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遣疑兵试试逝世(1/1)
颍川郡在汉军有条不紊地推进下很快就占了个七七八八。
魏军方面,曹丕带领着曹魏能够调集的最大力量,驻扎在颍川郡东部最重要的城池。
许昌。
原本只能算是颍川小城的许县,在曹操迎奉献帝之后一段时间之内,成为东汉都城所在。
此后经历了数次的翻建和扩展,虽然和长安洛阳这种古都比起来,还有不少差距,但在目前来看,依旧算得上是少有的坚城了。
(注,一段水文观点放最后了,不算在两千字的正文里面。)
“陛下,我军此番能战部队尚有十五万。其中最精锐的虎豹骑五千,另有骑兵一万,其余皆是步卒。”
贾诩将统计完的兵力情况汇总到一处,交给了曹丕。
曹丕接过奏章,扫了两眼,放到了一旁。
“太尉,此番交战,我军该如何应对?”
“陛下的意思是?”
“朕在想,我们是不是有可能主动出击,想办法先挫一挫汉军锐气?但是,朕转念又一想,我们主动出击,应该是没可能的……”
闻言,贾诩的脸色有些黑。
什么时候了,还开这种玩笑……
“索性,朕也就不去多想了,特意请太尉过来一决。”
脸色更黑了。
“陛下……此等大事,还请陛下圣裁独断才好。”贾诩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愿意背锅的想法。
“这……”曹丕有些无奈,“那太尉可否替朕想想,若是要打先手,该从何处下手为好?”
贾诩松了一口气。
这才是应该问臣子的问题嘛……
所为谋臣,更多的是要提出建议,或者帮主公完善计划,给出更好的方法的。
哪有上来就要替主公做决断的……
陈辰,周瑜,诸葛亮疯狂打喷嚏中。
“臣以为,最先要做的,是将军情尽量隐瞒。”贾诩提出了第一个建议。
曹丕一愣,随后反应过来,“该如何行事,还请太尉赐教。”
“所有军令,出陛下之口,入将军之耳,决不经由第三人之手。”贾诩将自己考虑了很久的建议提了出来。
赤壁之时,他就抓到过陈辰派过来的细作,再结合往日的情境,他敢肯定,眼下军中敌人安插的细作绝对不在少数。
如果连行军布阵之类的全部信息都暴露在陈辰他们眼前,贾诩觉得这场仗也没有什么打的必要了。
“善!”曹丕闻言想都没想就通过了贾诩的第一个建议,“太尉为何不设法将汉军细作全都抓出来,以绝后患?”
贾诩摇了摇头,“若是能一网打尽,老臣何尝不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只可惜……也不知道汉军是如何培养这些人的……”
曹丕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保证了情报的隐秘,之后呢?是派人诱敌,然后出其不意吗?”
虽然曹丕说的有些抽象,但是贾诩还是理解了他的意思。
即便贾诩不认为对面的诸葛亮和陈辰会连这点小伎俩都看不出来,但终究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陛下确实可以派出小队前去搦战,然后佯装不敌……”
话还没有讲完,就被曹丕打断。
“不不不,怎会派人去搦战……对面的关羽可不是什么讲道理的人。”
想了想颜良文丑,贾诩点了点头。
“派徐将军押送粮草吧,利用汉军的细作,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他们。应该会动心的吧……”
“陛下,别忘了,徐将军身受重伤,断了一臂……”贾诩开口提醒道。
“正是如此,汉军才会愿意来劫粮吧?”曹丕解释了一句。
贾诩没有说话。
尼玛,你这意图是不是表现的太过明显了一些?
汉军的主帅只要不是傻子都不可能上当的吧?!
曹丕见贾诩没有说话,只当他是默认了自己的计划。
二话不说,令人擂鼓聚众议事。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我军驻扎许昌,需派一员上将负责督运粮草。原本此事当由徐将军负责……”
说着,曹丕看了一眼队中的徐晃。
可怜老将军伤势还没有好透,就不得不带伤前来了。
实在是没有多少人能用了……
而曹丕这一眼,也让徐晃心中多了些不忿。
“陛下!臣虽断一左臂,仍有右臂能挥舞大斧,何惧敌军?!督运粮草向来都是由末将负责,值此危难之际,臣更是当仁不让。”
贾诩冷眼旁观。
对于曹丕的智慧略微有些拿不定主意。
怎么忽高忽低的……
“更何况,臣已断一臂,若是真要正面冲锋,臣尚恐力有不逮,若只是督粮……”
徐晃没有把话说完,但是所有人都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运粮?那不是有手就行?
“可是……汉军中,赵云尚在……”曹丕面露为难。
赤壁大战,正是赵云带队成功劫了徐晃的粮。
只不过这个场合,你提赵云,多少有点……
果不其然,提起赵云,徐晃就开始红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臣愿立军令状!若是运粮有失,提头来见!”
闻言,曹丕和贾诩脸上的神情都有一些古怪。
“好!徐将军如此志气,朕甚感欣慰,军令状就不必了……”曹丕笑着开口。
“军中无戏言!这军令状,臣必须得立!”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伤之后的徐晃伤到了什么神经,这会儿轴的不行……
看着徐晃的眼神,曹丕一阵恍惚,终究还是点了点头,“来人,取笔墨来。”
很快,一份新鲜出炉的军令状就送到了曹丕的案头。
徐晃接过兵符,躬身行礼后退了出去。
全程贾诩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曹丕看了一眼贾诩,随后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可以散了。
虽然对曹丕把人都召来,却只安排了徐晃的事情有些意外,但众文武也没有多说什么,对曹丕行礼之后,便做鸟兽散。
很快,曹丕面前便只剩下了贾诩一人。
屏退左右之后,曹丕问道,“太尉,朕处理的如何?”
还如何?
太刻意了,汉军能上当的话,我贾诩就改名甄诩!
“陛下处理的甚是妥当,无懈可击。”
……
七天后,甄诩站在曹丕面前,看着手中的情报,脸色难看。
特么的?还真上当了?!
(许昌在颍川境内,也是曹操前期能够获得颍川士族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击败袁绍之后,曹操势力发展中心向邺城偏移,从而和颍川士族产生了嫌隙。
就荀彧的问题来说,和曹操最后撕破脸皮的一个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因为曹操要称“魏”王。魏字封号属于河北地域,和颍川士族的利益有很大的冲突。
就荀彧的才智来说,不可能对曹操后来的心态变化一无所知。要说荀彧有多忠于汉室也不见得。从他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陈群的行为来看,说到底,他依旧是一个士族生物,考虑更多的应该还是家族的延续。
除了女儿之外,他其余子嗣在曹魏阵营里面也算是四处下注的那种。所以说,荀彧应该确实有忠汉之心,但是为了忠汉而死应该没什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