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借势而起(1/1)
上海的初夏,空气中已带着几分燥热。怡和洋行的会客室里,程远山正在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德国商人艾伯特·施密特。这位久负盛名的橡胶贸易商专程从新加坡赶来,为的就是和程远山谈一笔生意。
"程先生。"施密特用还算流利的中文说道,"我听沈总监说,你很快就要去英国进修了?"
"是的。"程远山微笑回答,"正好可以实地考察欧洲市场的情况。"
施密特点点头,从皮包里取出一叠文件:"这是我们在东南亚的橡胶园产业详细资料。我想和程先生谈谈合作的可能。"
程远山接过文件,仔细翻看。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施密特在马来亚等地的橡胶园规模、产量,以及未来的扩张计划。
"施密特先生的诚意,我很感动。"程远山放下文件,"不过,这么大的投资,恐怕我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
施密特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程先生太谦虚了。我这次来,不仅是为了寻求合作伙伴,更是想投资一个有远见的年轻人。"
正说着,沈总监推门进来。看到两人相谈甚欢,他满意地笑了:"看来你们聊得不错?施密特先生,程远山虽然年轻,但做事很有章法。"
施密特点头赞同:"确实如此。所以我想提前和程先生达成一些合作意向。等他从英国回来,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
沈总监看向程远山:"程远山,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施密特先生在东南亚的势力,你是知道的。"
程远山沉思片刻:"施密特先生的厚爱,我深感荣幸。不过具体的合作方案,还需要仔细商议。"
"当然,当然。"施密特显得很愉快,"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今晚我设了晚宴,请程先生务必赏光。到时候我们可以详谈。"
送走施密特后,沈总监拍了拍程远山的肩膀:"好小子,有前途。不过......"他意味深长地说,"你得想清楚,这次机会背后意味着什么。"
程远山点头:"总监放心,我心里有数。"
傍晚,程远山回到家中,将这件事告诉了沈若兰。
"施密特?"沈若兰停下手中的绣活,"就是那个和英国人争夺橡胶市场的德国人?"
"正是。"程远山说,"他想和我合作,进军东南亚橡胶市场。"
沈若兰若有所思:"这时机,未免太巧了。前几天宋老爷子才提起橡胶贸易,今天施密特就来了。"
程远山笑道:"你也觉得蹊跷?"
"夫君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门道?"沈若兰一边收拾绣具,一边问。
程远山踱步到窗前:"我猜,这是几方势力在试探。施密特想在上海找一个代理人,而沈总监想让怡和洋行插手橡胶贸易。至于宋老爷子......"
"宋老爷子是想看看夫君的选择。"沈若兰接过话头,"如果夫君选择和施密特合作,就等于间接得罪了英国人。但如果拒绝施密特,又会失去一个好机会。"
程远山赞许地看着妻子:"若兰果然明白其中关窍。不过,我倒是看出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施密特这次来,表面上是谈橡胶贸易,实际上是想在上海站稳脚跟。"程远山解释道,"他需要一个了解本地情况,又不会完全依附英国人的合作伙伴。"
沈若兰眼前一亮:"所以夫君打算......"
"我可以答应和他合作,但要等我从英国回来再说。"程远山说,"这样既不得罪英国人,又能保住这个机会。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好好了解欧洲市场的情况。"
"夫君考虑得很周到。"沈若兰赞许道,"不过今晚的晚宴,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果然,当晚在大华饭店的宴会上,除了施密特,还来了不少上海滩的知名人物。程远山一进门,就看到了宋老爷子。
"程先生来了!"宋老爷子热情地招呼,"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位朋友。"
被介绍的是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人,据说是某家银行的董事。对方似乎对程远山很感兴趣,详细询问了他对金融市场的看法。
晚宴正式开始后,程远山发现自己被安排在一个很微妙的位置——他的左边是施密特,右边是那位银行董事,对面则是宋老爷子的心腹。
"程先生。"施密特举杯,"我已经和沈总监谈过了。如果你同意合作,我可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程远山谨慎地回答:"施密特先生的诚意,我很感激。不过具体的合作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商议。"
这时,那位银行董事插话道:"程先生要去英国进修,正好可以了解那边的市场情况。我们银行也很看好橡胶产业,如果有好的项目,可以提供信贷支持。"
宋老爷子的心腹也说道:"是啊,现在正是好时机。英国人虽然控制了大部分橡胶园,但他们的管理方式太僵化。如果能找到突破口......"
程远山听出了他们话里的深意。这些人都在暗示,如果他愿意和施密特合作,背后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脉支持。
但他也注意到,整个晚宴过程中,宋老爷子始终没有表态。这位老狐狸只是时不时地打量着他,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
晚宴结束后,施密特单独留下程远山谈话。
"程先生。"施密特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你在权衡各方势力的关系。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德国的实力正在迅速增长。我们需要像你这样了解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
程远山微笑道:"施密特先生的看重,我很感激。但正如您所说,在上海做生意,需要平衡各方关系。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等我从英国回来后,再具体商谈合作事宜。"
施密特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你很谨慎,这很好。不过......"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支票,"这是定金,表示我的诚意。等你从英国回来,我们再详谈。"
程远山看着那张数额不小的支票,心中一动。但他很快就恢复平静:"施密特先生的诚意我心领了。不过现在接受这笔钱,恐怕不太合适。"
施密特露出赞许的笑容:"你果然不简单。好吧,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这个给你。"他递过来一张名片,"这是我在新加坡的联系方式。如果你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找我。"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但沈若兰还在等他。
"怎么样?"她一边给丈夫倒茶,一边问。
程远山将晚上的情况详细说了,沈若兰听完,若有所思:"施密特这是想要抢在英国人前面,在上海站稳脚跟。"
"没错。"程远山说,"而且他开出的条件很诱人。不过......"
"不过夫君还是拒绝了。"沈若兰接过话头,"这是对的。现在接受他的投资,就等于站在了英国人的对立面。"
程远山赞许地看着妻子:"若兰总是能明白我的想法。不过今晚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什么发现?"
"那位银行董事,据说和北方的实业家关系密切。"程远山说,"他们也想插手橡胶贸易,所以才会这么积极。"
沈若兰思考片刻:"这么说,现在至少有四方势力在关注这件事:英国人、德国人、宋家,还有北方势力。"
"是啊。"程远山说,"所以我更要小心行事。这一年的英国之行,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好好了解各方势力的情况。"
"夫君说得对。"沈若兰说,"不过既然各方势力都看中了这个机会,我们也要做些准备。"
"你有什么想法?"
"我听说,徐太太认识一位做橡胶贸易的商人。"沈若兰说,"我可以通过绣品的关系,和她多走动走动。"
程远山眼前一亮:"若兰果然心思细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通过另一个渠道,了解行情了。"
深夜,程远山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施密特的投资意向,银行的资金支持,各方势力的试探,都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机遇即将到来。但他也清楚,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上海滩,机遇和风险往往并存。
而在另一间房里,沈若兰还在默默地绣着一幅精致的花鸟图。这是要送给徐太太的。她知道,在丈夫去英国的这一年里,她必须为将来更大的格局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