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补,晚点调下章 顺序(1/1)

至德二载,十月初。

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从原本巅峰的两百多万人口,至如今,早已经没了当年长安城的繁华。

要知道,贞观时期的长安,常驻百姓,虽不及开元巅峰之时的两百多万,但也有一百五十万余万的人口。

而如今的长安,还留在城里的百姓也仅仅只剩下几万余户。

不仅仅是长安,连带着整个关中到河南,百姓被乱军屠杀、逃亡,几乎十不存一。

十不存一啊!

之后几日的时间,李世民带着大唐三朝时空的将士,连带着至德时空的十数万边军,开始重新修缮长安城。

同一时间,有关太宗皇帝出现在长安的消息,也开始随着李俶麾下的唐军信使传荡至大唐四方。

……

凤翔城。

“太宗皇帝?你说我军与叛军交战之时,有异象从天而降,紧跟着太宗皇帝就出现了?”

自灵武继位之后,现如今的大唐皇帝李亨,在决定收复大唐两京之后,很快便从灵武移驻到凤翔城内。

有关李俶带兵收复长安的战况,李亨自然是极为关注的。

而在唐军大军遇到长安驻扎的叛军之时,李亨便收到了消息。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在凤翔城内等到的不是唐军大败叛军收复长安的消息,而是异象显现,太宗皇帝疑似复生的消息。

信使传回这样的消息,不仅仅是让李亨有些难以置信,连带着现如今临时组成的大唐文武都有些惊愕!

“呵呵!”

“妖言惑众!”

临时的御驾行宫之内,听闻唐军信使传回来的消息之后,李亨忍不禁有些发笑。

如此消息,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若非眼前信使是自家俶儿的亲随,他都想要将对方拉出去斩了!

自己先祖,岂容旁人随意诋毁!

什么太宗皇帝降临复生,在他看来,这怕不是那些贼叛军弄出来糊弄人的把戏。

自家俶儿,难不成中计了!

该死!

此一战聚集的唐军,几乎是现如今他能聚集拿出来的最后家底了。

十五万唐军啊,难不成!

“陛下,是真的,那日天穹之上有巨大光门降世,我军正与范阳边军交战,光门凭空坠落,直接将我军将士与交战敌军凭空分开!”

“之后,有大唐国师现身,不久之后,太宗皇帝便带着一众贞观时期的大唐文武偶从光门之内显现而出……”

跪伏在行宫大殿汇报情况的唐军信使,将那日的情况描述的绘声绘色。

整个殿内,听对方所言的众人,包括李亨在内,此时此刻,皆是感觉对方不似作假。

那般感觉,就像是面前的信使,真的亲眼所见一般。

“尔当真见到我大唐太宗皇帝了?”

李亨咬着牙,声音带着一丝不悦的怒气。

底下的唐军信使俯身在地,语气坚定,言之凿凿。

“陛下,臣虽非亲眼所见,但当时天穹之上显现出一巨大光幕,臣便是在光幕之内看到了太宗皇帝的身影!”

“且,广平王带着郭将军等人都已经拜见了太宗皇帝!”

“就连范阳那些乱军贼军,之后也拜见了太宗皇帝!”

……

有关沣水河畔下的情况,唐军信使将自己所知晓的一切都尽数说了出来,事无巨细。

那些细节,连带着数十万唐军都朝着太宗皇帝跪拜俯首的情况,都仔仔细细的描述了了出来。

甚至于,有关太宗皇帝长相,风采,底下的信使,都说的大差不差。

这般情况,使得李亨有些沉默。

如今的大唐距离贞观时期,已然相隔了百余年的时光,太宗皇帝的长相,除了他们这些李唐宗室,连带着一些朝中重臣,很少有人能知晓。

而眼前的唐军信使,却能大差不差的说出太宗皇帝的风采。

如此,越发出乎李亨的意料了。

他能看出来,眼前的唐军信使在说到太宗皇帝的时候,那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崇拜之情没有丝毫的虚假。

简直像是要满溢出来一般。

“太宗皇帝都说什么了?”

