
“九十分档次中,来自各县的那位考生出列。”
敲打完之后,刘彻没再继续这个话题,有些话说一次就够,对方听不听得懂全看他们自己。
九十分的方阵中,来自各县的那位考生孤零零的缩在一处角落。
三百七十个人里面,三百六十九个都是军中士卒,往那一站,满身杀气。
刚才高呼陛下万岁的时候,就因为他喊的慢了一点,一双双恶狠狠的目光就看了过来。
他感觉自己不喊的虔诚一些,怕是会被这些满脑子热血的士兵给撕碎。
听到陛下喊自己,他一时搞不清状况,出列后,站在那不知所措。
“朕要问问你,是哪位太学生如此有才学,能让你超越一千多军中士卒,一个人考进九十分的档次之中。”
孔臧等人满怀期待的看过去,面带微笑,这是太学生仅剩的颜面。
也不知是哪位太学生如此有才学,在算学一道竟有如此水准,万一他能与富民侯的数学一较高下,儒家岂不是能把颜面找回来。
什么太学生,哪来的太学生?
那人脸上全是迷茫,为什么他们都认为自己接受过太学生的指导呢?
“回禀陛下,草民没有受过太学生的指导。”
孔臧等人的笑容立刻僵硬在脸上,没有是什么意思?
“没有……”
刘彻笑了,越来越有意思。
仅剩的一根独苗,竟然没有接受过太学生的指导,那他是怎么考出这么高的分数的,天才?
他看向陆鸣,好像是个天才,你要不要。
陆鸣看向场地中,此人相貌平平无奇,难道还是个数学天才?
真要是天才的话,以后交给张秋带着,大汉的数学事业需要更多的天才加入进来。
“没有接受指导,你是如何学的算学?”
“回禀陛下,草民能解答试卷中的题目,是因为草民曾学习过数学。”
完了,天塌了。
三百七十个九十分考生,竟然全都是学习数学的。
孔臧几人的脸色无比难看,一个都没有啊,竟然一个都没有。
经过了解,众人才知道,此人的兄长竟然是张秋家中的仆人。张秋在空暇之余曾经教过他兄长一些数学知识。
他兄长又在空暇之余教给了他,就靠着这点东西,试卷中的题目对他来说算不上有多难。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陆鸣简单考了几个问题,确认他水平确实不错。
请示过刘彻之后,决定把他带到科学院之中,以后可以让他去教太学生们数学。
考试结果迅速传遍整座长安城,所有人都知道了数学的厉害。所有人也都知道了,经过太学生们的指导,各县的考生没有一个考到九十分的。
更是知道了,原来官府中的吏员可以考进去。
在军中服役,可以期待的的不仅仅是战功,还有读书的机会,以及考进官府中的机会。
没过几天,报纸上就刊登了这次考试的结果。
高分考生太多,最终根据各自战功排序,左右内史辖区空缺的职位优先录用最靠前的上百人。
其他人就近安排到关中各地,同样获得了吏员的职位。
一共上千多名将要结束服役的士兵进入各地官府任职,担任各种吏员。
白纸黑字的官方消息,直接将这次考试推上舆论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