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绿豆百合莲子汤(十七)(1/1)

“便是买零嘴儿的小钱赚起来也不容易,”一旁的白诸说道,“先时便有过这等事,寻常百姓……哪怕是那些会些拳脚功夫的护院只想赚些跑腿钱,远远跟着,一旦被发现了,也会被那些折返回来的亡命之徒一刀解决了性命的。”

“是啊!看看,就当看个乐便是了。”刘元盯着那些亡命之徒的名录说道,“以往真能赚到这等钱的……有些是同样刀口舔血的练家子,专门做的就是这个生意,其实还有不少……是被自己人下了阴手,送了衙门的。”

“譬如那些亡命之徒中也有好色的,被枕边的女人温柔乡里捅了一刀,而后拿到了那等赏钱。”白诸说道,“只是这赏钱虽然能拿,过后却是要经由官府百般查验,证实这些女人与亡命之徒的案子无关才成的。”

“若是有关,且还参与过这等案子的话,也是拿不到这银钱的。”刘元接了白诸的话,两人一句接一句的说着,“可那等亡命之徒,若不是面对早已熟悉的,知根知底之人,又怎么可能会卸下防备,被捅上一刀?”

汤圆和阿丙听罢之后顿时‘哦’了一声,点头道:“也对!”说着,将那摊开的重金悬赏名录合了起来,“关嫂子他们念叨的碰运气还是莫碰了,莫为了些小钱,把命丢了便不合算了。”

“当真看到那等人的话,也莫要多跟,赶紧去官府报官便是。”温明棠点头说道:“这等钱若是容易赚,赵由、梁红巾他们早借着闲暇时四处晃荡了。”

便连赵由、梁红巾这等练家子都要小心,更别提旁人了。当然,温明棠这等自保的拳脚功夫也属那等看到便需赶紧报官的行列之内的。

看温明棠等人点头,刘元和白诸松了口气,这才说道:“关嫂子他们一贯如此,什么都想试上一试,尤其这等不消往外掏钱,碰运气的好事更是如此。却不知这钱当真属于那等‘拿命换’的钱,不能胡乱碰的。你等素日里听他们这般说来,记得劝上一劝。”两人说着,起身,临离开前,顺带拿走了几人这边用竹筒做好的酸梅饮子。想起去岁温明棠做的那些入夏的饮子和小食,刘元苦着脸道,“真是有些想念去岁那时候每日都有新鲜吃食可尝鲜的日子了,那位去骊山的太妃娘娘那一出,真真叫我等今岁过的远不如去岁了。”

“那太妃去骊山已有几个月了,也不知近况如何了。”白诸也跟着道了一句,两人说着便摇头离开了。

待两人走后,重新去拿一旁神鬼话本子的汤圆与阿丙才翻了两页已看过的话本子,便忍不住问一旁不作声的温明棠:“白寺丞和刘寺丞这一出……是来劝我等的吗?”

素日里关嫂子他们念叨‘碰运气’的时候,他们都是劝众人要小心的那个,方才那些话哪里还需要白寺丞和刘寺丞他们特意说上一说的?

汤圆同阿丙都看得出来的事,温明棠自也看得出来,女孩子笑了笑,道:“这次是汤圆同阿丙受我连累了,”说到这里,她垂下了眼睑,“是林斐担心,特意让他二人来劝我来着。”

这话一出,两人便是一愣,想到素日里温明棠同林斐之间连拌嘴这种事都没发生过,忍不住诧异道:“温师傅同林少卿有什么话哪里还用旁人来传的?温师傅又不是什么说不通之人。”

温明棠闻言,笑了笑,道:“这不是讲道理的事,而是他知道我眼下需要银钱。”温明棠解释道,“我能想办法弄到银钱的来路有很多条,他不知道我会走哪一条,可但凡有危险的路,他都是不想让我走的,也不想让我以身犯险的。”