李亨压下了那些想要开口质疑的朝臣,其目光死死的盯着眼前的唐军信使。

后者倒也没犹豫,紧跟着便将当日李世民所说的话,一一复述。

“太宗皇帝言说,不管是朔方边军还是范阳边军,都是忠心于我大唐的精锐,他不忍心看到我大唐同袍相互残杀!”

说着,信使又说出光幕里显现出的香积寺之战。

言说,没有太宗现身阻止的话,此一战,两军皆是损失惨重,唐军虽胜,但也会精锐尽丧!

“太宗说,他会带着高宗皇帝,吴王殿下,还有广平王等人在长安城等陛下和太上皇!”

“还有,太宗还说,大唐但有冤屈不平者,皆可去长安找他做主!”

……

一句一顿,唐军信使说得仔细,李亨也听得极为认真。

太宗让他和太上皇都去长安拜见!

这!

非是李亨不信,实在是听闻这样的事情让人简直难以相信,他才刚刚继位不久,而此前北上灵武登基称帝,也是他好不容易才谋划出来的结果。

自家那位父皇,对于权势极为看重,在听闻自己登基之后,对方也没少弄出一些小手段。

比如让自己的某位兄弟在其他地方招兵买马。

其所谓的目的,不言而喻。

只是,好不容易脱离了对方的掌控,又好不容易登基称帝,他绝不可能让如今大好的局面,失去掌控!

太宗皇帝现身?

除非对方真的如那信使所言的真身出现,甚至于,对方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如此,他或许会信。

至于其他,就算是自家好大儿李俶出现在他面前,言说这般事,他想来都不信!

这些年,他久居东宫,对于某些人为了权势不择手段的事,见过了不少。

当年自家的好父皇,为了权势,可没少杀他那些兄弟!

一日杀三子,那人都毫不留情。

而所谓的太宗皇帝,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之时,也没有顾忌所谓的兄弟之情。

为了权势,李亨很难相信其他人。

这其中,最让他提防的,便是那些和他有血缘关系的宗室。

所谓的异象,没有亲眼见证之前,他是不信的。

他能发动马嵬坡兵变,他的好大儿李俶,未尝不会等他进入长安之后,发动所谓的长安之变。

“好了,且先下去吧!”

摆了摆手,对于唐军信使传回来的消息,李亨也只是听了听便不打算理会。

现如今长安之内到底是什么情况,他打算重新派遣自己的心腹去长安亲自看一看。

等到并无危险,他再移驻长安,那也不迟。

只是,其话音刚落。

凤翔城内,临时的行宫大殿之上,一道丈许高,散发着耀眼蓝光的光门,突然凭空显现。

“这是?”

蓝色光门显现的一瞬间,不仅仅是端坐在临时御上的李亨,连带着整个大殿之内的一众文武班底,一时间都瞪大了眼睛。

而此刻,刚刚从大殿起身的唐军信使,则是激动的指着蓝色光门,再一次俯身而拜。

“异象,是异象!”

“是太宗皇帝,是太宗皇帝!”

唐军信使激动的无以言表,其身形拜伏在大殿之上,高呼着参见太宗皇帝。

是时。

御座之上的李亨也不由自主的站起了身形,其目光死死盯着眼前突然显现的光门。

真的?

难不成那信使刚刚所言的一切,都是真的?

太宗陛下他,真的活过来了?

李亨的喉咙里忍不住开始滚动,其身形这一刻都忍不住开始绷紧了起来。

直至,那光门之内,数道身影开始在大殿之内显现。

“拜见太宗陛下!”

李世民身影显现的一瞬间,跪伏在临时行宫大殿之内的唐军信使便高呼参拜。

而此时此刻,除了唐军信使参拜的声音还在大殿内回荡,整个大殿之内,像是再无其他声音一般。

此番光门显现,跟着李世民出现的除了顾渊之外,还有广平王李俶连带着郭子仪等人。

再次体会了一番光门穿越之后,回过神的李俶,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了自家父皇身上。

“父皇!”

