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想要做什么?(1/1)
自家的三个儿子,寸功未立却得以封侯。
最小的一个,走路都不利索的时候就成了侯爵。
卫青心中一直有些担忧。
有道是,德不配位,必有殃灾。等他和长公主都没了,也不知道这三个孩子能不能守住侯爵的位置。
从小他就严格管教,想要孩子成材,但一直没发现他们有什么过人的才能。
这次出征战果封侯,没有意外的话,李敢也能顺利封侯,卫青不自觉的有点焦虑。
“舅舅,你不会是看李敢也要封侯了,心里着急吧?”
将士们的功劳赏赐还在核算之中,但一部分功劳已经可以确定。李敢、赵破奴、高不识、仆朋这些人大概率都能封侯。
“舅舅,弟弟们还小,你不要着急,以后他们一定会成材的。”
霍去病笑嘻嘻的,还没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卫青微微一笑,“好久没考验过你的剑术了,今天舅舅好好指导指导你。”
片刻后,庭院中响起一声惨叫。
“去病啊,你还得练,舅舅以后会好好操练你的。”
这话怎么有点耳熟,霍去病觉得自己好像刚刚才说过。
霍去病捂着屁股坐到椅子上,“舅舅的剑术天下第一。”
“别贫了,谈正事吧。乌维要是西迁的话,会路过乌孙和康居等地,再往西则是奄蔡,实力都不弱。
乌维要是打不过他们的话,恐怕会逃回漠北。”
大汉想要看到的,是漠北匈奴一路向西,离大汉的疆域远远地,让漠北草原空白一些年。
如今匈奴刚刚经历大败,士气和兵力都有些不足,未必能打得过沿途几个势力。
“大将军,我觉朝廷可以给乌维一些有限的帮助,但是要有回报。”
陆鸣早就想过给乌维一些支持,但重要的是,大汉可以借此获得什么?
三人想了一会,一个答案浮现在脑海之中。
“丝绸之路。”
乌孙使者还曾为丝绸的关税问题来过大汉,乌孙以西的康居和奄蔡也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
大汉想要争取更多的好处,可以利用匈奴人西迁给他们一些压力。
乌维不能白拿大汉的好处,帮忙开拓一下商路也是应该的。
……
翌日,早朝。
“富民侯陆鸣招降乌桓,攻破王险城,支援大将军所部,捕获俘虏和杀敌五万三千七百五十六人,又深入草原,捕获匈奴大单于伊稚斜。
功劳卓着,特此增封食邑四千户。”
和卫霍相比,陆鸣带的兵力最少,但是多了招降乌桓的功劳,杀敌和俘虏的人数都快追上霍去病了。
“骠骑将军霍去病捕获俘虏和杀敌六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翰海,扬我大汉国威,增封食邑五千六百户。”
深入草原后,陆鸣也要听从霍去病的指挥,以他为主将。在追击途中的俘虏和杀敌数量,除了算作自己的功劳外,也要算在霍去病的总体战绩之中。
其他人也是如此,各自的功劳自有奖赏,但都会算在霍去病的战绩之中。
霍去病是主帅,没有他的带领和指挥,其他人想要获取功劳,难度会直线上升。
“大将军卫青不惧艰险,诱敌深入,捕获俘虏和杀敌五万一千二百三十四人,增封食邑三千五百户。”
卫青捕获和杀敌的对象以朝鲜士兵为主,以匈奴人为辅。
追击乌维之后,就没有带兵继续追击,而是返回朝鲜安定局势,战功上多少有些吃亏。
三人功劳确定之后,就是一下各路将领的封赏。
“划定一千六百户,封赵破奴为从骠侯。”
赵破奴的功绩很全面,各种事都干过。
他俘获了稽且王,他的手下还捉到匈奴小王和小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二十一人,俘虏敌兵三千三百三十人。
攻打朝鲜时,赵破奴还亲自操纵火器打了王险城的箭楼,属于高端技术人才。
几次征战,他总是差一点,如今终于功劳足够,得以封侯。
高不识,被封为宜冠侯,仆多被封为辉渠侯。
再往下宣读的时候,李广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比他自己要封侯的时候都紧张。
“李敢作战勇猛,捕获匈奴王子乌维,俘虏、斩杀匈奴二千七百二十人人,划定一千六百户,封李敢为符离侯。”
李广瞬间眼眶发红,比听到自己封侯的消息时都激动得多。
他蹉跎半生,全军覆没和迷路时期都经历个遍。
以为封侯无望时,去海外蛮荒之地挖了两年的矿,最终在三韩之地获得封侯的机会。
其中的曲折和心酸不足为外人道。
如今自己的儿子正当壮年,在与匈奴人的作战中擒获伊稚斜的儿子,也算是弥补了他当初的遗憾。
此生无憾矣!
大殿上,陆鸣等人各自谢恩,李广谢恩时声音都带着几分哽咽。
大将军预料的没有错,李家真的一门三侯,甚至比先祖李信时期更加显贵,以后九泉之下相见,他也能挺直腰杆面见祖宗了。
一场早朝,充分展示了大汉的武德为何会如此充沛,有功是真能封侯。
功劳大的封侯,封食邑,功劳小的也能提升一级爵位,获得赏钱。战功,几乎可以让将士们获得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最让满朝大臣意外的是,竟然有两千多人想要用战功换取书籍。
印刷术和简体字推行之后,大汉军中不仅教授读书识字,还可以用战功换取书籍,此前一直有人在换取。
这次战后,换取书籍的人数达到新的高峰。
“陛下,如今军中能够掌握全部简体字的将士已经超过一万人,他们能够自行阅读各类典籍,能完成军中基本的文书任务。
从他们用战功兑换书籍的内容来看,多以儒家典籍为主,足以证明将士们的向学之心。
等他们服役完成,回到各自家乡之后,足以担当各地官府所需的吏员。”
吏员,也就是官府中的小吏,他们是行政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
官员手下必须有吏,否则工作就无法开展,吏的人数更是要远远超过官的人数。
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行政系统方方面面的吏,是这个国家的治理基础。
卫青的话刚说完,满朝大臣的目光都汇聚在他的身上。
大将军想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