那些道理温明棠都懂,自是不会如关嫂子他们一般去碰运气的。那等看起来简单、容易的赚钱法子的背后能赚到银钱的往往都是极少数人。

就似这重金悬赏的赏钱一般。若是那般容易,手头这本亡命之徒的名录也不会这般厚实了,有些更是在逃多年未曾抓获的恶徒。

可正是因为林斐知道她不会去碰运气,才会让刘元和白诸过来劝她。因为知晓这等寻常人赚不到的银钱,她……未必赚不到。

当然,她抓这等凶徒的法子自不会是同凶徒硬碰硬的去正面比划拳脚功夫这些……温明棠只是跟着梁红巾学了几招三脚猫的功夫,堪堪走在路上能自保的本事罢了。

她对付凶徒的长处从来不在这些拳脚功夫上,而在那看不到的水面之下:悄然之间,布局已成。

这比起正面的拳脚比划,当然要安全不少,却也并不能保证定能安全。只要一招不慎,直面上那等凶徒,都是有送命的危险的。

既然有这等危险的存在,在林斐看来,这条路自是不适合温明棠去走的。

就似掖庭宫中那些年,虽说最后她全须全尾的出宫了,那过程在事后看来也精彩的很,就似一出极精彩的戏,台下的人看来觉得精彩极了,可台上的人……若是有得选,自是希望一开始便莫要被关进笼子里的。

想起温明棠接触过的常小娘子、黄三小姐这等娇俏可爱的小娘子,在外头俏皮机灵、讨人喜欢的很,若是去危险的地方走一遭,似那常小娘子一般,旁人看来或许会觉得这一出故事一波三折、危险又精彩,可看着被救出来之后的常小娘子虽懂事了不少,可直至如今还会做噩梦的样子,那真正关心她的家里人是宁愿她从未经历过这些事的。

“原来林少卿是关心温师傅啊!”汤圆同阿丙两人恍然,而后笑眯眯的看向温明棠道,“那碰运气的路确实走不得。”

那道理大家都是懂得,可一想到大家如今的处境,虽说也不是不能就这般过下去的,毕竟在这里的汤圆、阿丙还有温明棠都不是那等粗茶淡饭便过不下去之人,可……

“人若是手里有笔银钱攒着,哪怕不动,可这笔银钱的存在本身便是底气。”汤圆同阿丙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头顶的日头,“更何况……这般大好的年华如此浪费……委实可惜了。”

温明棠点了点头,瞥了眼面前的神鬼话本子,又想起屋中整理出来的那些东西,忽地起身,说道:“时间还早,我眼下有些事要出去一趟。”

今日案几上的酥山是关嫂子他们去外头一趟带回来的,入夏之后,自是能少出门便尽量少出门的好的。是以只要有人出去,便会帮着大家带些酥山回来。

既已有了酥山,自也不需要再去外头跑一趟了,更何况,手头的神鬼话本子才翻了个头,正看的兴头上之时。

汤圆同阿丙这般一想,便未自蒲团上跟着起身,而是问温明棠:“温师傅,可要去寻赵由过来?”

温明棠摇头,说道:“我去一趟隔壁街上的东极书斋。”说着站了起来,回屋,将从去岁至现在陆陆续续整理出来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做过的吃食食谱记录抱在了怀里,而后出门,经过廊下,见汤圆同阿丙下意识的抬头向她望来,似是在犹豫要不要跟过来之时,温明棠笑了,说道,“若是林少卿一会儿过来问,你等便说我去东极书斋了,如此……他便能放心了,知晓我听进去了,不会走这条危险之路了。”

那些年的因果债总是要讨得,只是要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讨回的。虽时刻记得那些年自己吃过的苦头,可同样的,她也没有哪一刻忘记自己离开那座皇城的初衷——她离开那座金碧辉煌的牢笼是想看看自己被那不知名的时空洪流所卷携着送来的大荣这大好河山的,而能看到这一切的前提是她这个人还活着。

所以躲避危险这件事,她是不会忘的。至于那因果债的讨还,自还有旁的办法。

面对骤然松了口气的汤圆同阿丙,温明棠嘴角翘了翘,面上浮现出一丝笑容,走了两步之后,忽地回过头来问汤圆:“汤圆,若是先前你阿爹的事,那内务衙门的人怕事闹大,主动认栽,也不作妖蛾子了,愿意赔你一笔天大的银钱,只是你阿爹那事是因公出的事的文书便不肯签了,只做不存在,你会接这私了的赔偿吗?”