李俶开口,一边跟着回过神的郭子仪等人,亦是连忙朝着此刻站在行宫玉阶上的李亨见礼。

“臣等,拜见陛下!”

玉阶之上的李亨,此时此刻有些发愣,其身形似乎都变的有些僵硬。

除了眼前那位身着大唐帝王冕服,身形样貌几乎跟太宗画像如出一辙的人和另一个陌生之人外。

似自家皇子李俶、连带着郭子仪等人,似乎都是真的。

“怎么,不识得朕?”

眼见着整个大殿除了刚刚的唐军信使朝着自己参拜,其他唐臣皆是无有任何反应,连带着站在玉阶上的李亨似乎都在愣神。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开口质问。

回过神的李亨,则是晃晃悠悠的从玉阶上往下走,而一边的李俶连忙上前搀扶住自家父皇。

此前他初次见到太宗皇帝现身的时候,心神也是这般震惊,自家父皇此刻有如此反应,他自然也有所理解。

但此前他见到太宗的心境,和此刻李亨的心境,终究是有些不同的。

一个是李唐皇子,一个是李唐皇帝。

李俶是李唐皇子宗,在他眼里,太宗皇帝现身,那是祖宗降世。

但李亨却不同,同样是祖宗,但他多少还有些担忧,随着太宗出现,会不会影响到自己身为大唐皇帝的地位。

心里虽然有些不想承认,但听到太宗皇帝开口质问之后,李亨还是本能的做出了反应。

“太宗皇帝?”

“您,您真的是太宗皇帝!”

李亨的声音有些发颤,眼前之人的面容,和此前看过的太宗画像几乎没有丝毫的差别。

那一身的帝王气势,连他都感觉到了心颤。

李世民抬眼朝着自家这位后辈儿孙扫了一眼,像是一眼便看出了对方的心思一般。

其嘴角的语气带着一丝嘲弄。

“怎么,这世上,还有其他人冒充朕的名讳吗?”

“还是说,你在担心什么?”

从玉阶上被搀扶下来的李亨,听着太宗皇帝语气中的轻蔑,只一瞬间便知晓,自己的心思根本瞒不过眼前的这位先祖。

心思闪过之后,李亨连忙摆脱了边上自家大儿的搀扶,跟着躬身便朝着面前的李世民参拜。

“后世不孝子孙,亨,见过先祖!”

多年的太子生涯,使得李亨很会审时度势。

眼前的光门凭空显现,四周的一众唐臣虽然顾及自己的颜面还未表态,但从余光中那一张张已经变色的脸上。

他能看出来,这些朝臣的心已经随着这位太宗先祖的出现,已经开始浮动了。

现如今的他,虽然名义上是大唐的皇帝,但他才刚刚登基不久。

蜀中的那位父皇还虎视眈眈的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势,而当今天下之乱局还未平定。

太宗皇帝亲身显现,凭借着对方在大唐的凝聚力,若是真的想要做什么的话,以他的实力和地位,对于对方根本造不成丝毫的影响。

想明白了一切的李亨,果断的便跪了,跪得很是彻底。

“先祖,大唐、大唐……”

李亨张嘴,语气带着一丝发颤,似乎是想要言说现如今大唐的种种。

只是其话音还未说完,李世民便伸手突然按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看来,眼前这位后世子孙,并非是什么蠢货!

既然对方承认了他的身份,李世民倒也没什么心思在为难对方。

“好了,如今的大唐是什么情形,朕已知晓!”

“朕原本是打算在长安等着你,还有你那位昏聩的父皇一起面见朕的,但如今的长安已经不是朕记忆中的长安了!”

“十室九空,百万民众,只剩下寥寥数万余!”

“朕赦免了那些范阳边军的将士,你要记住,身为帝王者,有些错,错了就是错了,莫要学某些家伙,将自身的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

“此番大唐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错的岂是那些边军将士?!”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如今既然你是我大唐的皇帝,修缮长安,恢复民生的事情,便是你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