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权威题目(1/1)

“陆兄,这些题目是不是有点过于高端了?”

霍去病拿着试卷,发现题目竟有些眼熟,仔细一看,这不是《九章算术》中的题目么。

“或许有点吧,但是很实用啊。”

《九章算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录了两百多个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其中的田亩面积计算,粮食价格折算,赋税分摊都是非常实用的问题。

啬夫有收取赋税的职责,不掌握好这些内容,怎能好好收税。

“最重要的是,《九章算术》很权威。

如果出别的题目,军中将士们考得好,其他人考不好,左内史和太常他们恐怕还有说辞。

考这个,谁也不能说考试不公。”

考试成绩想要有说服力,题目必须经得起审视。事关各县赋税问题,还有比《九章算术》更权威的么?

太常规的问题,书中都不屑于收录,免得浪费竹简。

被收录进来的都是有点难度,一般人不会的,可以解决实务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谁能答好这些问题,水平就是无可争议的高。

律法问题更简单,廷尉府之前的选官考试已经积累出一定经验。

另一边,北军的中垒营。

”通知下去,通过初步考核的将士可以参与本次考试。

职务一共有四种,斗食、游徼、佐史、啬夫。谁想要担任佐史和啬夫,必须要取得好成绩。

外面的人对将士们的水平有疑虑,成绩不好的人别去给全军丢脸。”

事关全军将士退役后的福利,卫青非常重视这次考试,谁敢给将士们丢脸,回来必须关他禁闭。

地方官府小吏,职位不高,俸禄不多。一般的六郡良家子看不上这些职位。

但是对于那些出身贫寒,没有其他出路的将士来说,哪怕是斗食和游徼这两个最低级的小吏,都是很好的出路。

“大将军放心,此次考试,我们必然能一鸣惊人。”

营帐中,李敢和赵破奴等人领命而去。

对于这次考试,他们同样很重视,回到各自军中,迅速召集起全部将士。

“大将军为咱们争取了,陛下也把机会给咱们了。

富民侯还给做过那么多次的培训,督促咱们要好好学习。

如今,到了兄弟们展示成果的时候,别让人家瞧不起咱们兄弟。

李敢他们已经身居高位,但全军之中能像他们一样的又有几人。

服役两年之后,若是没有突出的功绩,大部分人都要回到原籍。

就算是八部校尉之中,将士们可以长期服役,拿着朝廷的军饷。

但年纪大了之后,乃至于受伤之后,很多兄弟也需要另寻出路。

放在以前,原本务农的继续务农,务工的继续务工。

谁能给安排个职务,哪怕只是游徼这种职务,都有一堆人抢着去。

无他,职位少,人数多,竞争激烈。

现在,一下子多了三种途径,多了更重要的职位。

谁要是能考上,吃上一口皇粮,也算光宗耀祖了。

为了抓学习效果,李敢和赵破奴等中高层军官全部下场。

天天盯着军中的学习情况,丝毫不敢懈怠。

”抓紧时间复习,记住富民侯所教的高效学习法。

睡前把学习内容背一遍,第二天早起后再复习一次。

要考佐史的再去练练字,练练读写能力。

要考啬夫的再去刷刷题,把律法条令再背背,多来几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不要偷懒。

无数个夜晚的苦读不就是为了这次考试么,此时不搏何时搏,拿出你们上阵杀敌的精神来。”

北军之中,将士们像打了鸡血似的。参与考试的人不用去训练,一堆人监督他们学习。

谁敢有一点松懈,上去就是一脚。

要不是富民侯强调要劳逸结合,高效学习,锥刺股的手段早就用上了。

为何没有头悬梁,那是因为头悬梁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人。

而锥刺股的主人公则是战国时期的苏秦。

他们在准备,倪宽等人也在准备。

“左内史,你属下二十四个县,一共有九百六十个空缺。

想要参加考试的人很多吧,如果他们需要有人指导,老夫可以帮着联系。”

孔臧身为太常,主管为太学选拔博士,这几年来在太学完成学业的人,都是他的人脉。

甚至可以算是他的门徒,要给他几分薄面。

科举制的风声出来后,更是有一部分太学生围绕在他周围,以他为依靠。

倪宽能大致猜到孔臧的目的,双方看似有共同利益,但倪宽不想与他合作。

“孔太常,对于军中士卒到各地任职一事,我确实有些担忧。

他们惯于厮杀,担任斗食和游徼这等小吏倒也无妨。

若是担任佐史和啬夫,我对他们还有所疑虑。

若是他们真的有这份能力,我自然无话可说,不会加以阻挠。”

怀疑他们的水平可以,朝堂上提出来也可以,支持孔臧提出的考试也可以。

但是找人去指导他们的竞争对手,这个不可以。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传出去,让大将军怎么看,让陛下怎么看?

说到底,吏员任免不过是他和县令们手中的一项小权力,不值得为此承担太多风险。

听出了他的意思,孔臧有些不高兴,

“左内史对富民侯所说的科举制怎么看?”

吏员任免你不太在乎,举荐之权你还能不在乎么?

各地太守均有举荐之权,左右内史级别与之相同,但地位更加重要。

两者管辖京畿重地,地位远高于普通的郡太守,举荐之权只多不少。

“希望陛下不会听信富民侯之言,不然左内史以后可就没有举荐之权了。

遇到品行与才干俱佳的人才,还怎么举荐给陛下。”

倪宽眼神中闪过几分挣扎之色,举荐权他是真舍不得。

要是陛下执意推行科举,他又该何去何从。

辞别孔臧后,他前去拜访汲黯。

两人关系不错,又都有举荐权,他想听听汲黯的看法。

“多亏你没答应他。”

汲黯端起酒壶给他满上,“孔臧脑子糊涂了,你可不要跟着他犯糊涂。

而且据我所知,军中将士正在积极准备考试,他们学的很多东西都是富民侯教的。

就算你们找太学生去指导,也未必能赢下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