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1/1)

1277.【白话】

我们这边有部分人讲白话,和粤语比较像。可是我属于西南官话系,只会说桂柳官话,能听懂部分白话,并不会说。

所以去香港就比较遭罪,问事问路语言不通,香港人也不会去积极与大陆人沟通,直接到了生活不便的地步。

好在同去的一个i人朋友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挺身而出,一口白话拿出去,人家虽然听得出她是外地人,却好歹能正常交流了。我顿时对她刮目相看,十分意外:你竟然会讲白话?我怎么从来不知道?

她还有些不好意思,说,从小就会的,上学后就开始说普通话,二十年没用过白话,没想到在香港还派上了用场。

果然,啥技能都不会是无用的。

********************

1278.【植树】

并不是我不想为家乡做文化宣传,实在是看到官方编排的歌剧《柳柳州》后,一口老血喷向苍天。

柳州唯一能拿得出来说的着名历史文化底蕴估计就是因为二王八司马(注意断句)事件被贬到这里的柳宗元了。想歌颂柳公的心我明白,也必须歌颂好。但是我想说,这年头还用这种剧情来歌颂,挺不讨喜,至少我认为年轻群体是不起泡的。

先不说年轻人了,就我个人来说,我会去看一部作品,要么想看它的燃,要么想看它的治愈,要么想看它的有趣,要么想看它的唯美,要么就是想看它的荡气回肠……总要有一样打动我,再不济也起码给我一些内心的宁静。而我会去看这部歌剧,完全是因为任务要求,以上种种……全都没有呢!

从失意被贬的开头奠定基调,整部剧就在祥林嫂一般反复唱柳宗元的失意。官场失意、朋友圈失意、看到当地人的苦难失意、推行新政策受阻失意,就连会做螺蛳汤的卧底老保姆还跑了你说惨不惨?失意到带了个妹纸在身边都不敢给人家名分,任由人家把在长安一直带在身边的琴当掉去帮他换钱吃饭,直到人家暗戳戳怀了自己孩子(这是我能看的东西吗啊喂!我的眼睛啊!)……最后终于失意地死在了柳州。原本应该是柳公的志向、抱负、孤傲、清高……都看起来那么颓败而失意。

相对于儒家文化浸润程度来说,如果说我们这边在古代属于蛮荒地区,那以前的柳州绝对属于蛮荒中的蛮荒(不叠甲,可骂)。失意碰上蛮荒,简直就是姐滋伯吸大了,看得我也各种绝望。

拜托歌颂伟大不是只有苦大仇深一种手段的好吗!想看惨剧去哪看不到还非要去剧场坐两个小时是在干啥!

我见过把柳宗元故事讲得最好的节目是央视撒贝宁主持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历史剧,手法也很喜欢,客观评述了柳宗元的一生,并通过时空穿越的虚拟手法,古今对话。天知道我看到撒贝宁带着“柳宗元”来到现代,站在我登了无数次的那座山顶上俯瞰他守护过的柳州那一幕时我有多激动多感动!这才是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才叫歌颂!

可是作为本地官方,就把唯一拿得出手的历史文化牌写成这样,还要去全国巡演,我真是要捂着脸跑掉。

说一个估计连编剧都不知道也懒得去了解的事。柳州一些公务单位一直保持着新年第一天上班组织去植树的传统。据说这个传统就是柳宗元留下来的,柳州一直以此保留着对柳公的敬仰,也是交给柳公的千年后的答卷。

这种古今对话,不比卖惨好多了吗?(怨念ing...)

********************

1279.【出行方式】

好像之前说过,我家属同志是船长,远洋那种。

疫情那几年,每次休假回家,手续极其麻烦。因为一到国内,码自动变红;不但变红,还变大;不但变大,一打开健康码,系统还会自动大大声播报:红、码~

因此回国后只要人离开船,就需要穿上防护服,先由医院专车送到港口附近鸟不生蛋的指定场所集中隔离,经过二十多天绝对隔离期后,可以不穿防护服了,但还是由专车直接送到家,继续隔离七天才能自由。

因为我家离港口只有两个多小时车程,所以家属同志特光荣,是当地医院救护车直接送回来的,场面极其壮观,吓坏一众邻居。

我们这边相对宽松,可以居家隔离,但是上报社区,由社区上门登记监控。然而我们小地方,本来外来人口相比大城市就少了,还破天荒有个国外回来的“红、码~”人士(其实当时已经是黄码了),还是救护车直接送回来的,顿时很恐慌。不过危险分子少了,就有的是人手盯你。于是,社区、片区、小区,纷纷来人上门问话登记。

可是问什么都鸡同鸭讲,完全不在工作人员的逻辑范围内。比如说工作人员会详细问回国的路线和出行方式。

工作人员:你是从哪个城市回国的?

家属同志:防城港。

工作人员:(寻思着防城港也没有民用机场啊……)航班号?起飞和降落时间?

家属同志:坐船回来的……

工作人员:(意外)乘坐哪个旅行社的船?邮轮名字?几时登的船?

家属同志:我们自己的船,我一直在上面,是开回来的……

工作人员:!!!你自己一个人开回来的?!

家属同志:不不不,三个人,轮着开的……

工作人员:!!!!!三个人?!轮着开?!!(是从国外逃回来的吗!)

——我简直要笑癫在一边。

最后我和工作人员解释了家属同志的工作性质,又拿了证件和核酸证明给工作人员看过,终于恍然大悟,否则怕是我家在社区又得轰动一次,还不定传成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