这话一出,对面坐着的汤圆同阿丙当即一愣,待反应过来之后,汤圆立时变了脸色,脱口而出:“怎么可能?”小丫头气愤道,“这哪里是钱的事,这是公道!”

一旁的阿丙也跟着点头,他虽不曾如汤圆这般亲身经历了一番,可因着爱屋及乌以及这些时日的所见所闻,再加上前些时日阿乙的事……半大的少年神情复杂:“这些小道的东西沾不得的,人还是堂堂正正的好。要不,便少买两身衣裳,少吃些东西,省着点花。那些小道的东西指不定会在将来什么时候要你拿更重要的东西来还呢!”说到这里,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声音低落了不少,“就似我那不靠谱二哥一般,眼下卖了自己那宅子才打发了放高利的,乡绅那里的钱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讨回来呢!”

“讨回来……若是京城的宅子价钱涨了,指不定还得多贴些银钱进去才能重新买回来。”阿丙说到这里,便忍不住摇头,“我连着好几次见阿乙晚上一个人偷偷在巷子里蹲着哭,却也不敢上前同他说话,因为他要面子,被我看到反要过来骂我多管闲事了。”

温明棠点头,看着两人,笑道:“是啊!公道是公道,钱是钱,公道是不能拿钱来买的,若是公道能用钱来买的话,那旁的,譬如良心、底线什么的,迟早也有被旁人拿去买卖的一日。”

两人大力点着头,忽听温明棠幽幽叹了口气,又问两人:“你二人若是眼下有一笔钱落在外头,那钱……”温明棠说到这里,目光闪了闪,道,“被人施了法术,会在不同的人手里来回转悠,你等会在那笔钱落到什么人手里时将之讨要回来?是向那穷凶极恶的恶人,还是狡猾欺骗世人的骗子?亦或者那暂且还有个靠谱主事官员的靠谱官府衙门讨要?”

“自是问靠谱的官府衙门讨要了。”不等汤圆开口,阿丙难得的插了一回嘴,大声说道,“阿乙借过高利的钱,我等跟放高利的打过交道的。就连放高利的那等人都知道阿乙那笔银钱待到账目走完了就能拿回来了,自是问靠谱的官府衙门讨要最好了。那等放高利之人那般精明,尤其还是银钱的事,他们的眼光自是不会差的。”

温明棠点头,笑道:“我也是这般想的,能公了尽量公了,莫要随意私了。”说到这里,又摇头轻笑了起来,“就连出宫之事亦是如此,光明正大的走大赦路子出的宫同那私下销了身份出的宫……总是不同的。”

那又被捉回去的温秀棠不就是私下销了身份出的宫吗?以至于温明棠当年在宫中打听时,还以为温秀棠受不住搓磨以至于‘人没了’,毕竟宫里没个流程突然销了户的都属于‘人没了’这等行列之内的。

想起温秀棠的种种遭遇,温明棠拢了拢怀里的食谱,去岁开始,零零星星整理的那些食谱没成想还当真有派上用场之时。

……

“东极书斋!”看着阳光下有些炫目的那匾额上的烫金大字,王小花念了一遍书斋的名字,再一次走进了这座东极书斋。

这也是长安城里最大的几座书斋之一了。当然,选中这书斋也不是没有缘由的。比起旁的各有偏好的书斋,有些书斋里头是那收拢的话本子居多,卖的大头就是话本子,那光顾的客人也多是过来看话本子的,有些则是应对那些读书的学生的,里头多是些科考书册,更有些则是走的珍贵古籍的路子……诸如种种,每一家这等大书斋都各自有其不同的偏好同特点。

而面前这座上下三层的东极书斋的特点便是一个字——全。走进其中,一眼可见,各种分门别类的书册应有尽有。那话本子、学生功课书册、珍贵古籍这等寻常可见的种类的书册便不提了,余下的,譬如那等外来长安的西域以及海外之人写的各自描述其国内具体情形的书册,以及那记录走兽的、养花种树的各式书册皆在其中。

其类目之广委实应有尽有,大有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之势。