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朝廷不可能缺钱(1/1)
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动,大汉各地都开始以高于市价十文的价格开始收购粮食。
以长安为主的关中地区,刘彻命人设置了数百个粮食收购点,收购的粮食会被统一送进仓库之中。
大量粮食如同潮水一般被送入太仓等大型仓库,大量的铜钱也像潮水一般从国库中涌出。
“陛下,臣发现不止普通百姓在卖粮食,很多豪强大户,甚至当朝官员以及各路侯爵也都在卖,
是否需要提醒一下他们。”
在桑弘羊看来,朝廷如今的政策是为了保障普通百姓的利益,富商豪强跟着一起卖也还可以,
有些侯爵也跟着一起卖是几个意思,这不是明摆着占朝廷的便宜么。
不到五天时间,仅仅长安地区,朝廷就花出去两千万文钱,收购了二十万石以上的粮食。
“你能分的清么?”
刘彻头也不抬,手中拿着陆鸣写的计划书,
“朝廷该怎么区分哪些粮食是百姓的,哪些粮食是官员和侯爵的。
区分不出来就不收了么?”
别说刘彻原本就打算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就算没这个打算,
那些人铁了心要占朝廷的便宜,他砍几个脑袋都未必能震慑得住。
“富民侯想去皇家银行当一段时间的行长,他有很多想法要实施,你去跟着把控一番。”
陆鸣的计划书让他大开眼界,玩金融的简直比玩战术的心更脏。
在计划书中,陆鸣坦言很多东西都是他道听途说而来,没有实践经验,
如果陛下真的任命他去当行长,还请把桑弘羊派来当助手,
免得他成为脱缰的野马。
桑弘羊没有推辞,
陆鸣竟然主动要当行长,必然是有大事要做,他想要跟着学学,
说不定就能学到些奇特的本事。
桑弘羊出宫后,径直来到富民侯府。
“老桑啊,这些天累坏了吧,你今天来的正好,吃点好的补补。”
从琅琊郡运来的干海参,泡发后炖的鸡汤,汤鲜味美,滋补养生。
陆鸣亲手给他盛了一大碗,
“尝尝,味道不错。”
桑弘羊双手接过后轻啜一口,
“味道非常好,富民侯总是有奇思妙想,不知这次要当行长又是想做什么?”
说完,他又来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
“搞钱呗,现在的银行除了方便朝廷和诸侯王之间的往来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业务,对不起银行这个称呼,
我打算开发一下银行的新用途,你帮我把控一下,免得我被人坑了。”
陆鸣说完递给他一张计划书,上面写着他各种坑…搞钱的思路。
桑弘羊接过来后,刚看完第一条就面露惊讶之色,
等看完所有内容后,他看陆鸣的目光就像是在看怪物似的。
“富民侯不是怕被别人坑,是要带着我一起坑别人吧?”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桑弘羊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尤其是后面的操作,简直让他大开眼界。
“怎么能叫坑呢,年化百分之十的利息,虽然比不上他们往外放子钱,但胜在稳定啊。”
桑弘羊默默发动自己强大的心算能力,计算片刻后得出答案。
“年化利息再高五个点也可以,甚至再高十个点也不是不行。”
他猜测朝廷可能有需要大量用钱的事情要做,但眼下还不能公之于众,所以陆鸣才会搞出来这套办法,
难道是要造什么新东西?
搞钱这种事,向来是他的强项,陛下竟然连他也瞒着,心塞。
“富民侯想要用银行吸引权贵和富商们存款,百分之十的利息有点低,
就算有人为了向陛下示好,也未必会存多少钱。
要是需要多存入一些钱的话,十五到二十的利息会可观一些。
大汉每年流入的金银及赋税可以承担这些利息。”
两人商议一番后,陆鸣又对计划做了些调整。
……
“拿到钱了么?”
“拿到了,当场就给,痛快得很,今天我要进城吃顿好的。”
前些天还面带愁容的百姓,如今已经喜笑颜开。
粮价一路下跌,去年一石粮还能换两只鸡,
结果前些天只能换一只,甚至有人还不愿意换。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价格几乎跌了一半,让他们怎么活?
好在朝廷照顾,用九十文的价格收购粮食,现在再用一石粮换一只鸡,还能倒找回来十几文钱,
用这钱再买块豆腐吃不香么?
“要卖粮的快去啊,我听说朝廷用来买粮的钱不太多,用完了就不会再有九十文的高价,
到时候可能就要降到八十文一石。”
不知道是谁最先传出来的消息,但传播速度非常快,
各个粮食收购点卖粮的人都听到了这个消息,
排队卖粮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排越长。
官府却没有进行任何解释,进一步加剧了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赶来排队卖粮。
……
彰武侯府,
“侯爷,现在排队的人太多,不单是咱们府上在卖粮,整个关中地区的大户都在卖粮,去晚了都排不上队。”
窦桑林眉头微皱,
“多派几路人出去,尽快把多余的粮卖掉,越拖越不值钱。”
朝廷缺钱的消息他也听说了,却并不怎么相信,
按照朝廷如今的财力,怎么可能现在就缺钱,
根本就是在找理由降价,甚至是要停止收购粮食,毕竟谁都能看到以后粮价会下跌,朝廷不可能一直按照这个价格收下去。
他命人把隆虑侯等人请到自己府上,又请来自己的好友韦利等人,
他们手中都有大量的田地,如今都在暗地卖粮。
隆虑侯陈桥上次被罚过钱之后心中一直郁闷,说话也不客气,
“我看朝廷是既想要名声,又不想花太多的钱,之前说的好听,保障百姓民生,避免谷贱伤农,
如今才收了几天就心疼钱了。”
阳陵侯傅偃非常赞同,
“富民侯这些人沽名钓誉,以后不一定会找什么理由来停止收粮,咱们的尽快把余粮卖出去,
等明年新粮丰收,价格一定会继续降下去。”
一番商议过后,他们一致认为缺钱是假的,朝廷只是为了找理由降低粮食收购价格,甚至可能会停止收购。
“快点往外卖,咱们尽量拖住朝廷。”
再次上朝的时候,
桑弘羊的奏报再次坚定了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