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李宝来上门(1/1)
“不管不管,你答不答应?你不答应我就赖皮不走了!而且,我当初可是答应杨祖祖要找上门女婿的,我才不要嫁人,我要娶丈夫!”
肖老太婆:……
她扬手给了肖然脑袋一下:“胡说八道个啥子,当时也就是那么一说,上门女婿能有什么好家庭?你享不了福不说,又得在这山咔咔里吃苦一辈子!”
“我才不苦,而且就算苦我也愿意,要不你就找一个娶我可以带婆婆陪嫁的,不然我才不愿意!”肖然嘟着嘴,倒真像是一个小丫头。
肖老太婆有一瞬间的恍惚,眼睛也不由湿润了。
肖然可见不得她哭,忙拽着她走:“反正你不要说了,说了我也不会听的,我不可能放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搞快回家吧,家里的肉都等不及被我吃了。”
肖老太婆本来感动到想哭的心被她这么一打岔,直接就碎成泡沫,紧步跟着她走,连连答应:“行了行了,我自己可以走呢,别拉扯,达扑爬咋个办。还有,那哪里是肉想被你吃,分明就是你自己馋嘴。”
“都一样都一样的,还像上次那样炒要得不,那样好吃。”
“行行行,咋个不行……”
祖孙二人的声音渐尖远去,画面却似乎像定格了一般。
……
回了家,肖老太婆果然给她炒上肉片,剩下的肉依旧是打算切割、腌制,再烟熏。
上回熏好的肉就挂在灶屋房梁上,三小条每条三斤多左右,是买的猪肉。
两只小野猪分成八块,每块都带条腿。
还有半头母野猪肉,切了十多条,看着满满当当的,通风情况好的话放个一年两年不成问题,随时吃随时割下一段或炒或炖汤或煮了凉拌都很不错。
肖然望着这些肉,心里简直美滋滋的,要是能再来几只鸡鸭鹅,那就更不错了。
不过家里养的鸡有点儿少,是不可能杀来吃的。
中午吃了饭,肖然又去了河沟。
她觉得那个水洞始终有问题,底下要是还空着,以后可能还会有小孩掉下去的。
她去看时,那个水洞还裸露在外,八成是李家现在也没心思管这个洞。
她在河沟里到处捡石头扔空间里,捡了许多,跑过去一起丢进洞内,找了有三趟,终于填满了水洞,她还专门找石头往里砸过,很结实,于是放下心,去找自己的背篓。
昨天她把背篓扔河沟里,也不知道有没有被人捡走。
下了几层石头,就看到她那背篓可怜兮兮地躺在一个水坑里,全都泡湿了,好在没坏,回家阴干一样是好的,随便割了一背篓猪草,就回家去了。
把昨天放空间里的小虾米拿出来放碗里泡着,就上山去割柏树枝,又捡了不少干柴,背着肖老太婆偷偷放柴棚一些,余下的再等机会放,一天就这样快速过去。
晚上煮了虾米稠粥,放点盐、猪油、瘦肉丝,再来点野菜段,再吃着中午剩下的蒜苗炒肉,肖老太婆不停说她真的太会吃了,加了虾米后整个粥的味道都感觉很不一样。
肖然嘻嘻笑着,很是认同肖老太婆说的话。
她只是不会做许多大菜,但她知道应该加什么调料能让这个菜更好吃。
第二日,肖老太婆先把鸡和猪还有兔子给喂了,然后做饭,等吃了饭就去把猪肉切条依旧串好,叮嘱肖然看两天,不许离家太远。
肖然是痛并快乐着,在家也无事可做,就坐在地坝边上看肖老太婆种玉米秧。
这是最后一块地了,等种上后浇浇粪水,上半年的活儿就差不多结束了。
下午快天黑时,种上最后一颗苗,肖老太婆捶捶腰,挑着两个箢篼回家了。
箢篼和撮箕相似,就是一个是用篾片编制整齐没有漏洞的,用来收笼晒干的粮食或者是扫地铲垃圾用。
箢篼则是用篾条编制,框架是用粗竹条固定,就是缝隙大,主要用来挑粪或者秧苗一些较重的东西,所以用竹条和篾条更受力。
肖老太婆洗好手,肖然已经端好饭了,今天吃的是红苕稀饭,稠得能立起筷子的白米粥,外加炒鸡蛋,鸡蛋炒得香香的,只放盐味道也很好。
还有中午吃剩的炖肉,吃着这样的饭,肖老太婆只感觉以前的好日子又要回来了。
肖然也吃得很香,最近馋隐渐渐消了些,至少每餐不像之前一样需要吃到嗓子眼儿,差不多吃饱,她就放下筷子,说吃饱了。
肖老太婆看看她,然后把剩菜全部扒进自己碗里,又拿稀饭把碗的油带掉,两下吃完,抹抹嘴,起身准备去洗碗。
肖然抢过来,对她道:“婆婆,你去裁布做衣裳吧,你就给我做了两身,自己还没有呢,还有天马上热了,你的鞋子还没做,以后去镇上怎么办?”
肖老太婆无所谓道:“莫得事,我抽个空闲编两双草鞋,夏天就够了,本来就热,还穿布鞋干啥,浪费布料呢。”
“那你还是得给自己先做两身衣裳才行。”
肖然抢了碗就跑去洗。
肖老太婆拿她没办法,只好去里屋柜子里取了两块早就裁好的布料,给自己缝一套里衣穿穿。
简单的日子就这样又过了一天。
今天是李宝来出事的第四天,在清晨吃早饭时,肖然看到李开财夫妻领着李宝来站在她们家地坝里时,她才恍然想起,已经过了三天了。
肖然打量着李宝来,这小子以后可就是她弟弟了,怎么说也得看看清楚才行。
长得还可以,继承了他爹的浓眉大眼,嘴巴却像他娘,小小的,现在看不出脸型,因为这小子吃得白白胖胖的,脸蛋也圆嘟嘟的,唇红齿白,看着是真不错,她满意地点头。
李宝来坐在李开财的臂弯,小心翼翼看向肖然,李开财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屁股,他才轻轻叫了句:“小然姐……”
肖然脸上立刻挂上大大的笑,清脆地应了句:“哎。”
肖老太婆也热情地招呼:“开财和梨花来了啊,吃饭没?没吃快来吃点儿。”
农家人,饭够不够先不管,反正来人肯定就是要招呼吃饭的,大家都知道是客气话,又不是灾年,谁也不会没事饿着肚子登别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